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进入倒计时。年底了,按往年节奏,公司年会、答谢会、表彰会、述职会、总结大会,自然都得安排起来。
不光是企业的这会那会,朋友间聚餐聚会也少不了——平常可能忙这忙那没来得及聚聚,年底了还不“走起”,一块聚个餐、辞个旧、迎个新?
据某旅游平台显示,今年元旦的酒店预订比往年更火爆一些。截至目前,不少酒店的预订量不仅同比增长超过100%,平均支付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与此同时,不少公司早就开启了年会庆祝模式,舞蹈速成班、年会剧本编排、轰趴聚会这些年会相关行业业务量见涨,“年会经济”也红火起来。
这些原本都是正常景象。
可今年,终究有些不一样。
就在这几天,北京顺义区、朝阳区、西城区都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一些社区、机构夜开展核酸检测。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1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介绍,当前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随着元旦春节假期临近,市民回乡探亲、走亲访友、聚餐聚会等活动增多,首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考验。
她表示,在减少人员流动方面,提倡市民群众在京过年,尽量减少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出行活动。
这番话的针对性无疑很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防疫之弦时刻不能松。考虑到秋冬季疫情易反弹,年底了人员聚集多,疫情“反弹”的风险更不容小觑。
这也注定了,年底跟元旦得有跟往年不同的打开方式:“减少聚餐聚会”该成防疫共识。
落到各单位跟个人层面,就是某种行动上的自觉:这会那会,就别急着在年底扎堆了,聚会聚餐,该开启“云聚”模式就别线下了。
就像这次发布会要求的,要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做好进出京旅游管理,如党政机关干部带头在京过节,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最大限度减少进出京往来;鼓励在京单位推行弹性休假,引导人员错峰离返京;倡导市民群众就地过节;严格审批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等活动,压减各类迎春活动等,都是防范聚集性疫情风险的应对之策。
有些人可能“聚是铁,会是钢,一次不开闷得慌”,有些企业或许觉得不整个热闹年会,2020都不完整。
但为了防疫而让渡聚集行事的惯习,是必须的。庆祝少点仪式感,你我多点安全感。在零星散发案例时有冒头的情况下,不减少聚集、不保持恰当的社交距离,风险可不小。
张伯礼院士这两天就呼吁,国外有很多聚集疫情案例都是在节日里聚餐造成大范围的交互感染,这是前车之鉴,“两节”期间大家要避免不必要聚会、聚餐。
说到底,少聚集、少聚餐、少聚会,可能意味着更从容、更主动、更妥善。
当然,个人和机构及时做出调整外,公共部门在防疫预案的完善、资源保障、公共服务安排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也需要做得更周密、更充分、更高效。
岁暮年关,人们都喜欢“整点热闹的”。但比热闹更重要的,是安心、安全。兹事体大,不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