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田工商信息网首页>>文化产业>>人文景观>> 火红的事业 亮丽的人生

火红的事业 亮丽的人生

时间:2011年3月9日 20:43,作者:刘柏根 乐剑平,浏览次数:12808

——小记“南有新田”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火亮

 

2010年末,在曾被毛泽东赞誉“南有新田”的湖南省新田县,隆重推出了一款全生态绿色食品——“宏旺”牌精品云耳,这款来自神秘新田的土特产,带着灵山古韵,一经上市便获得省内外食品专家的认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却是一位拄着双拐,拖着下肢走路的中年残疾人周火亮。

1962年,周火亮出生在新田县一个普通居民家中,从小聪明伶俐、惹人喜爱。然而,在他两岁多时,由于突发高烧,数日不退,因受当时医疗条件限制,医生尚不知是小儿麻痹症,救治不及时,.结果落下了双下肢残疾。从此,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别的孩子在一起蹦蹦跳跳、开开心心地玩耍,而自己只能爬在家里,无法自由行动。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终日以泪洗面……因身有残疾,周火亮小小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6岁时,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学了,小火亮吵着也要去上学,父母就安排他去了离家最近的一所学校。由于行动不便,上学读书显得异常艰难,然而,幼小的火亮丝毫没被自身的残疾所吓倒,他拄着双拐,拖着双腿,每天按时上学,风雨无阻。放学了,同学们早已到家,而他还在用双拐敲击着石板路,艰难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热爱学习,整天捧着书本,甚至连睡觉也把书本放在胸口上,读书是他充实生活的方式,他从读书中感受快乐,感受生活的意义。由于学习刻苦,他每个学期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尽管行动不便,但他还经常帮着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业余时间还制作一些小玩艺,搞一些小发明创造,生活造就他成了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从小就立下了志向,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小小的火亮,勤奋而且从小就自强自立,让父母感到些许安慰。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初中毕业了,周火亮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决定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去学一门手艺。他拄着拐杖,悄悄来到县服装厂报了名,当了一名缝纫学徒。父母深知他的性情,无法劝动他,只好由他去。在服装厂,周火亮跟随师傅学习,吃住在厂里,经常缠着师傅问这问那,从识布、计算尺寸、划线、剪裁,到配料缝纫,把每个环节都熟记在心。回到宿舍,找来旧报纸练习,以至于床上和桌子上到处是他剪裁的纸片,找出旧衣服,全部拆开又重新缝合,很快就掌握了裁缝的技艺,连生产厂长也对他刮目相看,把他推举到剪裁师傅位子上。渐渐地,周火亮的裁缝手艺便在新田小有名气。初尝事业的成功,让火亮兴奋不已,他成为了服装厂的业务骨干。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改革的浪潮滚滚袭来当时已调到县劳动服务公司工作的周火亮看到了发展的趋势,决心在改革的潮流中搏一搏,他放弃舒适的工作,主动砸掉“铁饭碗”,下海做起了木材运输生意。“周师傅”一下子就变成了“周老板”,凭着他精明的头脑在市场中不断摸索,不断寻找商机。通过把本地木材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周火亮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0年,周火亮看到节煤炉得到了大力推广,市场上蜂窝煤供不应求,便放弃木材生意,在广西桂林办起了蜂窝煤厂,在那里一干就是就是四年。随着自己不断闯荡市场,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他成了新田的致富能人。2005年,新田县县委领导一行到广西考察,特地前往周火亮的蜂窝煤厂进行拜访,并诚恳邀请他回乡创业,为家乡人民作贡献。经过与县领导的几番长谈,周火亮被家乡人的真情所感动,毅然出让了桂林的蜂窝煤厂,带着资金回乡创业。同年五月,周火亮与衡阳投资商陈龙合资在新田县工业园创办森达木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引进三十多台套生产设备,生产实木夹心板和压花实木板等系列产品,销王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并出口欧洲市场。

2007年的一天,周火亮从一家报纸上发现人工栽培纯生态云耳这一项目,其中的商机拨动了他敏感的神经。他随即搜寻有关云耳资料进行分析。当他得知云耳是黑木耳中的一个珍稀品种且营养价值高、味道好,市场价格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便不断出现了人工栽培云耳取得成功的事例。广西兴安县宏旺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人工栽培云耳方面取得了技术性的重大突破,经过多年科研培植,终于研发出了人工栽培云耳新技术——云耳露天栽培技术。用这种栽培法生产的云耳品质优,味道佳,营养价值高,一经上市就成了市场的抢手货。云耳具有润肺清胃的功能,有补血活血之功效,可减少人体血液中的凝块,对心脏冠状动脉疾病有一定预防作用。得到这个信息,周火亮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条创业的好路子,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

     说干就干,周火亮亲自前往广西兴安进行实地考察,对比发现新田的温度、湿度、日照以及土壤成份均符合栽培云耳条件,且本地资源非常丰富。2008年,周火亮在新田注册成立了“南有新田”菌业有限公司,聘请有关专家和富有种菌经验的专业户加盟,同时还聘用了四十多位农民工,开始了他的云耳人工栽培事业。公司成立之初,他带领十多名生产骨干前往广西桂林兴安宏旺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在那里一呆就是两个月。在跟踪考察项目的过程中,凭着非正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克服自身残疾所带来的种种不便,四处拜访种菌专业户,想方设法搜集技术资料,全程跟踪观察云耳的生长变化情况,掌握了云耳栽培的第一手资料

    周火亮经过严格的选址,先后在新田县骥村镇和龙泉镇投资设立了两个示范生产基地,建起了标准养菌棚,还购置了四台锅炉,按照生产工序建立了不同的生产车间。“南有新田”菌业公司还与广西桂林宏旺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技术与市场进行多层面的合作,云耳栽培有了强劲的技术支持和市场保障。经过几批试种后,公司在成立了菌业开发合作社,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购销模式,迅速扩大生产,与农户签订栽培云耳生产合同,加盟户收获的云耳全部由公司保价回收。合同承诺农户每亩纯利不低于5000元,利润如若达不到则由公司补足。这一硬招,大大激发了加盟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同时,公司还送技术到农民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2010年,“南有新田”菌业有限公司与宏旺菌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成了新田人工栽培云耳发展的领头雁。

在新田发展云耳栽培大有可为,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好路子,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云耳栽培推广发展方面也遇到一些障碍。早些年,由于一些农户在技术不成熟和对市场不太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发展普通食用菌,由于缺乏栽培技术与销售市场的保障,加上品种选择不当,导致效益低下,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个别农户一提到开发食用菌就感到“后怕”。针对这种现象,周火亮深入农户,特别是那些曾经种过食用菌的农户,与他们促膝交谈,分析原因,同时把崭新的云耳栽培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带给他们,以签约保利的形式给他们勇气和希望,吸引了一批有种菌经验的农户加盟。

经过试种和建立示范基地,只一年多时间公司就发展起来了。从制作菌种营养袋、培植菌种、接种养菌、采撷打粉、包装和蒸汽灭菌等各环节,都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并建立生产档案和生产记录,明确各环节的生产流程和规章制度。公司同时购置了运输车和专用宣传车, 通过流动的广告,使“南有新田”菌业有限公司迅速提高了知名度,聚集了大量的人气。“种云耳一亩,获纯力壹万”,实在而直白,广告已深入人心,云耳成了众多种植户的首选项目。

如今,新田县“南有新田”菌业有限公司已成为地方名牌企业,其精装礼品包装,已经摆上了各大超市柜台,有些超市还设立了“新田云耳专柜”,堂皇大气的包装盒上,印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南有新田”手迹,新田名胜古迹青云塔与云耳图案相映成辉,一行“灵山古韵,绿色新田”字样,让来自新田的这份土特产显得更加高贵而神秘,引发顾客的购买欲,其特有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成为亲朋好友之间的上等馈赠礼品,也是宾馆酒宴上的一道名菜。

面对未来,周火亮没有满足现在取得的成绩,他设想在不久的将来,让自己的企业成为省内外知名企业,让自己的产品叫响全国。

火红的事业,亮丽的人生。拄着双拐,周火亮的步子迈得更大了,他站得更高,看到了更远、更远的前景。

上一篇: 文化产业人文景观新田新增9处省级文物单位
下一篇: 超市商行工艺礼品专业生产批发神龕
重点推广
针对本信息的所有评论(共 1 条)
1楼 匿名用户  火亮同志,好样的!(2011-3-17 8:42:55) 
 

版权所有© 2007年9月-2009年2月 新田工商信息网    湘ICP备12012899号   湘公网安备43112802000016号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新华西路39号,邮编:425700  QQ: 787605286
电话:400-601-1056,传真:0746-4723797, Email: hnxttp@163.com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