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招数颇为流行。各级政府频频推出服装节、橘子节、登山节、艺术节等等,无论是为造势、造名还是造财,场面热闹不言而喻。总结起来,也往往赞其“既搞活了地方经济,又活跃了群众文化,实为一举多得,颇有益处”。
于是乎,效仿者四起。商店、酒家、公司挂牌开张,新居落成、子女升学、生日祝贺、红白喜事等,总得左一个剪彩,右一个典礼,互相模仿攀比,大造声势、大讲阔气、大摆排场。
照理讲,企业或个人有什么重要活动,举行适当的仪式以示庆贺,无可厚非。然而,如今各种庆典仪式在相互攀比之中越来越讲规格、求档次、比奢侈。有些企业为创名气,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也劳师动众、大肆铺张。至于厂庆、项目上马、工程竣工等,庆贺的场面更是隆重:请柬“满天飞”不说,还要邀领导、扎彩灯、雇乐队、办晚会,好像不这样搞就不够“派头”。
其实,搞个简朴的仪式,再把节省下的钱或用于扩大再生产,或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如资助“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岂不是能更好地树立企业形象吗?
俗话说:穿衣吃饭量家当 。“节日”、剪彩、典礼作为一种传统的形式和礼仪,规格可高可低,范围可大可小,花钱可多可少,甚至可办可不办,重在看自身经济实力和带来的经济效益,无需“打肿脸充胖子”。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把精力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为民解忧排难上,而不要用在讲排场、比阔气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