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晚打扰你,实在抱歉!我明天就要离开这个城市了,感谢你的关照,给你说一声,保重!”看到这样的短信,人们一般都会回复“你是谁啊?”、“不客气,常联系”之类的话。殊不知,正是这样不经意的回复,却被扣掉120元话费。近来,记者频繁接到对此类“天价短信”的投诉。而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一个隐蔽性更强,点对点发送,甚至有相当数量合法公司参与的短信诈骗内幕逐渐揭开…… 精心伪装 两年前,原本在寻呼台工作过的张静(化名),辗转到广州一家IT公司上班。 这家所谓的“IT公司”,实际上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群发垃圾短信。
“发发短信也能赚钱?”张静不解地问。主管不满地说道:“做个有心人,你就能成功。” 到后来,张静终于理解了主管“做个有心人”的真正涵义。
主管给张静交代的任务是:每天交100个手机号码,包括机主的姓名、工作的圈子。否则就立马走人。 最初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张静傻眼了,她到哪里去找这么多手机号码?张静是一个做事细致的人,接到这个任务后,她立即开始了行动。首先,她找来报摊上各种报纸,从上面找到求职者、租房者、征婚者、交友者、中奖者等各类人群的手机号码,然后交给了主管。 然而主管对这份名单并不满意:“你把给每个人发送的短信内容分别写好,一并交给我。”
“我……不知道怎么写啊?”
“就是根据他们各自的职业、圈子不同,各写一条短信,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回复短信。” 在这样的目标要求下,这天早上9点刚过,负责某冰箱客户投诉的张经理就接到了一条这样的短信:“你的座机一直占线,我的问题什么时候解决?你们再这样故意推诿,我将向总公司投诉!”
接到这种短信,张经理立即不假思索地回复道:“非常抱歉,我们会很快与您联系。”可是等她有空闲与质询者联系时,却发现那根本不是手机号,虽然再也找不到“投诉者”,但是既然已经回复了,短信费便产生了。 王小姐是一家报社情感版的编辑,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在报纸上公布。正因如此,她经常会收到读者们的电话或者短信。这天晚上,她又接到一条短信:“帮帮我吧,我老公竟然当着我的面将第三者带回家!我快要自杀了!”接到这条短信,王小姐立即回复:“千万别做傻事,一定要冷静!有什么烦恼,可以向我倾诉。”就是在这不知不觉的回复中,她已经被扣掉了120元的“信息费”,因为正是她的回复,她成功地订阅了美容、笑话、星座服务等信息。
殊不知,这些短信的背后,是大量像张静一样的短信工作者。
不择手段
这种诈骗的方式不同于以前的一般垃圾短信,它已经升级到了讲究“时间段”和“圈子”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对要诈骗的目标人群进行细分、梳理,瞅准他们的薄弱时段下手。发送者讲究概率,全国13亿人5亿手机用户,上钩者有“千”足矣,上“万”就更不得了,上万人一次回复就挣钱130万元。 为了使更多人上钩,张静为了弄到更多人的手机号码,她甚至还想到了通过招聘员工的方式,真是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张静经常参加各式各样的招聘会,虚构一些招聘信息,这些招聘信息上都说大量招聘员工,引得很多人都来填写招聘表。其中,应聘者的手机号是必填项。为了让更多人受骗,她还特地要求应聘者在事先准备好的招聘表上,填写3~5个应聘者朋友的手机号。有人对此不解,她就解释道:“万一你手机打不通,可以让你的朋友转告。”当然,这些应聘者在填写完一张简历表后,全都石沉大海。他们收获的,是各式各样的垃圾短信,只要回复,就会产生几十元到两百多元不等的高额费用。 除此之外,张静还会选择人们最容易麻痹大意的时候发送短信,以期让人回复。比如凌晨一两点钟,手机响了,这时候人们一般都睡意正浓,认为若非紧急情况,是不会打电话的。打开手机一看,有一条未读短信:“这么晚打扰你,实在抱歉!我明天就要离开这个城市了,感谢你的关照,给你说一声,保重!”看到这样的短信,人们一般都会回复“你是谁啊?”、“不客气,常联系”之类的话。殊不知,正是他们这样的麻痹大意,让骗子有机可乘,钻了空子,等发现被扣除了天价费用,悔之晚矣。 运作模式
那么,像张静一样的天价手机短信诈骗者,难道就不怕消费者起诉吗?在这一行业摸爬滚打了两年的张静,已经熟谙这其中的奥妙了。她说道:“起诉?我做了这么久,还没遇见起诉的人。你回复的不是手机号码而是一个网络号码,这个网络号码只供我发送信息用,你通过这个网络端口定制了我的服务,即便你向运营商投诉,运营商也没有证据证明你不是自愿的,强迫退订可以啊,但先期的钱,不好意思,我先挣了……一般情况下,若非大额扣费或频繁扣费,用户会因追诉程序繁杂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而选择自认倒霉。而我们也清楚这点,一般是见好就收,打‘游击战’。” 记者通过关系拿到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诈骗短信有45.67%通过短信群发器发送,39.91%通过互联网网站发送,另有12.18%通过个人手机或小灵通发送。短信传播最主要的三个主体是:专业的短信群发公司、SP公司(内容服务商)以及运营商。其中,群发公司最猖獗,而相当一部分具有合法身份的SP公司也未能抵挡住“天价短信”带来巨额利润的诱惑而参与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