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叫“然并卵”的网红又火了。《咬文嚼字》评选了十大流行语,像什么“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都上榜,人们注意到,榜单缺了“然并卵”。评选者解释说,这个词汇“比较粗俗、有争议”。《咬文》主编郝铭鉴把话说得更清楚,“然并卵”“既无语言智慧,又无内容形式,只有语言使用者的人性”。 把这两句话比着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这个主要看气质的年代,“然并卵”先生有着粗俗的气质。 “然并卵”的支持者表示不服,他们纷纷在各大新闻网站、微博新闻之下跟帖,表示,“评出来没人用,然并卵”,更多人自发地呼喊网红“然并卵”的名字来抵制这一结果,更有人别有用心地认为,“这样的新闻,估计就是要把‘然并卵’送上第一的宝座”。 其实小编觉得,支持者的这些抗议行为是徒劳而无用的,因为《咬文嚼字》的评选,也许就不需要服众,10个流行语如果都服众,你怎么喷?就是要让你喷,才遗落一些备受众人爱戴的网红,如今年的“然并卵”,去年的“小鲜肉”,2013年的“小伙伴”,2012年的“屌丝”,它们虽然没上榜,可哪个不是红到了今天?试问《咬文》的良苦用心几人能懂? 好了,阴谋论到此为止,请看以下正经的分析: 一、《咬文》从大量流行语中挑出十个,总有遗落,技术上不可能完全服众 《咬文》告诉公众,他们是在100多个收集条目中,经过了数论删选,挑出了10个流行语,其中7个来自网络,像颜值、宝宝、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都是网络流行语。 相对每年产生流行语的数量,这7个选择可以说是沧海一粟。据不完全统计,2013 年有1350个流行新词,当代汉语每年诞生1000个语文性新词语。而就在去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邀请网友评选十大流行语、网络用语新词,网友提交了7000余条流行新词。今年5月,人民日报引用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联合创始人梅春的话说,截至今年4月,互动百科词条量已突破1200万,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网络词汇。 在近6亿网民中,每个人都参与了词汇的创造、使用、传播,凭借词汇的语义构建起来的语境,是网民表达意见和抒发情绪的场所,其中有趣与无聊是识别所有流行语的二维码。一个简单的逻辑是,一千个网民中有一千个有趣与无聊的“品相”,在不受任何干扰的前提下,一千个网友或许能选出一千套不同的十大流行语。 所以,《咬文》评选者要从万千个流行语中选出能讨好各色网民的有趣与无聊,甚难。永远都会有意外落选者,如果“然并卵”当选十大流行语,自然也会有人跳出来说,“狗带”为何不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为何不算?我朋友圈的“笑cry”“醉了”呢? 面对各种追问,造榜人在答不出所以然时,最常用的回答便是无法讨好所有人,一方面确实有难处,技术上不可能采集到所有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即便是多数人的意见,也总有反对声音。而反对意见所代表的东西,往往能借助媒体扩散,成为主流。以《咬文》的评选为例,历年“十大流行语”的落选者,像“屌丝”“小鲜肉”,已经从流行语成了固定的常用语活到今天,近年来《现代汉语字典》的数次修订,网友还十分期待“屌丝”能够入选,没有入选反而会是大新闻。 二、《咬文》的评选推广只代表一种价值观,观念上不寻求覆盖所有人的意见 《咬文》执行主编黄安靖告诉媒体,“悲催”的“然并卵”在初选的第一轮就被淘汰了。这次评选他们坚持的原则是,本着向社会推荐、推广的目的,不符合社会文明规范的用语,“无疑不在推荐、推广之列”。从这次评选的推荐理由中,我们或许能够看到《咬文》的价值判断。譬如第一条的“获得感”,理由是“‘获得感’”能够表达“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语言表达十分官方。在岁末赶上榜单末班车的“主要看气质”,更是最近才流行开来,它给出的理由是“在过分追求‘颜值’的时代,‘主要看气质’的流行有‘正能量’意义”,似乎并没有注意到网民在使用这一流行语时,以调侃抒发无聊,追逐有趣的心态。 那么,《咬文》评选的价值判断是什么?近年来,《咬文》推出十大流行语的评选后都会强调评选的原则,比如2012年就明言通过“十大流行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编辑:郑向秀] [责编:李旭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