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羊古洞,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四围山色,一衣带水,清时县邑沈维恒曾写诗赞曰:
石洞原无锁,清虚不尽游。
青云连寺合,绿树有烟留。
卧草苔痕静,眠沙月影稠。
蓬莱逢道侣,叱起向丹丘。
说的就是石羊洞宽大无边,恍若太虚,不能尽游。里面青云连古寺,绿树绕岚烟,就是天上的神仙见到如此美景,也会流连忘返,长此居留,这就尽述了石羊古洞的绚丽风光!
一洞万顷秀岭间,四围绿抱袅炊烟。
远看武当山巍巍,近听鹅井水潺潺。
石羊栩栩牧童乐,蛱蝶翩翩少女欢。
身在苔痕花影里,不羡利名岂羡仙。
站在武当山上,石羊古洞风光尽收眼底。只见四围山色的古洞中粮田万亩,一口鹅井,镶嵌在西山腰,泉水汩汩,奔流而下,然而,这口鹅井,自出娘胎就一分为二,一向东南,踽踽而行;一往东北,直泻而下,这就构成了石羊南高北低的特有格局。这两股水就像两条玉带拴绕着洞中的阡陌田地、山峦村庄。洞中,大大小小数十座石山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像一只只山羊,在牧童的趋赶下,或卧或立、或奔或行、或引颈长鸣、或低首啮草,尊尊形象,具具逼真,栩栩如生。因而人们美其名为“古洞石羊”。
记得去年四月,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毛泽东学院院长梁瑞卿先生说:“都说新田没有旅游资源,我看了《古洞风云录》后,石羊古洞就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开发胜地!”
事实确也如此,石羊古洞之美,并不完全在于这两首诗中,而在于她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中。石羊古洞以其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而著称于世,有“南国第一泉”的鹅井、鸡井,有武当群落,有第四世纪古冰川遗迹,有冰洲石岩、千年银杏、百年牛筋木,有石羊八景,其名曰:武当岚烟、石羊古寨、鹅井清泉、将军脱帽、景仙古寺、水打莲花、仙人推磨、仙姑沐浴。
其八景首推武当岚烟!
武当山是一个山叠山,岭叠岭的群落,坐落在古洞石羊的正东方,远远望去,就像一群嬉戏的孩子,有的抬腿踢球、有的昂首歌唱、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耍刀弄棒,形状各异,姿态万千。主峰高高耸立在正中,像是被这群孩子紧紧地环抱,也像一个巨人带着一群孩子,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共有十四座山峰,主峰高耸入云,峰高谷深,陡峭险峻。
上山的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两边是茂密松林,越上越密,约上一千级台阶,山中更是浓阴蔽日,幽静异常。左旋右转再上二千多级台阶,才到了主峰山脚。再往上走,就全不像现在的石级那样平缓了,而是如登天梯,笔直向上,攀登而上,简直可用四脚落地来形容。四人躬身而上,只见四围山色越来越渺,悠悠白云飘浮在脚底,好一似身飘警幻的感觉。仰首登上一千三百三十三级台阶,就到了半山腰,这里有一块天造地设的平地,就在这平地上,修建了一座庙宇,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烟云缭绕,古木参天,真是一个天造地设的神仙府第。这是一座道观,就是在这个庙宇,孕育了一个一个的故事,一个一个的神话传说。传说,七祖佛爷郑秀峰就曾在此修行六个月,在此镇压东海龙王的九个太子,而造福人间,现在还存有孽龙洞遗址,留有《武当山的桃树》的优美神话。还有“米筛井的传说”等等!
站在武当山上远眺四围山色,更是一番享受,群峰朝拱,风起云涌,向东望去,陶岭、高山一带的数十座山峰耸如笋立,据考证,这些山峰还是一亿多年前、第四世纪古冰川遗迹!
山中有洞无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奇洞奇石,无限遐思!真是:
欲揽乾坤上武当,梵音渺渺绕山岚。
浓阴壁径开仙路,翠黛青松落九天。
放眼石羊生栩栩,登临绝顶意翩翩。
且看轻雾不知处,浪下三吴起白烟。
站在武当山上向西望约十公里处的西山半腰间,有一条白练当空而舞,那就是“鹅井清泉”!
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是神的力量把一股清泉水推上半山腰,犹似一条巨龙吐涎,永不枯竭,水尤清冽,晶莹如镜,一年四季长流不断,正如诗人黄思文所赞:“旱焦尘土流无减,雨倒昆仑量不添。”整个石羊古洞的万亩粮田,就全靠这一川鹅井水灌溉。鹅井究竟是从何而来,无人知晓,也无法考证,不过,这里有二个优美的神话故事,一个是《水鹅感天》,一个是《仙人牧鹅》,神话归神话,不过,这鹅井清泉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水面大约一亩,出水量有十架水车,边上有鸡井,也有五六架水车的流量,如果把水面扩宽,水面可达五六亩,再将鹅井里原有的天鹅神像重新恢复,确是一个休闲娱乐的极佳之地!
有诗为证曰:
一潭泉水淌山边,何处龙来吐此涎?
透底晶莹如镜照,通盘荡漾似汤煎。
旱焦尘土流无减,雨倒昆仑量不添。
鹅井有名长泽润,人们世代话丰年。
石羊古洞的东南边有一座古寨,就叫“石羊古寨”。这是一座古民居群落,这里的公祠保存完好,这里是一个古战场遗址!这里有一棵千年银杏树,有八人合抱围,树已空心,说它是百果之王,实不为过。还有一棵百年牛筋木,这也是世所罕见的。这里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在村子的后龙山山顶,有一座全石彻成的古城堡!叫“石古寨”,该村也就由此而得名。
古寨是为避山贼匪患而建的,坐落在村东北角,这是一座单单独独的石山,山脚是一片苦株林,地上到处是苦株子,苦株子的形状像山中的转栗子,呈椭圆形,一头特尖,用手一转,就像陀螺,团团地转起来。穿过树林是一条通上古寨的羊肠小道,小道全用石块叠成,弯弯曲曲,断断续续,从南向北延伸,穿过石径,直上一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有一个寨门,全用石头砌成,两边是石柱,石柱上刻着一幅对联:
云蒸九派雀开路;浪下三吴风入松。
横批是:石羊古寨。
石门四面全是陡峭的石壁,猴猿难攀,真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寨门亦用全石制成,用机关开启。石门一关,任你是齐天大圣也难通过!进寨门后盘旋而上三百级台阶,就到达古寨。说是古寨,却没有一间房屋,只不过是用石头叠砌成防敌的城堡而已。中间是一个大石洞,沿石阶而下,是一个宽广的大厅,可容纳七八百人,有石桌石椅,钟乳玲珑,还有一股不知从何而上的清泉。寨顶有棵大树,正好把洞口遮盖,确实是避祸的好地方。
要说这山的奇险,有诗为证:
一线天阶开石扉,四围削壁紫霞飞。
清泉汩汩流峰转,古洞幽幽化雁回。
放眼千山云淡淡,萦思万缕意迟迟。
瑶池今设蟠桃宴,玉液琼浆下翠微。
景仙古寺,这是一个佛教胜地,坐落在石羊古洞的西南面。面对乐大晚村。西南角有一座山,叫做小灵鹫峰,单独一座石山矗立在洞中,山高约三十丈,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仙人端坐在那里。传说是当年如来讲经时的盘座石下凡,也有人说是当年孙悟空爆开五指山时飞来的一颗仙石。不管来历如何,反正这座山不同寻常。一川鹅井水向南支流绕山而过,并分为两支,绕过灵鹫峰后又合为一处。山中石罅处,灌木丛生,石迭的山洞重重,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大盆景,究竟有何深邃之处,无人得知。这就是大自然造化之功,真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靠西南方向有一块五丈方圆的小坪地,景仙寺就建立在这小坪地上。远远望去,小灵鹫峰头祥云缭绕,紫气蒸腾,松柏掩翠,仙鹤翩翩。峰下不远处,有一个八角亭,石柱琉璃,犹似仙山之琼阁,甚是典雅,是供来往行人休息的地方。过了八角亭,从南面绕着流水过山峰,就到了景仙寺。
小溪上整齐地排立着二十一个四方柱础,一律用整块大石凿成,每个重逾千斤,稳稳地横排镶嵌在地里,那样大的石头,不知古人是怎样凿成的,总说埃及的金字塔是奇迹,我看,这就是一大奇迹!二十一根抱围大的树干立在柱础上,支撑着寺前前檐一排耳房。中间夹着古老的寺门,寺门是用古樟木板制成,漆上红色,宽大而庄严。大门两边刻着一副对联:
景从神水云龙绕瑞;仙出宝山松柏长青。
横幅是:景仙宝刹。
进大门后,有一排古樟,横排共四棵,棵棵有三人合抱围,高逾十余丈,将古寺遮盖得严严实实。中间放着一个千斤重的大鼎,里头插满香。树后就是寺内正殿,殿门嵌着一幅对联:
灵鹫峰头紫气东来群鹤舞;景仙寺内梵音西进满笼香。
殿内金碧辉煌,正中供奉着如来佛神像。只见如来佛光闪闪,神采奕奕,一脸微笑中带着庄严,两边刻着的对联是:
灵界绕祥云,德被大千世界;菩提燃**,福荫万象人间。
接着,两边排列着十八罗汉,四周用石墙将古寺紧紧围住。
据《寺志》记载:
禅曰:龙分两仪阴阳取,水对三义细认宗。江南龙来江北望,江西龙去望江东。是以对人卜河洛,涯涧二水交华嵩。晋世景纯传此术,演经立义出元空。朱雀发源生旺气,一一讲说开愚蒙。
意思是说,寺庙坐落山阴,正好避过天煞,且有仙山灵气覆盖,可谓洞天福地也。再有二龙扶持,确确实实是演经立义,朱雀发源之宝地,也正因为如此,景仙寺才选址于此。景仙寺,两水从东向西南和西北绕墙而过,合抱着整座古寺,然后,绕山而下,合为一股,大水在巽,痴龙结队,形成二龙戏珠的格局,正合乎于龙升气旺之象。
据说,这还与朱雀发源有干系。
景仙寺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大明王朝的永乐大帝之前,是朱允文当皇帝,朱允文是个多情种,据历史演义,一者,他不是正宗皇室血统,当然是欲加之词。他皇阿妈在关键时刻证实了这一点,可是为时已晚;二是他与父亲的妃子私订终身,乱了伦,给人以口舌。于是他叔叔燕王以“靖难”为名,举兵造反,推翻了他的政权,朱允文在他父亲的早已预知的遗书中得到启发,只有采取火烧皇宫的办法才得以逃脱性命,据说是被他父亲的好友救去当了和尚。
他叔叔篡位后,是为永乐大帝,他当然知道这件事情的全过程,为了对侄儿表示歉意,再者也是为自己洗清罪孽,就在全国兴起了大建寺庙风。于是,全国寺庙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仅新田一个小小的县,就建了二十多座。
有一个游方高僧,法号“景仙”,他四海云游,传说是什么汉钟离、铁拐李之流,他云游在此,见这里风景优异,神山圣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佛山圣地,于是就在这里建庙立基。
因为景仙寺的地理位置好,风水更好,而且寺内和尚经营有方,签语无不灵验,奉的又是如来真佛,所以就把个景仙寺搞得轰轰烈烈,远近驰名。同时,这游方高僧干脆把这颇有灵气的山改作小灵鹫峰。意思即是西方佛祖如来的第二故乡,于是,景仙寺的名声更加响亮,香火也更加鼎盛,日趋壮大。
根据玄空地理测定,山阳处一马平川,毫无遮掩,犯了龙游戏水冲煞,所以,游方高僧又在灵鹫峰东面路中建了一个八角亭,取其八面来风之意,这样就尽得八卦玄理之妙了。
真是:
古寺幽幽山峙边,烟笼寒水树笼烟。
飞檐斗拱琉璃闪,曲径回廊蜂蝶翩。
一缕梵音飘旷野,四时菩语解新签。
但闻九域钟声唤,了却人间无尽缘。
石羊古洞正中央,有一座突兀的高山,山上碧绿峻秀,怪石林立,陡削难攀,坐南朝北,叫做“将军脱帽”,这山陡峭笔直,将军仰头一看,帽子都要掉下来,可见山的陡峭程度。据说是当年刘(备)关(云长)张(飞)三英战吕布时留下来的,“将军脱帽”就是指张飞仰头一看,帽子就掉了下来,张飞本来就是矮子,帽子掉下来本不足为奇,只不过是形容这山的陡峭程度而已。将军脱帽的对面有一座小石山,说它是石山,倒不如说是石柱来得贴切,据说是当年张飞拴马的地方,所以就叫“拴马桩”,也叫“套马磴”,与将军脱帽连成一介整体。
将军百步穿杨叶,海量杯杯是酒仙。
手举铁锤疏溢水,弓开利箭洞顽山。
身披铠甲征顽虏,手执钢刀护庶元。
路过石羊飚浪起,吹脱大帽誉千年。
这首诗就尽道其中之妙。
右面有一座石山叫“仙人推磨”。“仙人推磨”源自于石羊古寨。古寨村后龙山古寨的石洞中天嵌着一块葫芦石,据古寨村的传说,有一年,兵患匪患连绵,全村人躲在石洞中一个多月,而山下仍然是兵匪不断,多次进攻古寨。但是,由于古寨上有天然屏障,尽管兵匪用尽心机,古寨依然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然而,山中粮食眼见用尽,小儿妇孺受饥挨冻,眼见得山寨将不攻自破。
这时,一道灵光忽闪,天外飞来一块葫芦石,嵌在洞中,并听到一个声音说:“每天晨时交正敲三下,葫芦就会生出米来。”第二天一早,正是晨时交正,他们在葫芦石上敲了三下,果然不错,葫芦石顶端裂开了一条缝,一粒粒白花花的米就从石缝里面崩了出来,而且有多少人避祸就出多少米,与哪股不知何处倒流上去的泉水相配,供养着来此避难的灾民。难怪这是古寨村人躲避兵祸的好地方。说来也怪,如果无人避难,那葫芦石是再不会出米的。
后来,该村一位贪心的好事者言:“如果把它凿大一点,我们村就永远也不要种田了。”尽管反对的人多,但是,这话确实有吸引力,于是请工匠凿大了一点。未料,第二天一敲,石缝里没有出米,却出了许多谷子。于是,叫石匠干脆再凿大点,第三天,石缝里连谷子也不出了。后来,人们见前面山间有声若雷,前往视之,乃磨声,时有白米出现,才知好事者将白花花的大米送到了这里,于是此山就叫“仙人推磨”。
对面有一座山,叫做“水打莲花”,源自于鹅井。鹅井,是一个神秘的泉眼,高悬于半山腰中,不知是什么力量将她推上去的,滋润着整个石羊古洞。一天,井中生出了一朵绚丽的莲花,经久不谢,融融的月光下,有人还看见那莲花化作仙子翩翩起舞呢!
这件事被当地财主唐福建知道了,唐福建贪得无厌,人家都叫他“贪无厌”!有一天,他亲自带着人去采莲。
一个融融月色夜,石羊鹅井里,随着一束月光映射。有一朵莲花突然放射出万道金光,从花瓣中缓缓飘然出一个绝色少女,在鹅井上空翩翩起舞,那柔美的舞姿,轻盈的身躯,直勾得唐福建神魂颠倒,他不顾一切,直向鹅井扑去。没想到,不但唐福建扑在水中一去不回,随着一点红光直泻而下,莲花也突然不见。
第二天,在下游不远处多出了一座山峰,就像一朵莲花亭亭玉立,因此人们就称其为“水打莲花”。
“水打莲花”还有一说,就是在将军脱帽的西南面有一个回水湾,鹅井水流经此地,这里的水面中嵌有七个生石,横恒其间,水流经过,打起朵朵莲花,故名“水打莲花”。而这七个生石又有其特殊的来历,说是古时这里是南蛮之地,随时发生械斗,为争山争水在这里杀死了七个人。当时的县令无法处理这件事,就在这里埋下了七个生石,使上游的水多七个生石的流量,下游的水少七个生石的流量,那县令的断案碑文现在还刻在“将军脱帽”的山上。
有人曾写诗赞曰:
人说石羊小桂林,崇山峻岭水溪横。
鱼翔浅底潺流缓,鸟唱高枝声气清,
水打莲花飘转转,风吹浮藻舞轻轻。
银珠绿叶摇摇摆,咚咚泉水胜琴声。
仙姑沐浴,座落在武当群落的小山下,小山山脚有一个仙姑岩,岩深约两百米,里面尽是冰洲岩层,一片白色,就是一座天然碧玉库,里面的钟乳滴成石笋,千姿百态,玲珑剔透。其中有一尊神像,就像七仙姑正在沐浴,那姿态,那神气,真是活脱脱!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这时里有两首咏仙姑岩的诗曰:
(一)
寻幽探胜仙姑岩,鬼斧神工开洞天。
千载蓝芝香杳杳,一枝斑竹意拳拳。
灵山秀气囊方寸,玉树琼花著万年。
百转云梯浑忘我,举棋谈笑醉八仙。
(二)
寻幽探胜仙姑岩,逸兴遄飞醉**。
钟乳玲珑塔剔透,灵芝隽永殿悠然。
飘香桂子镜中月,定海神针水底天。
借问禅踪何处去,青烟袅袅意玄玄。
除此而外,石羊古洞的洞可谓星罗棋布,北面的宋家村有一个岩洞,叫千人洞,里面宽敞可容千人。鹅井旁有一个牛鼻洞,洞逾千米,里面洞中环洞,奇巧无比,人若进去,不作记号就无法返回,故人们又叫其为“迷魂洞”。景仙寺后山有一个景仙洞,洞中尽得八卦之玄妙。总之,大大小小之奇洞不下于三十来个。
石羊古洞中央的长亭村,村中有十八棵古老的重阳木,树龄都在五百年以上,都有四五人合抱围,可谓是江南罕见古重阳木群落。也是石羊古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石羊古洞的文化也很有品位,光长亭一个村就有十七个进士牌,同时,以武当山为主线的道教文化,以景仙寺为主体的佛教文化,以古村落为主流的古建筑文化,等等,可谓千奇百怪,源远流长。
这里的饮食文化更是别具一格,其酒文化堪称一绝,其《劝酒歌》、《划拳歌》、《陪酒歌》等古老而神秘,隽永而悠长。其土特产更是琳琅满目,有鹅井鲢鱼、长亭寿面、血灌肠、醋水豆腐、血炒洋鸭、山野土鸡、宋家河鱼等等,不胜枚举。
如果再跟陶岭的十八鞭、师姑庵、新隆的兴安胜利渡、龙会寺、野乐古祠、高山的五凤寨等连为一体,就会更加雄浑磅礴。
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石羊风光赛桂林。”依我看:应该是:“石羊风光盖桂林!”
“为逢甘露来心急,因爱和风去意迟!”这是“水打莲花”西侧一座凉亭上的一副古联,作于乾隆四十年,这就尽道了游人对此的深深依恋,余亦以此为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