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商场的年轻人,现在为什么只去B1、B2? 这个问题乍看一下很有意思,仔细一想,我这个媒体老司机也中招了:这可能是一个标题党! 这个现象是商业的自然规律,商场的B1和B2做的几乎都是高周转、低客单的生意,比如快餐、零食、快消、潮玩、超市这些。和一楼、二楼相比,它们的人流属性本来就是应该是这样的。这些本来就是年轻人主要的消费品类。 如果用更加“专业”的说法:B1\B2楼层的商业,公约数人群更多。每个人都得吃喝,但是不一定要买包、买表、买高端护肤品、买珠宝。B1\B2的商业业态特点是:高频让自己爽。在L1\L2楼层,你可以花5k、1万爽一次,装x但是不真实;在下面的楼层,喝奶茶可以爽200次、500次,真实而不装x。 如果一定要找到这个现象今天愈演愈烈的理由,我觉得有两个: 1、对于今天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装”的成本太高、收益变低(阶层跨越的机会变少了,而这本来是装的主要目的); 2、商场的业态具有自我增强的属性,年轻人越多,适合年轻人的业态越来集中;这些业态越来集中,年轻人越多。如此循环往复,自我加强。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戴森、海底捞之类本来没有那么“便宜低客单”的品牌,也在往这些楼层聚拢,应该就是这种自我加强效应的体现。 【原题】商场B1层一铺难求,有老板称“三四层不要,B1立刻去”,为什么会这样? 【编辑】郑向秀 【责编】李旭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其它媒体平台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