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田工商信息网首页>>综合新闻>>行业动态>> 是什么让“尾款人”这么着迷?

是什么让“尾款人”这么着迷?

时间:2020年11月2日 10:02,作者:张永群,稿源:光明时评,浏览次数:7355

今年的双十一来的有点早。11月1号到3号开启了第一波抢先购,“#冲啊尾款人#”凌晨上了热搜,开场1小时51分,海尔、华为、小米等100个品牌成交额突破1亿元。当然同样站在热搜榜单上的也少不了年年都有的“#双十一可能是奥数竞赛#”,以及双十一晚会中的明星和节目话题。

“尾款人”的段子和表情包,电视与网络、文化和商业跨界的双十一晚会,大屏幕上滚动的交易额,网友的集体吐槽,晒订单晒快递……“双十一”不再只是一个打折的日子,它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符号,包括购物,也包含着社交、娱乐和文化。

作为一个“人造节日”,双十一越来越名副其实。它的仪式感越来越隆重,就连满减套路本身可能也是这个节日的乐趣所在。养猫分红包、交定金付尾款、清空购物车,商家不断变化花样,强化仪式感,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

多年下来见识了不少花样,很多网友已经理性和冷静了许多,有人根据需求精准出手,也常见有人在微博或朋友圈表示今年什么都没买。不过就算不买,很多人也都会打开购物APP浏览;就算没有在线上购物,在线下消费时也会占到商家的双十一让利。从线上到线下,从电视到网络,无法回避,似乎融入这个“人造节日”已经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

在赋予其购物的内涵之前,作为“光棍节”的“11月11号”代表了人们对于摆脱单身的渴望,而双十一借助商业的力量,让人们在国庆和元旦之间的空档找到对生活的慰藉,也借助诸多仪式实现了一种狂欢。当然尽情的狂欢,离不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互联网、移动支付、物流等技术发展的加持。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双十一才得以成为一场消费奇观。

在这个意义上说,在购物节中,很多人购物或许并不仅仅基于实打实的需求,而是寻求一种参与感和满足感。在群体的狂欢中,消费者也很难保持理性。事实上,双十一也一直在努力强调文化和情感视域下的消费逻辑。实惠囤货、种草拔草,消费的背后是对生活的精致打算和愿望的落地。有了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消费行为就变得更加水到渠成。

但无论双十一发展到何种规模,它始终还是建立在购物的基础上。对于消费者的吐槽和呼声,还是要重视起来,如果先涨后降、以次充好,套路防不胜防,售后没有保障,消费者参与双十一的情感和欲望被过度消费,多年建立起来的符号含义也会被逐渐消解。

只有在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遵守规则,讲求诚信,电商经济才会走得更好,双十一也会在年复一年中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原题】光明时评:是什么让尾款人这么着迷?

【编辑】郑向秀

【责编】李旭斌

上一篇: 综合新闻特别关注关于疫情,钟南山最新研判!
下一篇: 家居置业楼盘地产芙蓉学校学区房出售
重点推广
针对本信息的所有评论(共 0 条)

版权所有© 2007年9月-2009年2月 新田工商信息网    湘ICP备12012899号   湘公网安备43112802000016号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新华西路39号,邮编:425700  QQ: 787605286
电话:400-601-1056,传真:0746-4723797, Email: hnxttp@163.com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