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田工商信息网首页>>文化产业>>文学天地>> 寻找王鼎铭足迹(日记之一)

寻找王鼎铭足迹(日记之一)

时间:2008年5月1日 8:36,作者:唐柏佑,浏览次数:10867

(一)窝塘惊现周氏谱 大宴欢迎枣庄宾

(二○○八年四月十四日)

 

四月十四日,雨后初晴。今天下午,山东枣庄市客人就将光临新田,上午,我们分了两个组,政协副主席胡土舜到郴州去接,我和政协文史委主任周敦森、政协办公室主任郑乐平、县人大周良敦(窝塘人)到毛里乡茶林铺窝塘村踩点,并下牯牛岗去迎接山东客人。

上午十时许,我们一行四人乘车到了窝塘,来到了周良敦的亲戚、村支书家。

村老人拿出了族谱,族谱的第一页上就记载了王鼎铭被杀一事:“有井(锦)田镇猺人赵金龙,倡率聚众,自称王号。振(鼎)明(铭)在道光十四(二)年甲午孟冬九月,把王大人脑插在大塘边,以脑埋在泙头,坐东向西。猺得兵器,助成踊跃,即到我村,于壬辰岁二月二十三停住三宵两旧(昼),退至茶林,将屋宇焚毁,鸡犬不留,实遭猺匪害切非浅,我等措手无为,族叔商议呈王县,详报事业,据凭求济,难民蒙朝廷恩发抚米,吩咐民等。”道光十四年癸巳岁抄腾周氏宗谱一本,永远存据为根本。在场人:朱大伦、郑土保、周启贵等交。

十一点钟,我电告了毛里乡政府,党委书记匡俊杰、乡长周荣和、乡人大主席陈新衡   及时赶到了村里,接着又接来了县电视台记者邓提茂,同我们共进了午餐。

下午两点,山东客人已经在茂家乡政府吃了中饭,然后到了古战场牯牛岗,电告我们到茂家乡石林岗去接应。

从窝塘到石林岗大约有五里路,一路都是下山路,是一条古道,旧时从永州、宁远到新田的必经之路,修公路后虽然荒芜,然而仍然是连接毛里茂家两乡的主道。一条石板路在丛林中向下延伸,两边竹木繁茂,泉水叮咚,花香鸟语,透着一股春的气息。特别是山涧中那几排古柏树,大约有十来棵,挺拔秀丽,郁郁葱葱。我不自觉地在此拍摄了许多的照片。

“那是神下村。”在半山腰看见山对面的冲里露出了几座红砖房,周良敦指着说。“全村人姓唐。”

“跟我们同姓。”我说。“可惜没有时间去认老家。”

下山后有一个凉亭,已经破败不堪了,也就没有仔细地去考察,拍了张照片留作记念,承认它的存在而已。

“王总!”刚到村里,县政协副主席胡土舜就带着山东客人过来了,我们绕过村迎上了他们,第一眼就看见了我最熟悉的一个人,于是大叫道。

“唐主席。”王总立即迎上来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

“唐主席!”接着,郭明泉抢上前来跟我握手,并将来客向我一一地介绍:“这是崔主席……”

山东客人一行八人,他们是:枣庄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孙本良、枣庄市市中区政协副主席崔秀岩、枣庄市市中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郭明泉、枣庄市市中区政协文史办主任李其鏖、枣庄市市中区文化局长刘健全、全国煤炭安全教育电视摄制中心主任李更生、山东华欣针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鼎铭先生第七世孙王淑华、山东华欣针织品有限公司经理,王鼎铭先生第八世孙王乐庆。王淑华、郭明泉、李其鏖、李更生四人已于二○○五年来过新田,是老熟人了,不过,二○○七年我去枣庄时这些人都认识了,所以,都是老朋友。老朋友再见,特别又是远在四千里路外的山东客人,见面后那种激动心情真是无法形容。

“近来好吗?”

“家里好吗?”

“路上辛苦了!”

好一阵问寒嘘暖。

沿着另一条山路,我们带着客人返回到了窝塘。路上,客人们拍摄了一路山野风光,农田耕牛,种烟犁田,有着十分野趣。

“我们找着了一本家谱。”我对王总说。“里面记载了当年王鼎铭遭匪患的经过。”

“真的?”王淑华先生惊奇地看着我说。

“真的。”

“快,快拿来看一看。”王淑华迫不及待地说。

一进屋,周振伯就拿出了家谱。果然不错,家谱里有记载,而且是道光十四年的记载,与王鼎铭的去世只隔两年,应该是真实的。

“珍贵!珍贵!”王淑华、郭明泉等人连声说。将族谱一个字一个字地开始辨认,那兴奋劲儿挂在了脸上。

李更生立时叫搬桌子到室外,将族谱放在桌子上就拍录像。

“太感谢你们了,我们每次来都有新发现,这族谱可是我们的重大发现,这是历史依据,说明老爷子确是牺牲在这里。”王淑华说。

“是的。”周振伯说。“他的头就埋在那大塘边。”

“‘振明’,这两个字是不是错了。”郭明泉说。“难道不是说的老爷子?”

“我们新田人听那山东话,不甚了了,再加上又识字不多,可能就按音写了两个字,你们看,‘王县’,这两个字总不会错。”我说。“再说,这里面的错别字本就不少,‘井田’应该是‘锦田’,‘道光十四年’应该是‘道光十二年’,因为这是道光十四年抄的,而赵金龙起义是在道光十二年,那么就肯定是笔误了,‘三宵两旧’应该是‘三宵两昼’。”

“唐主席这样一解释就更清楚了。”王淑华说。“你看,这窝塘村是被赵金龙烧掉的!”

是的,谱书上记载,赵金龙来此三宵两昼,这与正史上的记载是一致的,那么,赵金龙为什么要烧掉窝塘?而且烧得只跑剩三人?谱上说:“族叔商议呈王县。”大概是在赵金龙义军驻扎在茶林铺时,窝塘的族叔们商议报告了县太爷王鼎铭,王鼎铭就带着汛兵乡勇赶来,在牯牛岗跟赵金龙的前锋打了一仗,打死义军一二百人,俘虏了十九人。赵金龙以为是窝塘村去报的信,于是将其村灭掉,逃出三弟兄,一往常宁,一往嘉禾,一住原村,村子当时有八十余户,可是现在却只有三四十户,可见当年烧杀之惨烈。

“这下我们就清楚了。”郭明泉说。“赵金龙其实就是土匪性质的,衡量一支军队的好坏就是看他是否爱民,赵金龙这样烧杀老百姓,他就不是好人。”

“也不能这样说。”我说。“‘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是亘古不变之理,曹操在打胜仗时,他的马受惊踩了禾嫁,他为了严军纪,还亲自割发以惩戒。要知道,在那时,肤发受之父母,不得随意失之,三国上还有‘割发赚曹休’的故事,可见割发是一种严厉的惩罚了。然而,曹操在打败仗时,就烧杀抢掠,也就不管什么百姓千姓了。赵金龙兵败了,他迁恨于窝塘报信,烧掉窝塘就自然是一种报复行为了。”

“王鼎铭是个好官。”毛里乡党委书记匡俊杰说。“我们都听老一辈说过,从这谱书上来说,他是为了解救老百姓才牺牲的,这一点就说明他是好官。”话题转到了对王鼎铭为人的座谈上。“欢迎山东的客人到我们新田来。”

“今天的收获确实是太大了。”王淑华说。“我们想去看一看埋老爷子头的地方,也去祭奠一下。”

“就在大塘边。”周振伯说。“我来带路。”

村前有一口大塘,约有六亩水面,靠南边有一个小土坡,上面有一棵大树,砍了,大概是去年我县遭受五十年未遇的大冰灾冻坏了。

“那头就埋在这里,坐东向西。”

“我们就来祭奠一下吧。”王淑华说着叫人拿出了准备好的纸钱蜡烛香,点燃后插在了土堆的东北向坡下,一时间香烟缭绕,给现场增加了一份庄严感,在下面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仪式由郭明泉主持,大家向土堆三鞠躬默哀,郭明泉念了他写的祭文:

《再访新田 缅怀先贤》

回访新田祭奠英贤王鼎铭

2008413夜,在去新田列车上夜不能寐,草诗一首祭奠为平息暴乱而英勇殉国的王鼎铭先生。

三年前的秋天,我们去新田。

寻觅你的足迹,征集你的资料,表达对你的哀思和怀念。

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去新田,硕果已经初现。

枣庄、新田两地人们对你的追思已经形成《跨越时空的纪念》,

《王鼎铭传奇》、《百年的记忆》、《王公案》,

这一部部作品,传颂你事迹,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积淀,

也承载着人们对祖国明天美好的期盼。

你架设的两地友好之路,又在今天不断的前延。

然而,台独、藏独,分裂祖国,阻碍发展。

祖国统一犹如滚滚长江岂能阻拦。

我们将以你的精神,促进和谐,抵制分裂,平息动乱。

我们将承继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用奥运圣火照亮民族复兴的明天!

晚上,县里举办了欢迎宴会,县委书记张智勇、县政协主席葵竹英、副主席胡土舜、毛群联、秘书长唐远中、文史委主任周敦森、办公室主任郑乐平、谢德勇、《王鼎铭传奇》作者唐柏佑等参加了宴会。

“山东的客人不远千里到我们新田来做客,我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张书记在酒宴前祝词说。“赵金龙起义波澜壮阔,振憾了朝廷,是一个农民起义英雄。王鼎铭先生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卖了自己的田庄来救济新田人民,为新田人民办学求雨救灾,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官,可是,他却被赵金龙杀害了,谁是谁非,历史上各执一词,我认为柏佑先生处理得比较好,两面都值得歌颂,不要贬了哪一方,这就是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我希望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达成共识,一起来挖掘王鼎铭这一清官的事迹以教育人们。来,干一杯,为贵客们接风洗尘!”

“张书记的一番话,使我们很受启发。”干杯后,枣庄市市中区政协副主席崔秀岩说。“这确是一件不好处理的事件,可是唐主席把它处理好了,不简单,可见唐主席的功底还是很厚的。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挖掘王鼎铭的事迹,最重要的是足迹。今天的收获就很大,发现了一本家谱,有记载,这就是佐证!”

接着,大家纷纷发表意见,宴会在热烈中进行。

 

 

上一篇: 文化产业人文景观新田组团参加永州市残联第三次代表大会
下一篇: 文化产业文学天地“拓普杯”朗诵赛获奖作品选:和谐奥运
重点推广
针对本信息的所有评论(共 0 条)

版权所有© 2007年9月-2009年2月 新田工商信息网    湘ICP备12012899号   湘公网安备43112802000016号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新华西路39号,邮编:425700  QQ: 787605286
电话:400-601-1056,传真:0746-4723797, Email: hnxttp@163.com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