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古洞是新田县南部一个广袤的田洞,人称“小桂林”,境内自然风光旖旎,南国武当山、石古寨、鹅井等风景名胜各具特色,将军脱帽、水打莲花等故事传说引人入胜。田洞之中,有一个小村,建村600年来一直沿用一个名字——文明。这里的人们文明善良,这里的村风淳朴敦厚。10月17号,一支文明的赞歌又在小村传唱开了。
这一天,为了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开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石羊镇文明村党支部组织在家的20多名党员召开了一次民主生活会,主题是为村里的残障儿家庭奉献爱心。会上,党员们纷纷解囊,人平捐款100元以上。捧着厚厚的一叠爱心款,受捐人宋伟生仿佛看到了儿子康复的希望,双眼中盈满了泪水。
小可鹏和他简陋的家
先天疾病 残障儿童惹人怜
宋伟生、宋水凤夫妇于1986年结婚,夫妻俩恩恩爱爱,携手并肩,把小家庭装扮得和和美美。1993年,次子宋可鹏的降生,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喜悦。美中不足的是,小可鹏特别爱哭,1岁多还不会讲话和走路,直到3岁才开始发音、学步。做父母的担心孩子健康出了问题,便带着他到县里做了几次检查,但是3家国有医院都未得出什么结论,夫妻俩只有期待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状况会好起来。
然而,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转眼小可鹏年满10岁了,情况却还是那个老样子,连吃饭、穿衣、大小便等都像1岁多的小孩,一切都需要大人照料。望着可怜的孩子,宋伟生夫妇欲哭无泪,心头像扎下了一把钢刀。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尽管家境贫寒,总还得想办法给孩子治疗。2003年,他们把家中所有的粮食、烤烟、生猪全部卖掉,凑了一笔钱,把儿子带到了长沙湘雅医院。经专家检查,诊断结果为小可鹏患的是“先天性脑萎缩”,其头部比同龄儿童偏小,智力只相当于1岁多的幼儿。
医生的诊断,如同晴天霹雳,重重地击在宋伟生夫妇的头上。怎么办?难道就这样放弃治疗,置儿子的生死于不顾了吗?他们不甘心,又在长沙跑了几家医院,求教专家,得到的回答如出一辙:“像这样的病例很难医治,如果要动手术,费用大约需要20万元左右。”20万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就是砸锅卖铁、四方筹借也拿不出来啊!万般无奈,宋伟生夫妇只好含泪把儿子带回了家,只希望老天保佑能出现奇迹,让儿子往好的方面发展。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可鹏的病情不见缓解,反而愈加严重了,常常毫无征兆地晕倒,每天晕倒不少于5次,多的时候一天晕倒10多次。宋家门前就是小河,河水虽不深,但河堤很高,为防不测,不管做事还是外出,宋伟生夫妇总要带上儿子或者让人跟踪他看胡他。尽管如此,小可鹏还是经常一身伤痕累累,不是手跌伤就是脸被烫伤,要不就是拿刀将自己砍伤,他成了镇卫生院的常客,三天两头去打针取药,连医生见了都直摇头。
下河洗衣也带着孩子

雪上加霜 贫寒农家陷困境
文明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有村民200余户830余人,人平耕地只有0.45亩,水稻为主要农作物。宋伟生一家就守着1亩4分薄地,艰难度日,每年的积余全用于治疗小可鹏的病痛。房子还是1990年盖的小平房,面积只有46平方米。房后有猪栏,但栏里空空如也。
宋伟生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开始担任村委主任。由于孩子的拖累,2005年改任村委副主任,主管治安。他工作尽职尽责,始终以一个党员、村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2002年村里修村道,他家庭困难,手中无钱,便将准备修房的8车河砂捐了出来。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2002年,宋伟生的岳父逝世。岳父无子,岳母年近八旬,双目失明,自然得要宋伟生夫妇照顾,于是他们的肩上又多了一付重担。
宋伟生的兄弟离婚后外出打工,已4年杳无音信,生死未卜,连今年1月母亲去世也未回来,却把一个12岁的儿子扔在了家里,结果抚养侄儿、供养侄儿念书的重任就归宋伟生和哥哥管了。
种种磨难,使宋伟生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越来越困难。迫于生计,学习上进的大孩子读了初中后,只得辍学外出打工,挣钱给弟弟治病。家庭的重担压得宋伟生喘不过气来,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为儿子治病的心愿。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自己越来越老,孩子越来越大,如再不治愈孩子的病,将来谁来照顾他的生活?宋伟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整日食不甘味,夜不安寝,一个40多岁的汉子,头上华发早生,脸上皱纹浮现,衰老日渐逼近。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一则治愈“先天性脑痿缩”的报道,使宋伟生又看到了一线生机。但治病的钱从哪里来?就是全家人不吃不喝一辈子,也拿不出这笔钱来呀?
村支书宋能满与宋伟生相处多年,深知宋伟生的秉性,人生几十年从未向组织上伸过手,作为村党支部,应该带头援助他,于是发动全村党员为宋伟生的家庭献上一片爱心。乡亲们都不富裕,捐款只有2000多元,仅为小可鹏治病款的百分之一,费用还有很大的缺口。迫不得已,宋伟生只得向县有关部门和新闻界发出求助信,恳请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这个家庭度过难关。
县人民医院为其义诊
爱心涌动 八方援手解危难
10月下旬,县电视台关注民生的栏目《南有新田》播出了专题节目《文明村党员献爱心,残障儿窘境惹人怜》,市电视台紧接着转播了之后,宋伟生一家的遭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11月1日上午,县残联理事长袁立、县红十字会秘书长章献国等一行人驱车30公里赶到文明村看望小可鹏,县红十字会为宋家送上了一床棉被,残联袁理事长则表示将进一步关注小可鹏的病情,并为其治疗提供条件。
下午,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朱新伟带领医务人员也冒着寒风来到了宋伟生的家中。还未进门,朱科长就为小可鹏进行了初步的检查,又是听诊,又是量血压,接着又仔细察看了湘雅医院的病历、照片,忙了好一阵。坐下后,朱科长与宋伟生夫妇商议了小可鹏的治疗方案,建议第2天带小可鹏去医院做一个脑电图,作进一步诊断。临走时,朱科长就看护小可鹏的注意事项,再三叮嘱宋伟生夫妇,令他们好生感动。
11月2日上午8时30分,小可鹏在县人民医院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县政协副主席、县人民医院院长廖土才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免除检查费用,并亲临现场指导。经过仔细的检查分析,医师认为省城医院以前的诊断是正确的,小可鹏的病可以医治好。
石羊镇党委、政府知悉宋伟生家的情况后,已决定于近日为其募捐,帮助其家庭早日走出困境。
……
面对组织的关心,社会的援助,宋伟生这个朴实的汉子禁不起热泪盈眶。他在一本小册子上记着:支书宋能满100元,主任宋石生100元,村民宋柏富200元、宋灶发100元……他表示,他将珍藏这本小册子,尽管他知道这些恩情一辈子也报答不完,但他会把所有的关心和援助都牢牢铭记于心,作为一笔精神财富,永远激励自己面对困难,面对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