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 族 风 俗
时间:2007年11月9日 9:56,作者:夏运旺,浏览次数:5737
少数民族的风俗非常古典,正装阳春白雪,与当代生活节奏、生活理念还有一段距离,它并没被时代的演进、发展、碾作尘泥,还深深植根民间。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壮、汉、苗、瑶等35个民族,640万人口,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广西的民族风俗是多样性,民族趣味性,花样丰富多彩、各出奇招。他的婚嫁仍然老人、父母作主,自幼“对命”即合定,先由男方幼子开出“八字”去选取幼女,要求女方开出“八字”,将双方“八子”专请“八字”先生核对,是否“对命”,如不合定即退命,男方就买半斤黄糖、半斤肉、一斤米给女方,退命了事。如果“对命”每年的三月三情歌节、端午、七月半、中秋、春节都要到女方家,带点礼品去报喜。等到18岁 “过礼”。过礼的目的有两个,1、送通知给女方,当年某月某日去迎娶新娘;2、去钱给女方制备嫁妆,并抬半边猪肉去,即男方去钱女方办理。乐队吹唢呐迎新娘,初婚当天不入洞房,不过夜。新娘吃饭后返回娘家。意在年幼没有学到多少本事,没有能力当家理事,要回到娘家学习管理家庭技能,等到三、五年后,用花轿迎娶,要办“迎花架桥”仪式。先在男方的家里立一个小“神殿”,放神 ,神龛,慈蕊女神送花来了。 门口放一块石板,叫桥又叫“匣花”桥的左面写吉利二字,右面写阴阳二字,这块石板由女方父母拿来,要请道士、巫公、娇师、仙姑随请两个就行。由他们扎、画,男女纸人贴在洞房墙壁上。由女方拿来一公一母小鸡,红绳系足,由道士或仙姑领着新娘过桥进入洞房,女方父母随后送过桥,仪式完。 如果多年不生育,另找与父母同龄,命好的人,认做岳父母。叫求嗣仪式可与上述同也可简化,把认做的岳父母做亲娘看待。新婚不落夫家是壮族农村婚礼中的普遍性,但不一定三五年,也有怀孕后就去夫家的。 丧俗 人死后,首先是报丧,放炮三响,去请道士、巫公,由道士、巫公去买水,向神请领通往天堂的通行证,没有通行证,就会被魔鬼拦在半路。入椁、燃灯,保护神灯、迎魂燃放边炮,绕棺,停柩七天、十天、十四天、二十一天不等。奠酒:男儿和嫁出去的女轮流各做一个晚上的仪式开酒。但子女亲戚不能吃荤,道士、巫公、举事人可吃。 送别、阴阳别、夫妻别、父母别,黑白两根线由道士、巫公、举行离别仪式。 要地、归山、坟地、烧化,把所有办丧用的纸、木到坟地烧掉,整个自然村都去吃三天。80岁以上的丧饭吃饭后,或碗、或筷拿回家去,意在把他的寿带回家,自己也会长寿。 36岁以下夭亡不办上述诸事。 斋醮:子女、媳妇49天内吃斋,不能用荤,满49后恢复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