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拟规定公益公墓单穴禁超半平
时间:2012年10月30日 9:35,稿源:中新网,浏览次数:6981
每50万名城镇居民,要配套规划1个经营性公墓和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昨天,民政部公布《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下称《标准》),要求城市公益性公墓的建设用地面积,应满足服务覆盖区常住人口20年的骨灰安置需求,并禁止建超大面积的公墓。
骨灰格位量应为墓穴量两倍
《标准》拟规定,无论公益性公墓的占地面积大小,骨灰格位的安放数量至少应该是墓穴安葬数量的两倍。
在公益性公墓中,独立墓穴的单位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5㎡,合葬墓穴的单位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8㎡。不得随意扩大面积,不得建设家庭墓、家族墓和宗族墓。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市发展,过去在城市郊区的公墓,现在多数也到了城市中心繁华的地带,所以,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的占地面积以50亩-300亩为宜;规划时,应逐渐减少墓穴数量,增加骨灰格位安放数量,提倡节地或不占地等生态葬。
居民区500米内禁建公益公墓
城市公益性公墓应发挥城市绿化和休闲场所等方面的功能。《标准》认为,城市公益性公墓的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方案,应当体现生态化、园林化、艺术化特征。立体、深埋和树(花、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式不少于安葬总量的30%,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墓碑平卧及小型化、艺术化、个性化不低于40%。
对于公益性公墓的建设用地范围也有严格的规划,具体限制包括,严禁占用耕地、林地建设公益性公墓;距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500米以内,距居民居住区500米以内,城乡高压输配电架空线的用地内,都严禁建设公益性公墓。
为确保有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标准》拟规定,城市公益性公墓,应对不再续存的骨灰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