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田工商信息网首页>>文化产业>>文学天地>> 说 说 幸 福

说 说 幸 福

时间:2009年2月14日 8:28,作者:蒋华斌,浏览次数:7825

什么是幸福?辞海的解释是:1、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2、生活境遇称心如意。这样的解释未免太抽象,让人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那么,什么是不幸呢?词书也有解释,那就是:1、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事情,2、不希望失去而竟然发生的事情;3、指灾祸。

幸福和不幸,都不能单靠词典来解释,它的内函太丰富了,还须用一个一个的事例来诠释才能说得比较清楚。

最近《博览周刊》上面有则消息,说英国有个工人失业十五年了,他的妻子是个家庭妇女,又有从6岁到20岁年龄不等的10个孩子。这一家人的生活,那就只有靠吃政府福利了。他一家每年都能领取3.2万英镑的补贴。3.2万英镑,相当于383918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这个工人,每个月都有31999元人民币的收入。他们并不需要为生活而担忧,小孩读书的费用也足够了,住房也不成问题,他还有一个葡萄园。而且,来自于社会上的各种捐助更多得很。

这样的一个家庭,你说他幸福不幸福?

他们的自我感觉,并不很快活!

第一,他没有工作,老是吃救济,心里不踏实;第二,他的孩子读出书来能不能找到工作,也没有保证。这一家十几个人都没有工作,那实在是不好受!

还有一个糟糕的情况是,邻居们不理解他们,背后常常说这是“英国最大的不劳而获家庭”,说他是“讨饭的人”!

这个工人家庭的收入,要按我们的标准来衡量,他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富翁了。三万多的月收入,新田能有几个?永州能有几个?可是别人的白眼,他实在难以接受,所以他说,他并不幸福。

其实,幸福不幸福,仅仅是相对而言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感觉。

在吃、穿、住、花、行五大基本要素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幸福不幸福,确实是一个自我感觉问题,像前面我说的那个工人,他也完全有理由觉得他是最幸运的了,他完全可以认为他的家庭是幸福的。

在我们中国,常常有人说“生在福中不知福”的话。所谓幸福感,其实就是一个人主观上的一种感觉!

 既然是感觉,那就靠心态了。心态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感觉就会好。

像林黛玉,生活条件好不好,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高楼大厦,别墅花园,吃的是鸡、鸭、鱼、肉,又有丫鬟服侍,可是她多愁善感,整天哭兮兮的。她能有幸福可言吗?

许多百岁老人就不同,他们粗茶淡饭,儿孙绕膝,邻里和睦,亲戚交往十分融洽,所以,他十分满足,感觉社会升平,生活幸福美满。他越这样感觉,就真的越幸福,寿延也就长命百岁了。

冰心老人,小学生都知道的,她的心态总是积极向上的。有一次,几位美藉华人学者来拜访她,笑问她最近有什么大作。她说:“哪有什么大作,我是在家坐以待币呢!”客人们一惊,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这时,冰心老人笑了,她说:“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坐以待毙,我说的是坐以待币,人民币的币。我坐在家里写稿,等待人家寄稿费来呢!”大家一听,恍然大悟,都笑起来了。

古代有个文人叫梁灏,小时候曾经说过,考不中状元誓不为人。结果不走运,老是考不中,受了不少讥笑。但是,梁灏并不在意,他总是自我解嘲,别人说他吹牛,他就说,考一次就离状元近了一步。他从后晋三年(938年)开始应试,历经后汉后周直到宋太宗雍熙三年(985年)才考中状元,历时 47年。他不悲观泄气,反而高兴啊。他写了一首自嘲诗:“天福三 年来应试,雍熙二年始成名。饶他白发头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观榜更无朋侪辈,到家唯有子孙迎。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龙头属老成。”

由于梁灏心态好,豁达乐观,他不仅走向了成功,而且走向了长寿,活了九十多岁才死。

所以,自嘲是一剂自我调整,心理平衡的良药。我们在遇到难堪局面的时候,就用风趣的自嘲来调整心态,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这就能平慰心灵,使自己不满的情绪得到缓解,愉快起来。

我常常爱说,要多做好事,善有善报。有人就讲,你做了那么多好事怎么还得癌症?这句话来得很厉害呀,他讲的是事实,你怎么回答,你呕气吧!我不呕气。我说:“正因为我做了很多好事,所以,我得癌症也不死!”我这句话也是事实呀!一句话,我自己下了台,那位朋友也哈哈一笑,他心里服不服不管,反正我是自我安慰了!所以,学会自嘲好,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坦荡,以豁达的心态对待人生,会使你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要知足,要感恩,这样,你的幸福感才会更强烈,你才会整天沐浴在幸福之中。我有个好朋友,文革中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四人帮”倒了以会,恢复了他的名誉。但是他上午平反,下午就骂邓小平。这就叫做不知恩。他整天愁眉苦脸,不去体验现在社会升平的乐趣和幸福。结果,不到60岁就去世了。所以,要知足,要感恩。这里不只是讲报党恩,要报帮助过你的人的恩情,父母儿女之间也都有恩呀!不光是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有培养之恩,反过来,儿女对父母也可以有恩。你买不起房子,儿女给你买套新房子,你如果只想这是他应该做的,你就会不够幸福。你要这样想,这是儿女对你的孝敬之恩!这样,你就能陶醉在幸福之中了。

儿女孝敬,你不要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你要把这看成是上天的恩赐!

并不是给你钱就是孝顺。你很有钱,你不需要钱,那么,儿女常回家来看看,就是孝敬了。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临终时把50万元财产赠送给了招扶他的保姆,弄得子女打官司。他的意思是,子女没有经常来看望他,保姆给了他关爱,给了他幸福。我不赞成这种观点,我也不同意老人的这种做法。尽管法律支持了保姆,财产没有判给老人的子女。但是,从养生角度看,我觉得这位老人的心态是不够健康的,是不利于长寿的。干脆点说,是不利于幸福的。或者说这位老人的心态,根本就是不开朗的,是抑郁的。有这样的心态,他怎么会有幸福呢?

说到抑郁症,现在许多老人都或多或少患有抑郁症。这直接影响了老人的幸福度。有人研究,发现孔夫子就没有抑郁症。

有资料显示,存在抑郁状态的人,在中国大陆多达3000万人。这一部分人,他把生存竞争的残酷性看得太重,把收入差距的悬殊性看得太重,把公共安全问题和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看得太重。所以,不说他生怕天会塌下来,起码他的幸福感大打了折扣。

孔夫子的处世态度,很值得二千五百年以后的今人借鉴。曾经被打成大右派的梁漱溟在他写的《孔家思想史》这本书里引用《论语》的话,“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说孔子生活的态度很乐观。

孔子生活在打了几百年仗的春秋战国时代,自己的政见没有人采纳,生活没有着落,颠沛流离一辈子,他还为什么很乐观呢?一句话,就是他心态好。第一,面对落差,他信仰坚定,不攀比,不自卑。《论语》里说他“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他认为在这样战乱的年代,自己的遭遇是必然的,没什么值得不满和计较的,他把自己的困境看得很淡。现代坚强的人把困难比作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孔子把困难看得很淡,再困难他也不计较,当然幸福感满足感就凸显出来了。第二,面对竞争,孔子他性格坚毅,不脆弱,不焦虑。《论语》里说他“知其不可为之”。他认为,有的主张,当客观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做不到是自然的,用不着急躁。一旦条件具备了,那一定会成功的。他信仰坚定,不强求,暂时碰到困难,他绝不灰心丧气。所以,在他身上,不存在悲观的情绪。第三,面对诱惑,他操守坚贞,不媚上,不媚俗。孔子在《论语》里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认为,不义之财,就像浮云一样,他根本看不起。当然,收一个学生要五斤腊肉,那是劳动报酬,他还是要的。第四,面对挫折,他志行坚韧不怨天,不尤人。在《论语》里他自我评价:“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为了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废寝忘食,乐观豁达不知道忧愁,日子过得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贫富差别很大,但是,孔子不羡慕富人,也不鄙视穷人。他曾经说:“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如今称之。”这意思是说,你齐景公,虽然有千辆大马车,但是你无德,老百姓还是看不起你,伯夷叔齐虽然饿死在路上,但是,很有德行,老百姓就爱戴和怀念他。

我们要学习孔子对待钱财的态度。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说,只要工资高,赶马车我也干。他一个大学问家,跟别人赶车也干,只要收入高。现在一些年轻人,技术不想学,书不想读,工资又想几千几千,所以他缺乏幸福感,你说他对社会还能满意吗?

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他认为,人人都想发财,想当官,但是,钱要来得干净,不义之财我不要。他又认为,人人都厌恶贫贱,但是,要用正当的手段去取得收入,不付出的报酬,我不要。可见,孔子从不以富贵为人生最高目标,不以奢侈享乐为幸福生活,也从不因生活困顿而影响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样一来,他还会有什么抑郁症呢?

抑郁症是一种思想病,其实,也是一种欠缺辩证方法看问题而引起的精神缺欠的毛病。它的危害,分两步走,先破坏你的幸福感,然后破坏生理健康。治疗方法就是学会积极看问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有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做卖伞生意,一个女儿卖冰棍。这个老太太整天哭哭啼啼,问她为什么,原来她老是担心,晴天担心卖不掉雨伞,为这个女儿忧愁,雨天担心冰棍卖不掉,为那个女儿忧愁,于是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是高兴的。一位智者知道了这件事,就去劝那位老太太,他说,你老人家想法不对。你要这样:晴天热天就为卖冰棍的女儿高兴,雨天冷天就为卖伞的女儿高兴,这样一来,你老太太不是一年到头都有高兴不完的事了?老太太一试,果然这话不假。

老年人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从幸福不幸福的感觉的角度来说,是要好好学习孔夫子的。我最近研究,发现毛主席从年轻时候起,到成为马列主义者,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他的讲话他的文章里,都是尊孔的。他在一次全国省委书记会议上,说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教育家”。我现在讲要学习孔夫子,不讲别的,只讲学习他大度豁达看世界,乐观宽容对生活。这样一来,你会觉得,今天,你的生活,确实是幸福的!

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不必钻牛角尖,不可能有一篇权威的文章全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说,健康就是幸福,长寿就是幸福,这个话反对的人还是相对地会少一些。有的说,有功夫读书就是福;有的说,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是福;有的说,有学问能著书就是福;有的说,没有人来搬弄是非就是福;还有的说,交了讲直话的朋友就是福……各种说法都有道理,那是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的。

有人会说,叫花子喝潲水不得病他也幸福吗?这样讲就有点抬死杆了,有点绝对化了。我说,如果他始终维持讨饭这种状态,他起码不会长寿!

健康长寿就是幸福。光健康不长寿,身体壮如牛,年纪不大就死了,这未免有点遗憾。我说,给你一亿块钱,你现在就去死,你干不干?我看,你还是不愿要那一亿块钱!光长寿不健康,生活得不舒服,就没什么幸福可言。为什么有人提倡安乐死?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癌症到了晚期,一天到了晚痛得鬼一样叫唤,这样活着,还有幸福可言吗?不过,能有一丝一毫的希望,也还是要救治的,毕竟求生的愿望是天生的,每个人都有,我这里只不过是讲一讲健康和长寿的关系罢了。

健康不仅仅指不生病,更指心态要好。健康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健康和长寿的关系是一对不可分离的辩证关系。我看了几十个百岁老人的资料,他们都是乐观向善,心胸宽广,勤劳好动,知足感恩,关爱亲人和别人。如果缺少这中间哪一样,他绝对活不了百多岁。

要幸福而无遗憾,就要健康而长寿,要懂得养生的辨证法。我去年讲了一个把狼放进森林公园来治愈梅花鹿心脑血管病的故事,我现在来讲一个与这相反的故事。瑙鲁共和国是一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国,一年光出的鸟粪就值几亿美元。政府每年给每位公民提供35万美元的生活费,因此,老百姓几乎不用工作就能过上悠闲的生活。他们由于吃西方罐头食品太多,加上很少运动,很少劳动,这就导致了这个国家患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的比率居全球之首,而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比率很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病夫和短寿的国家。这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人,劳和逸,动和静,必须适度,否则,就出问题。同样,乐和悲也要适度。乐能增寿,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但是,乐过了头,也有问题。那一年在虎头岭卖彩票。有个老太太中了几把雨伞,一高兴,倒下去,中风了。人到老年,不可能不遇上悲痛的事情,你必须控制自已的情感,遇到悲哀的事,要能从中解脱出来,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所遇到的异常事情。

纵欲与禁欲,也有个适度的问题。古时候,历代皇帝除了少数他自己有意约束自己的以外,其余大多数皇帝都短命。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他们纵欲,一个皇帝,几十个几百个老婆,不短命走得脱吗?可是,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禁欲,也有害身体。有许多调查资料说明,孤寡老人的寿命,比有配偶的老人的平均寿命,要短一些。而有配偶住在一起却要禁欲,对身体的害处就更大了。

还有饥和饱的关系,也是辩证的。总是吃不饱,故意饿着,就会缺乏营养,降低抵抗力。甚至减肥丢了命的也有。相反,现在也还有吃得太饱的例子。总之,太饱太饿,都对健康不利,对长寿不利。

幸福与不幸这一对辩证关系的社会现象,都是比较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幸福,不也不存在绝对的不幸。在今天党领导我们奔向小康和谐社会的大好环境中,人人都是幸福的,让我们充分享受这种幸福,人人都健康长寿!

 

                                                   20081124
上一篇: 综合新闻行业动态新田县首台红绿灯监控系统正式启用
下一篇: 文化产业书报连载《天下揽奇》(连载七):水秀山奇的雁荡山
重点推广
针对本信息的所有评论(共 0 条)

版权所有© 2007年9月-2009年2月 新田工商信息网    湘ICP备12012899号   湘公网安备43112802000016号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新华西路39号,邮编:425700  QQ: 787605286
电话:400-601-1056,传真:0746-4723797, Email: hnxttp@163.com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