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田工商信息网首页>>文化产业>>人文景观>> 瑶家阿哥“出嫁”

瑶家阿哥“出嫁”

时间:2008年1月8日 17:47,作者:柏根 人杰 建生 ,浏览次数:13355

 

“九峰山顶披彩霞,树上喜鹊叫喳喳,阿妹迎亲十里坡,阿哥出嫁到妹家。又当女婿又当儿,乡亲同声把他夸。儿女都是传后人,瑶家盛开幸福花。”

十月金秋,当枫叶红遍了山谷,当竹林依然青翠,一曲《阿哥出嫁》在新田县门楼下瑶族乡高岱源新村上空盘旋,萦绕不绝。

 

(一)

1029一大早,全村便忙碌开了,浓烈的菜香迷漫着整个小村。因为这天是一个好日子,本村青年赵金鑫与本乡青皮源村女青年李小芳结婚,并入赘到女方家落户。入赘是瑶族独特婚俗中的一种,指男到女家生活,生儿育女跟女方取名,继承香火,传宗接代。

亲朋好友从四乡八寨陆陆续续赶来祝贺,近的来自本乡,远的来自祁阳、常宁,包括女方接亲人在内的10几桌客人晚饭前才到齐。宾客们送来了礼金和红布,送来了对新人的祝福。瑶族送礼金不用红包,而是直接将钱交库房,大额钞票还可以根据礼金多少找回余款,而后库房将金额写在一张大红纸上。

“好日子好姻缘贤男淑女配佳偶;新生活新时代薄酒粗茶宴高朋。”堂屋墙上贴着的一幅对联营造出喜庆氛围,身穿瑶族服装的男女老少将堂屋挤得满满的。新田瑶族为“过山瑶”,男子服饰一般为对襟衣,扎花腰带,脚上打绑腿,头顶长发打成发髻,用长7尺、宽1尺的青色绣花帕包裹,显得威武雄壮。而女性服饰尤其具有特色,未婚与已婚各不相同。少女头戴状似蝴蝶的“顶板”,“顶板”头巾用五色丝线绣着精美图案,再吊上数十颗银铃,走起路来丁当作响;已婚妇女则扎成角帽式头型。中青年妇女的头饰均离不开银簪、串珠和红色丝穗的点缀,胸前佩银牌,衣裤、胸巾和短布袜上绣有鲜艳花纹,鞋子有船型鞋、镶边鞋、鸡公鞋等。

晚餐开得很迟,菜肴与一般的宴席大同小异。每上一道菜,乐队都要吹奏一段,叫“三打三吹”。乐队有4样乐器:铜鼓、唢呐、大锣和小鼓,乐师是专门从常宁、祁阳请来的瑶族艺人。

 

(二)

瑶山的深秋已是寒意袭人,但今夜的高岱源气氛热烈,温暖如春。晚饭后,人们围坐在桌边,开始“坐歌堂”。

“坐歌堂”是瑶族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新郎、新娘双方亲友各自为阵,互相提问对答,分为说郎、道情和盘歌3个环节。“说郎”是用诙谐幽默的提问逗引新人将对方的外貌、人品和双方的恋爱经过唱出来。“道情”是对歌的中心,对歌双方运用比喻、双关等技法,回忆共同相处的美好岁月,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歌调深沉委婉,感情挚厚,具有打动心弦的魅力。“盘歌”作为“坐歌堂”最后的程序,则是请对方猜迷,互相祝颂,歌声婉转悦耳,使整个歌堂呈现出一派欢快热烈的气氛,从而让新人摆脱缠绵别情,心旷神怡地走向新生活。

 

由于远客较多,主人无法安排住宿,“坐歌堂”便成了度过漫漫长夜的最佳方式,因而“坐歌堂”往往会通宵达旦。在此期间,主人备足了酒菜糖果,始终热情地招待宾客。新郎的表妹身着漂亮的民族服装,作为伴娘不停地向客人敬酒敬茶,感谢女方接亲队伍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迎接新郎,感谢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婚礼。

 

(三)

次日早上,主人摆上盛大的酒宴款待来宾,上菜时乐队仍旧要吹奏一段,以营造喜庆热烈的氛围。乐师所坐的桌子,多上了一小碗猪肝,算是对乐师的慰劳。

上午10时,主人与接亲方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主人说了一些客气话,辛苦对方把彩电、家具、床上用品等嫁妆装车接走。

按照规矩,新郎赵金鑫一直没有露面。待嫁妆上车后,新郎身穿崭新的瑶族服装、肩搭花帕、胸佩红花走出闺房,在祖宗牌位前行叩拜礼。即将离开生活了23年的家园,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兄妹,离开要好的朋友伙伴,新郎难免有些不舍。

在一阵鞭炮声、唢呐锣鼓声中,在18个送亲人员的护送下,送亲队伍出了门,过了桥,上了车,向30余公里外的青皮源村驶去。

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送亲车队到达青皮源。清一色瑶装的迎亲队伍早在村口外几公里处远远地等候,因为越远对客人越尊敬,礼节越隆重。

迎亲队伍将嫁妆从车上卸下,分成数件,用尾端带叶子的青竹杆抬着,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地进了村。

 

(四)

到女方家,将嫁妆搬进了洞房。送亲人员在乐队的引领下缓缓进入堂屋休息,主人端来茶水招待客人。随后,主人又打来热水,让新郎洗脸洗脚,并让所有送亲人员洗脸,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在一个简短的敬酒仪式后,拜堂仪式开始了。胸佩红花、脸部遮着青纱的新娘李小芳在家人的牵引下步入堂屋,主婚人将亲朋好友所送的红布披在新郎和新娘肩上。新郎在主婚人的带拜下,先拜天地,后拜祖先,再拜四方,站3拜,跪3拜,共计27拜。新郎新娘喝交杯酒,主婚人唱起祝贺歌,祝新郎新娘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桌上一个大红条盘内放着6碗肉块,象征着六合六顺,新郎新娘将其抬入厨房后,拜堂仪式圆满结束。

午餐是由新娘方安排的婚宴正餐,18个送亲人员分坐3桌,主人在每桌另安排两人,一人接菜,一人斟酒。酒菜极其丰盛,依旧是一道菜一段曲。在上过第8道菜时,主人上前致辞,无非是感谢来宾,感谢乐队,感谢送亲人员。

送亲人员离开新娘家时,主人方要与之进行对歌,热烈欢送。

瑶族“嫁郎”风俗展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别有一番情趣,它充分体现了瑶族男女平等的优良传统,用瑶家人的话说就是:泥巴能糊墙,女也能养娘。

 

上一篇: 综合新闻奇闻趣事母鸡产下“袖珍蛋” 欲冲吉尼斯
下一篇: 综合新闻特别关注探索夏季2.5天休假 多地明确时间表
重点推广
针对本信息的所有评论(共 0 条)

版权所有© 2007年9月-2009年2月 新田工商信息网    湘ICP备12012899号   湘公网安备43112802000016号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新华西路39号,邮编:425700  QQ: 787605286
电话:400-601-1056,传真:0746-4723797, Email: hnxttp@163.com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