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日(各地有点区别),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元节,人们把这一节日习惯又称之为“七月半”,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做桐叶粑粑、杀鸡剖鸭宰鹅、烧香化纸祭祖,到处是一片忙碌热闹景象,大家“七月半”过得隆重非凡。 尝粑粑 一股清香传了过来,一会儿,香气腾腾的一篮子桐叶粑粑端了过来,包有芝麻、绿豆、花生米等内馅的粑粑。
做“包笼” “包笼”是为了祭祠自己的祖先和打发到处游荡孤魂野鬼用的,让祖先和野鬼来拿点钱去用,过个鬼节传统说法在七月十五这一天,祖先必定回家一次,孤魂野鬼也在四处游荡,活着的人们在这一天不仅要祭享、还要烧化纸钱来打发他们。“包笼”的原料是买来的已印好的裱纸,纸面上刻印着:某某魂下受用、今逢中元大会虔备冥财若干包,关津渡口验明放行、某某谨具、某年某月某日焚化。封包面上写清祖宗姓名,指名道姓送给祖先做礼物。为了不让祖先产生纠纷,每个死者各封一包,烧“包笼”主要是为了祭祀先人,不忘祖先,告诉子孙不要数典忘祖。
烧“包笼” 祭祖先 俗话说:“牛饱三月三,人饱七月半”。“七月半”的这顿晚餐,当然是相当丰富的:摘来最新鲜的蔬菜,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剖鸭、宰鹅。然后就是点香烛,摆好3个小酒杯和两个碗,大家一起动手在每个杯子倒上一些酒、再放上一双筷子,碗里分别放上一些祭品。 这祭祖用的酒杯只能是单数,3个、5个、7个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