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9日下午2点,被称为中国民间诺奖的“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为施一公,“物质科学奖” 获奖者为潘建伟,“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为许晨阳。获奖者每人将获得100万美元奖金,奖金的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获奖评语:
施一公: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

潘建伟: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

许晨阳:表彰他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作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

【什么是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取得杰出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家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在今年9月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分别获得了“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在2016年诞生时设置了“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两个奖项,这两个大奖的获得者为香港大学的卢煜明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薛其坤教授,首届大奖一出世就获得了业界极高的评价,为了鼓励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科学成果,在2016年底的颁奖典礼上宣布增设“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因此,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共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生命科学奖涵盖所有与大生命学科相关的基础科学领域,包含医学、偏生物的基础化学;物质科学奖涵盖所有与物质科学相关的基础科学,如物理、化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涵盖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原题: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获2017未来科学大奖!
[编辑:郑向秀] [责编:李旭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