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后裔古村落的故事
穿过时空,回眸历史,它那一幅幅动人画卷,令人且歌且叹,东汉光武帝期间,有位名叫龙伯高的人(现陕西省人)在湖北为官,山都长(相当于县长)后被刘秀提拔调任零陵郡任太守。在任三年,由于工作劳累过度成疾,死亡在任上,就地埋在零陵司马塘,现有墓碑为证。按当时道德礼教,在任上亡故的官员,其家属必须有一守墓人,这个守墓人要一代一代接着守下去。其中一位守墓人子孙名叫龙自修,斗转星移,到北宋仁宗1022——1085哲宗年间,龙自修,他就是今天要谈的古村落开基人,新田县枧头镇龙秀古村落。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里山青、石奇、洞美、水悠。是中国南方两个国家春大豆行政村试验区之一,古村落名叫“龙秀”,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枧头镇云溪峒。距新田县城18公里,当你行至14公里处爬过欧家坳,就会发现一狭长的田野,土地深厚肥沃,水稻嫩绿,树木翠绿,在这千姿百态绿中,挑选出万绿丛中的一片艳绿,你始终会犹豫不决。再眺望古村落,它一半掩映在繁茂丛林中,一半映日,这里生态环境美丽,村前视野开阔,稻田上空群群飞鸟盘旋,塘内鹅鸭悠然自得…… 好一幅令人神清气爽的乡野风光长卷!一幢一幢大小高矮不一,独具特色,明末清初青一色的瓦房,星罗棋布地散落大冠岭脚下的各个角落,那袅袅飘浮的一缕缕炊烟在绿色的田野间,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古村山水画面……,那就是被城里人称作世外桃园的龙秀古村落了。(插图古村落)
如果要去访真问俗古村落,必须跨过云溪的一座小石桥,垂柳拂面,水波不兴,清澈见底,悠悠流水从大冠岭山岩洞穿过地下石孔弯弯曲曲流出地表,幽扬通过小桥,再穿越奇形怪状、大小不一的河中石头,盘绕着向远方流去,清绿的河水在夏日阳光照耀下,泛起一片耀眼的金光。使这片寂静的田野充满了大自然的灵气,河岸两边清翠欲滴的稻尾与潺潺的流水构成了一幅独特、江南水乡的风景画。
2007年阳春三月,初春微风吹来幽香,大地万物沐浴着早晨的曙光,我到古村落去采风,村两委干部热情接待,并找多名年长的村民介绍传说中的建村历史;龙自修携家眷远离陕西省的家乡,跋山涉水,经年累月地在祖先的坟墓前守墓,他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龙秀,岁月流逝,龙秀已长到18岁,他身体壮硕,正处于成家立业时期,他好学爱动,对“风水”颇感兴趣,且有探讨之意,守墓无所事事,想与父亲商量出去闯荡一番,便父子俩人离家到附近知府官轿之地寻山问水,数天后行至新田毛里坪水晶坪,一大早走上山去,看晨雾中的美丽景致,站在山顶向西南方向远眺,景色在缕缕晨雾中若隐若现。此时,他突然发现大冠岭山脉好像一条巨龙沉卧在大地上从西向南,延绵百里,心想,我们是龙的传人,眼前就有一条龙何不前去看个究竟,他俩索性从山脉至龙尾方向,再沿着龙身向南走去,走到宁远中心铺的仙姑岩,这是山脉尽头。在山腰发现有一大岩口,岩口前面是一片开阔地,仔细观察很像龙的大嘴,越看越像,栩栩如生(插图),他们俩又从龙头往回走去寻找灵气,走到龙生九子的腹部位置有座山,叫大岭山,山腰发现一块很大的长石板(现在丈量长340米,宽16米,心想这不就是龙身上护体的一片鳞吗?)山上很多苍天古树,他们对这座山很感兴趣,就反复在山上寻找龙的灵性和岩洞,终于找到好几处岩洞,爬在岩洞口边的地下侧耳细听,洞内奥妙难测,在天坑岩口,听得洪水猛兽般地奔腾声。心想这里有地下水,在“天坑洞”撒下一堆树叶,再沿山脚寻找是否有出水口,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处出水口都流出有自己撒下的树叶,父子俩认为这山有龙的灵气,有水、有树、有荒地,凭这些可赖以生存的条件,于是他父子俩下定决心,在此扎根,开荒种地繁衍生息。以儿子名定为“龙秀村”。
龙秀村根深叶茂
“树”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有意播种还是无意丢落,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飞鸟嘴跌落的,总之。只有一粒种子,它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一到春天它就随处茁壮成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生命力可谓强矣!冬天它可以给人以御寒,酷暑用它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热的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黑夜它可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它确实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们甚多,这就是树的风格,也是龙秀人的精神,这种“树”的风格和精神,传承到龙秀后代,影响了一代代的人,他们与时俱进,努力开拓,从零做起,他的男人们信念坚定,意志顽强,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女人相夫教子,勤俭持家,个个贤妻良母,这种精神在此已传承到36代孙。在枧头镇已繁衍7个自然村,700余户,子孙近万人。
古村落的布局
古村落建在大岭山脚,一幢一幢依山而建,很是规范,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山色朝暮变化景色万千,草木丛生,鸡犬相闻,遇见这样的境地,任何人都会引起无限的遐想,我也不例外。天空万里无云,无雾,最高最蓝的天,花色最多最妍,数峰青碧,它如睡美人,只有这个时候才像,乡村农家的一缕炊烟似青纱,象魂牵梦绕,也象一顶白羽冠,罩住那拖在天边的柔发,只是更显出山色妩媚,灿烂多姿。
古村巷道不像城内经常改造,古巷维修不及时,显得残破了些,有数条青石板铺设巷道被踩踏得青幽光亮,虽不太规范,但雨天串门也不湿鞋。清晨轻烟袅袅,太阳西下,过上几口烟瘾的,专听人讲的,一群一群在巷道石板上聊着天,过着悠闲,无忧无虑,多么潇洒的农耕生活。老翁逝去,这古巷依旧,这被踩得光滑的石板,却记录着这里家族的兴衰荣辱。古宗祠——“敦厚堂”恢宏壮观已不复存在,但古遗居仍敦厚质朴,古书院墨香犹存,古池塘围墙遗址犹存,牌坊、门楼、楹联、木雕、石刻穿行其间,恍如隔世,这一切都与村外古枫树、稻田、水塘、青山、黄牛所构成的农耕生活交映着,真宛如世外桃源。
沿着古人脚印寻找更多足迹
在鸟语花香的春天,风和日丽之日专程去访今问古,村委给我委派了两名向导,一名是画家中学美术教师龙解新,年方五十,和蔼可亲,乐意助人,对古迹颇感兴趣,一位是种田能手龙柏发,对文人十分敬佩,对这里的一山一水较为熟悉,且本土意识浓厚,一有人来发掘文化遗产,特别是对景点的开发,他都踊跃参加。有他们当向导我是求之不得—— 三人一路,鸟语花香相伴,扑面而来的是彩云之南的阳光,树影、花香、白云、飞鸟。
先是仔细观察大岭山腰那块长石板,真是“奇石”,它经万千年风霜吹打,雪雨冲刷也没有毁掉它的芳容。经我们丈量足有长340米,宽16米,它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北斜向东南。150米处西高的边沿还有一片像竹笋似的峰尖,美丽动人,在这块石边野山花争奇头斗艳,好像摆在眼前的,圈了边,未题字的长条幅,正等待那位仙人或高僧前来落笔。我曾走遍中国名山大川,还从未见与它相比的“奇石”,可称得上中国山石之最,它百分之八十裸露在表土之上,还有百分之二十若隐时现向远方延伸。但也几处“纹身”,浮土薄处长有苔藓,稍厚处生有晶亮的狗牙草。如果将石块上的一些浮泥去掉确实是一道难得见到的亮丽风景线。不远的将来定会实现。如果你要一览龙秀古村落晨、昏、晴、雨韵味无穷的山水田园风光,可站在长石板上看清晨红日从大岭山后喷薄而出时的情景,它唤醒薄雾中的古村落,迎来新的一天,黄昏夕阳西下农民牵着牛,赶鸭群不紧不慢踱进各自房舍,晚间看着万家灯火,映得塘水通体透亮。田野群山笼罩在雨中,浓重的云雾似轻纱,那雨滴,滴皱一塘碧水,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洞美
老鸦窝岩洞像一个上下裂开的大石头缝儿,洞口南北宽12.1米,东西纵横9.65米,洞朝东北,走进洞中,一番景色真是别有洞天,里面宽敞得像一间大客厅,地面稍斜平,洞内的变幻十分奇妙,洞洞相连,大洞套小洞,一洞复一洞,高高下下,宽宽窄窄,弯弯曲曲,幽深莫测,里面的景色令人惊叹,石椎、石慢、钟乳石、峰尖、石笋、石瀑像被鬼斧神工劈过一般,线条冷峻而锋利,奇得妙趣横生。
蝙蝠在洞顶倒挂,洞外一棵棵苍天古树覆盖着大地、小树从洞峭壁的缝隙中钻出来,富有生命力地横在半空中。
天坑岩横在山腰上部,地下涮涮的暗瀑隐约可闻,河水从陶尾岩、石里岩口冲出,灌注狭长的大片农田。它是母亲的乳汁,哺乳着老百姓的心田……
藏龙卧虎
传说远近闻名的武师龙柏林,他从少林学得的轻功,十分了得,被人称为飞沙走石的神功,棍棒出手似蛟龙蜷尾,十几根棍棒不能近他的身,可说远近村落无人可敌。他最出色的一次是1926年到三井圩的三下洞村去筹粮,有人说“走红”,有人说是为红军募捐,他在古公祠召集众人表演了一路蛟龙出水棍棒武术,很多人自动送钱来。可是当地的豪绅不示弱,也有号召力,召来很多壮汉、打手,围住他吃饭的家。龙柏林早已察觉,他的亲戚对他说“这是你来我家的最后一次了”你瞧屋顶都已站了人,屋前屋后里三层,外三层,你还能走得出去吗?”他对亲戚说“你拿三尺白布来,用米汤水浸着,我喝完这壶酒再说”,喝完酒,他右手握紧白布头端,一跃身冲出天井对持棒棍的包围人群一甩,连绞他们十几根棍棒扬长而去,吓得屋前人群目瞪口呆……
中草药先生,龙建安,他是方圆几十里遐尔闻名的中医,在群众中的威望很高,特别是距他十里远的上下富柏两村,对龙先生的信用度高,凡对医师信誉高的,吃了放心药,药到病愈。一位三溪村的病人肖普苟患风湿性心脏病十余年,近日已五天未起床三天不进食,一听龙先生来到本村,侧身起床抬步就奔出门外,龙先生在哪里?他想自己有救了,龙先生对这种病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开一付药,叫病人家属挑一担禾草,空一间房,服药后会发燥滚地,待草滚溶后,次日加服两剂药就会好的。家属果真照办,吃他两剂药病就好了。
1944年,日本侵略军一部经过龙秀村,一位日本军官重病在身,又被中国游击队击中大腿,伤口已经起蛆虫,抓着中国人抬着他,仍不断地呻吟着,蛆虫不断地从伤口跌出,他手下的副官通过翻译官问当地群众有不有较好医师,有群众说“现在被“欧主观”关着一医生”,他们将被关着的龙建安放出来,上山采摘一些草药与家里备用药掺合,做成草药饼封到伤口,药一去伤口内的蛆虫全部跌出,伤员感到病情好多了,即时精神焕发,下令把这医生放了。其实龙秀的医师层出不穷,现时新田县颇有名声的医师龙加桂,他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治疗毒蛇咬伤是他的拿手。例如桂阳县四里乡一位被银环蛇咬伤的病危病人,面色青黑,双目失明,心肺衰竭,全身软瘫,二便失禁。只用药四天便康复出院。
教师,龙免灾,是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毕业,他早于毛泽东一年,对毛泽东轰动全市的二十八字生,认识深刻,冬季放学回家就对乡亲们说“现在有个学生提出二十八字生,你们不要再买田买土了,这位学生主张土地革命。”
他写了很多文章,可惜都烧毁掉了只存民间流传一幅对联,“瓦竹山老和尚老老实实,新屋场小孩子蹦蹦跳跳”。
他两弟兄家有三个举人,兄弟各考取一顶,举人弟兄对父母孝顺远近闻名,清朝政府又送他家一顶举人,明清两代乡试考取的第一名称举人,没有现行的官位,只取举人,发文一顶,它却是古村人的骄傲,也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它也象征一品级民间学位,一个顶子顶得上一条生命,如举人犯案判死刑,顶子被取消就算了事,那些绾着裤腿,荷着锄头,满面沧桑的老农从田里回家,讲着前辈考上举人的故事,显得十分荣耀。其实龙家的文化一直就在传承。例如30代画家龙解新他的钢笔画,先之天赋有悟性,生性朴实且勤奋,钢笔绘出真精品,笔墨精微功底深,画出艺术之神韵,他的松鹤贺寿五千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插图)32代孙龙加福,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32代孙县委办的主任龙冬生也是一把写手。34代孙龙军,现为新田县县委常委,是永州市内最年轻的县委常委。
伤痕(插图)
大树根依然深埋于湿润泥土,吸取天然恩赐给它的养分。繁茂枝叶呼吸阳光雨露天地灵气,如盖的绿荫挡住夏天炎热酷暑,供人们纳凉休憩,二十几道斧砍伤痕十分明显(树干已砍去50%)。像战场英雄断掉一肢。这里面深埋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1958年在超英赶美大幅标语鼓动下,南方各地都在大炼钢铁,那时没有高科技炼铁,而是土法上马,砍伐古树作燃料。有位王姓领导坐镇指挥,龙秀村后龙山上古树无一幸免,来砍当地风俗留下的风景林“水口山”,曾遭到群众反对,胳膊还是扭不过大腿,还是要砍,在田尾井这株独立的古柏,一到夏天农忙间隙人们都到树下乘凉洗澡,特别年青的学生喜欢到树下来玩,见人砍树,他们就结队围住古树不让人砍,砍树人是奉命来砍的,几人将青年学生拉开继续砍,反复多次,相互辱骂,一位青年在拉扯中跌了一跤,临时休克,众人抢救病人停止砍伐,这棵树才逃过了一劫,而留下今天的道道伤痕。我认为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适得其反,那时没有环保意识,给我们今天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凤凰朝阳
热带、亚热带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定在新田龙秀村,2006年6月5日专家团一行19人,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陈应志带队,乘专车从广东来龙秀参观考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严海教授选择新田龙秀村作试点的条件是:新田县属于低纬度区域,北纬25度51分,东经112度34分,龙秀村地貌属卡斯特地貌,土质属黄土,中等肥力。阳光充裕,水雨充足,十年来,年平均雨量1415毫米,年平均气温18.2度,年日照250天以上,适合多种植物生长。 2006年立项以来,得到各方人士的重视和支持。美国宾州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美国宾州大学农业系博士研究生张林,荷兰瓦根宁根大学硕士研究生维斯曼等多次来龙秀村试验区参观指导工作。(插图)
538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