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县农办陈学军同志“南有新田?十佳公仆”推荐材料
陈学军,男,1962年8月出生,大学文化,曾任莲花中学校长、十字乡党委副书记、县计生委副主任、党组书记等职,现任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县农办主任、党组书记。
该同志思想作风纯朴、政治立场坚定,为官清正廉洁,工作认真扎实。在县计生委工作期间,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计生工作新路子,提出并推行“五个一”的村专干例会制,提高了乡、村专干计生理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规范了生育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在他主管生育证发放的十五年时间未出现错发生育证现象;提出并推行统计资料档案化的思想,保证了统计资料的完整,方便了资料的保存和查询;狠抓了统计信息化管理,在全市率先建起了计划生育网站,为推介我县计生工作搭起了一座现代化“桥梁”;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为契机,开创了我县计生宣传工作新局面。曾获得“湖南省十佳计生委主任助手”,在县年终考评中立功四次,2003年3月被省人事厅、省计生委通报表彰、记三等功一次。
该同志自到农办工作以来,努力增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时刻牢记“两个务必”,以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三农”,突出工作重点、争创工作特色、强化服务意识,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成绩,主抓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被评为市先进,能源沼气建设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先进,在2008年度全县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评为先进单位。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
心系百姓 工作务实
该同志情系农业,心系百姓,全心身投入到新田农业事业的发展上。为了加快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该同志努力争取县委、政府政策支持,想方设法“筑巢引风”,提出了“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基地走,基地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主张,通过外出招商引资,宣讲政策,成功引进区泰记香港农业有限公司(广东东升农场)、联丰公司、广州顺民丰隆农产有限公司、广州市佳伟农副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外地有资金、有技术、能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农业企业来新田安家落户建生产基地和加工厂。并积极为这些企业到农村兴办生产基地牵线搭桥铺路,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新的生产模式,与农户签定“订单”,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的利益机制,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同时得到了保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群众受益面积,该同志还大力协助引进来的公司、农场等农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发展规模生产,他利用休假时间,甚至在很多时候还利用晚上时间亲自下乡到村召开座谈会,为农民群众讲解发展规模农业带来的好处,通过这种与农民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沟通,在保证农民不失地、不失业、增加收入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实行土地流转,既为企业解决了规模生产的基地问题,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找到了好的途径。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作物产品品质,加快传统农作物的更新换代,提高种粮农民的种粮效益,该同志通过各种渠道,与华南农、湖南农大等学校专家联系,并邀请专家来新田实地调研考察,通过科学论证,协助其他领导和部门成功引进优良品种南方大豆,并逐步推广开来,这一举措使我县原有“五月黄”大豆得到更新换代,大大提高了我县5万亩优质大豆的产量及品质,提升了大豆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豆农的收入。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依托农业企业发展优质蔬菜和甜玉米等新兴产业,使优质蔬菜、甜玉米等产业上规模、上水平。逐步把这些产业扶植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和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2007年,他通过查阅资料和拜访土壤专家了解到,我县的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肝病、糖尿病等有很好的作用。在“硒”含量高的土壤中种出的农产品含“硒”量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农产品市场的抢手货,而且价格比同类产品要高),他敏锐的抓住这一“新田特色”, 及时提出了“积极开发利用硒土资源,着力打造新田富硒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档次,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指出:要像开发旅游资源一样尽快开发我县的“硒土”资源,并作为“强县富农”的一条重要举措来抓。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县的“硒土”资源。引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发“新田富硒农产品”系列,着力打造“新田富硒农产品”品牌,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县的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享誉全省乃至国内外的驰名品牌。目前,我县的 “富硒” 无公害蔬菜、“富硒”大豆“富硒”大米等产品已初具规模,在粤、港、澳等打中城市市场逐步形成了品牌效益,产品价值进一步提高。一些外地的企业也纷纷慕“硒”而来,准备来新田投资农业项目。
新农村建设是市重点项目,也是县重点项目。作为主抓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部门领导,他同县新农村办的同志一道,按照“办点示范、以点带面、连片推进、滚动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夯基础、强产业、创亮点、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全县2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产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一村一业”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村庄整治有了较大突破,基本上实现了巷道硬化、环境净化、民居美化、路灯亮化、隙地绿化。为争取更多的项目,该同志带领一班人,认真研究中央有关政策,精心筛选包装项目,积极赴省、市争项目跑资金。在他的带领下,凭着一股子钻劲和不服输的精神,把许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成功为我县争取到了大多数人都认为上争成功无望的2009年新增沼气池建设项目。近两年,他凭着这股精神,共争取能源沼气项目资金九百余万元,其他项目资金60余万元。
创新管理 带好队伍
身为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该同志工作起来,有胆识、有魄力、无私无畏、不怕得罪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宽严适度、沉着稳重、处事得当。他一调入农办,在单位内部实行大胆改革。一方面他改进作风从改进会风开始,着重对会风进行了整顿和改进,并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有效地促进了会风的好转。另一方面,他坚持建立健全机关各项制度。明确了人员职责分工,使单位各项工作运转更加有序。特别是岗位责任制,并带头执行制度和亲自抓制度的落实,不管任何人违纪违规,一律按制度处罚,从不徇私情。同时严格督促干部职工遵守党纪国法,近三年来单位干部职工没有一人违法违纪,单位正气不断上升。
严格自律 率先垂范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清”。陈学军同志一直把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和作风。他时时自警、自醒、自励,慎权、慎独、慎行,始终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做到了不收红包礼金,不以权谋私,不跑官要官,扎扎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用正确的言行影响自己的亲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下属和群众的拥戴,言行举止堪为同事表率。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陈学军同志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的一点一滴都刻在了老百姓的心里,赢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实实在在地用自己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自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个服务“三农”的领导干部,就是要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