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相关资料考证,建文帝一行逃出皇宫后,在史仲彬的统一安排下,建文帝沿水路逃往了贵州、云南、广西一带;皇太子朱文奎则由史仲彬等人护卫逃往了郴州桂阳一带,寻找史氏家族的保护。永乐二年(1404年),建文帝从蓝山方向逃到了新田,皇太子则从郴州宜章、永兴方向逃到新田,并在洞心村龙池寺会合。其他随从人员也纷纷逃到了新田一带,保护建文帝父子的安全。后来,皇太子朱文奎在史仲彬的帮助下,托付给了从郴州永兴迁徙来新的史必情做儿子,并改名为“史惠通”,建文帝则化名为“史文昌”,因此在景仙寺的碑刻上出现的是“史文昌”的名字,而不是“史必情”的名字。另,与史家村一起居住的廖宅晚村,本姓吕不姓廖,与建文帝母亲吕氏同姓,是后来才改为廖姓的,因此也极有可能是建文帝随逃人员的后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