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打工皇帝”美誉,头顶“中华十大英才管理人物、中国十大最有价值职业经理人”桂冠的唐骏,这次却陷入一场涉嫌学历造假的风波。
曾几何时,唐骏的名字被那些苦于求职难的人视为楷模;他那《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个人自传,也曾成为职业经理人眼里的《圣经》。这些年,从微软中国区总裁到加盟盛大网络,再以10亿元身价跳槽到新华都公司,这一连串履历,足以证明唐骏有着非同寻常的职场能力。
但问题是,这场风波已超出了对唐骏本人学历造假的质疑和追问,上升到追问整个社会道德诚信观念的层面。
中国最出名的职业经理人正经历的声誉危机,也让各路名人感到一种巨大压力。据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的相关负责人证实,从唐骏的“学历门”曝光后,至少上百位名人的词条,近日有不同程度的修改更新,其中大多涉及的正是学历、履历等信息内容。
表面上看,围绕唐骏的“学历造假门”事件,让我们发觉已进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悖论——在学历并不能证明一个人全部能力的时代,人们却在为辨别一张学历的真假而口诛笔伐。
学历是否造假与能力大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唐骏的职场能力,相信没有人会去怀疑。但不靠学历吃饭,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篡改自己的学历。换句话说,一个人可以没有能力,但不可以失去诚信。没有能力,社会可以原谅、宽容,因为没有能力不是错误;但没有诚信则不可原谅,造假,是对道德标准与公信力亵渎。
唐骏也好,其他成功人士也罢,其成就并不见得全都是“学历”的功劳,根本上说,他们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与智慧。热衷于用“西太平洋大学”之类野鸡大学为自己脸上贴金,骨子里是自我美化的虚荣心使然。不诚实的欺骗行为,不仅会导致成功者自我形象的坍塌,更会潜移默化地降低社会的诚信底线。
成功人士在道德上的瑕疵,不应该因其职业经历及其经历所体现的能力而获得与一般人不同标准的宽容;相反,越是成功人士,在诚信问题上的拷问就应当更加严格。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说,唐骏这样的成功人士已成为社会的榜样。在商业化社会,人们并不能苛求榜样是完美无缺的,但至少要求榜样是诚实可信。
据称,唐骏还是时下流行的大头贴相机专利的拥有者。不管这种在其自传中可以找到出处的说法是真是假,有一点应当说明,诚信并不是成功人士头上可有可无的“大头贴”。
这不是 “唯学历论”的倒退,而是对道德、诚信的守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