星期五到了,一周的工作告一段落。对于政府部门的人来说,接下来是两天的休息。下午快下班了,我手机铃声响起。
“小李啊,明天上午到我办公室打一转” 电话那端传来话语尽管带点官腔,但十分亲切的,普通话也还蛮标准。
“哪位领导?”我不敢怠慢。
“小李啊,怎么连我的声音也听不出来啊”之后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呵呵,领导啊,我真的没有听出来”尽管有些疑虑,怕真有新上任的领导找我。
“上次座谈会我们还聊了一下,想起来了吗?”就是不肯自暴家门。
“我真的愚笨,确实想不起来”认识的领导虽然多,这个声音从来没有听到过。
“哎……”对方不愿继续,把电话挂了。
仔细一想,才意识到遭遇骗子了。
领导找人到办公室按说都是公事,既然是公事,一定是办公室的人直截了当地下通知,不会要你去猜。
如果他的声音有点像你认识的某位领导,或者说他的手机号码刚好跟你认识的某个领导的手机仅有一字之差,如果你顺着他的思路称呼他“XX县长、XX 局长、XX书记、 XX主任”,后面的戏就会接着往下演。陷阱就会一步一步把你套进去。
我刚才上网查了一下,有一个被骗的真实案例。详文如下:
赵是柳州市某学校的老师。4月18日下午,学校的张书记需要学校一项工作的汇报材料,赵便通过电子邮件,将材料发送给张。
刚发完资料不久,赵就接到一个139开头的本地号码来电,对方直接说:“小赵,你明早到我办公室汇报一下工作。”
由于来电号码陌生,赵便问对方是谁。
“我是谁你还听不出?”对方反问。
赵感觉声音有点像学校领导,便试探问道:“你是张书记?”
“对啦。”对方回答。
虽然手机通讯录里存有张书记的电话号码,但赵认为对方可能因种种原因,用其他电话打给她,也就没有多想。
赵不敢怠慢。4月19日上午,她准备去跟张汇报工作,不料又接到“张书记”的电话。“张”称,他正在接待自治区领导,让赵在办公室等一会。
10分钟左右,“张”又给赵打来电话,问赵:“你身上带有钱吗?我想款待一下领导们,事后你再报账。”
赵正好带了5000元。“张”便让她用信封把钱装好,拿到他办公室。
刚装好钱,对方又打来电话,称领导们不方便见赵,让她把5000元转账到他的银行卡内,并提供了一个银行卡账号。
赵遂来到自动柜员机前转账。转完账,她发觉有些不对劲,忙翻出手机内张书记的电话打过去。
张书记称,他并没有叫赵到办公室汇报工作,更不可能向她借钱。
赵后悔莫及,急忙去报案。民警提醒,接到陌生电话,一定要多几个心眼;遇到现金支出时,更要保持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