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电子商务之壳,传销傍上"互联网+"后,隐蔽性、欺骗性更强,发展速度更快,涉及范围更广,大有蔓延之势。
在家就能创业,消费不用花钱,购物全款返回,旅游可以免费,消费者联盟,做微商挣大钱……甚至号称“国家扶贫项目”“产业大联盟”要发展代理、建立工作站;还有些打着“有政府背景”等旗号,以“连锁加盟”“投资开发”“资本运作”等为幌子,以考察、旅游、加盟等方式,每天都在不断地上演,大小忽悠轮流上台,无数期望发财致富的人口袋被掏空。政府在花大力气搞精准扶贫,可是脱贫对象一旦陷入传销,那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被查处的案例也很多,网购商城唐江巴巴,“消费多少返多少”的“万家购物”, 边旅游边赚钱的“WV梦幻之旅”,拉人头投资股票、基金的翡翠环球网,打着“慈善救助”“爱心互助”幌子的集善家园,借网络游戏玩游戏股票AHK澳洲汇金理财游戏网,以商品零售为幌子造假炫富发展下级的陈志华微信营销,买垃圾处理器赚高额补贴的“中国农业服务平台”……等等,随便哪个案子,被骗金额都超百万上千万甚至过亿。
为什么非得要等到猪养肥了才杀?办大案的政绩是出来了,无数人却倾家荡产了。怎么才能降低危害,更好地保护普通百姓的有限财产?
特此建议:
1、做好宣传引导
所有的媒体都要尽一份职责,电视、网站、微信、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平台通过宣传发布、人物访谈、公益广告等形式,揭露新型传销的真面目。
既要曝光已查处的案例,也要教育群众识别网络传销的技巧和电子取证的方法,还要营造一种干实业的氛围,宣传更多的正面创业形象。
2、建立举报平台
一旦发现有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的情况,哪怕是有倾向或苗头的,就鼓励大家进行举报,并且要提供多种渠道方便老百姓举报。对于确认核实的举报,给予物资或资金奖励。同时做好对举报人的保护,免除举报人的后顾之忧。奖励用的物资或资金,可以由政府拨给,也可以从罚金中提取。
接到举报之后,要建立数据库,实行跟踪监控,掌握其动态变化。
3、实行约谈制度
针对所有运作的项目,尤其是那些高额回报的项目,由工商部门实行约谈,核实支撑高额回报的来源和可行性,无充足理由的,责令停业整顿,造成较大危害的立马取缔并移交执法部门。去伪存真,构建一个良好的公平交易环境。
4、监控资金流向
有网络诈骗、网络传销嫌疑的个人或单位,包括已经有人举报的项目,应该实行多部门联动,银行应该对其账户及其资金动态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异常,可以冻结账户。
不管怎么换马甲,网络传销依旧入门购物购股权、拉人头、团队计酬这一套。盈利点主要靠发展“合作伙伴”,“伙伴”再发展“伙伴”,层层分利。网络诈骗的对象都是一夜致富和轻松赚钱的期盼者。只要我们不贪小便宜,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就会冷静而理智地思考与判断,就不会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