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山鹰原来在海南发财。叶有金融业从业背景,曾做过海南某信托公司常务副总裁,这使叶颇谙资本运作之道。叶在运作“上海热宫”项目时使用的“四两拨千斤”、“空手套白狼”等手法,也几乎是中国所有资本运作高手都会用和惯用的手法。1994年,海南泡沫破灭。叶转到上海寻求发展,初到上海时,并不受上海人的重视,但在叶包租了一架空军的直升飞机,领着上海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沿着东海沿线飞了一圈,一番雄心勃勃的表述后,上海人开始对叶刮目相看了。上海人听到的是叶将投资10亿元人民币以上,在位于浦东三甲港华夏旅游开发区内一块面积达250亩的土地上,修建一个“热带室内主题公园”,取名叫做“上海热宫”,这将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热带室内主题公园。在这个一年四季保持恒温的热带室内主题公园内,上海人将可以一年四季享受到自由冲浪的乐趣。这使得虽然面临东海,却因为地理环境,从来无海可下,无海可玩的上海人激动不已。“上海热宫”被誉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旅游项目,受到上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一份由上海有关机构出具,并受到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批准的可行性报告上,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即使按最保守估计,“上海热宫”项目的年投资收益也可以达到17亿元,当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
在初战告捷,成功获取了上海有关方面的支持并调动其热情之后,叶山鹰接着又走了第二步棋:三招,即招标、招商、招聘。向海内外设计机构、设备供应、施工基建招标;向海内外大公司、国际集团招商;向全国招聘专业人才。“三招”活动引起巨大轰动,使叶山鹰成立不久的上海天信实业有限公司一朝成名天下知。海内外众多公司垫资垫设备,义无反顾地扑向“上海热宫”项目,各路人才络绎而来,归集到叶山鹰的旗下。叶山鹰亦在一夜间跨进了上海名流的行列。
众多海内外有实力的投资商闻风而至,要求与叶山鹰合作“上海热宫”项目。更多的公司包括国内一些上市公司,则出大价钱要求叶山鹰出让“上海热宫”项目的控股权。为启动“上海热宫”项目,叶前后只投入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包括浦东华夏旅游开发区内那块250亩的土地,在他领着上海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乘直升飞机考察项目的时候,这块土地尚不属于他,只是在“上海热宫”项目获上海有关方面的批准正式启动后,华夏旅游开发区代表政府以土地入股,占“上海热宫”项目10%的股份,这块土地才归到他的名下。如果在形势好的时候叶山鹰果断出手,将“上海热宫”项目的控股权出让,他将赚个盆满钵满,赢利至少要以亿元计算。可惜叶山鹰太贪了,大概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形势会如此之好,以至于他死抱着控股权不放。在此后近两年的时间内都是如此,这使叶失去了许多机会。从这一点来说,叶还不算一个完全合格的玩家(这是掮客的第一个特点,能赚大的,不赚小的;能捞多的,不捞少的)。
时间到了1996年底,上海方面承诺为叶的“上海热宫”项目修建的所有配套工程均已完成,包括道路、水、电各项设施,“上海热宫”项目却陷入了窘境。由于拖欠负责“上海热宫”项目施工的某工程公司工程款近2亿元,引起工人罢工,上门闹事,使叶的声誉受到极大损害。但在叶的巧舌如簧之下,事情很快平息。一位民营企业老板本来是上门讨要欠款的,在叶的三言两语之下,竟倒戈归降,卖掉了自己的公司,带着所有的资金和自己的私人小汽车投奔了叶,这样的事曾经发生多起。这就是掮客的本事,与古代小说里那些经常“凭臣三寸不烂之舌,说其来降”的说客相比,不遑多让(这是掮客的第二个特点,能言善辩,巧舌如簧)。
在叶山鹰最困难的时候,叶山鹰碰上了另一位掮客。这位郑姓掮客号称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条隐身大鳄,曾经操纵过多只股票的涨跌。这次这位郑姓掮客看中的是“上海热宫”的知名度和上海市政府对这一项目的重视,想玩一把“资产重组”的游戏。“资产重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出老把戏,也是一出常演常新,长盛不衰的把戏。“资产重组”概念和“资产重组”板块永远是股民关注的焦点。这一次,郑姓掮客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处于困境之中的叶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机会。已经囊空如洗的叶山鹰向一位属下职员借了2万块钱(这是掮客的第三个特征,好场面,重面子,即使穷到卖被子当裤子,在外人面前依旧出手大方,丝毫不露寒酸之相),请郑某在一家五星级酒店见面“晤谈”。两人很快达成协议,消息传出,由郑某控制的一家与此有关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当即连拉了几个涨停板。郑某赚了不少钱,叶山鹰也获得了1500万元的回报。叶山鹰在拿到这1500万元以后,一部分用来还了债务,一部分用来发放了拖欠员工的工资,剩下的钱他一古脑儿全部投放到香港的报纸上,又做了一批招商广告(这是掮客的第四个特点,赌性十足,心理素质极佳,永远抱着希望,永远也不放弃希望)。但广告打出,如泥牛入海,一点反响也没有。
这以后叶山鹰沉默了一段时间。2000年春节过后没几天,久未在公司露面的叶山鹰突然出现在公司。他告诉财务召集所有的员工,将他们拖欠的工资一次付清,条件是,要他们每人写一份辞职报告。因为拖欠工资为时已久,有的员工一次领到的工资有7、8万元,使这些员工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同时召集那些在公司有欠债的个人投资者,一次性将欠他们的债务全部付清,并将当初承诺的高额利息也一次性全部付清。不用说,这些个人投资者同样激动得热泪盈眶。据说,叶山鹰为此次清偿工资和债务总共付出了600万元。从这一点来说,叶山鹰可谓掮客中的异类,其行为虽然令人难以索解,其行动却不无令人敬仰佩服之处。
就在众人以为叶山鹰逢凶化吉,“上海热宫”项目即将柳暗花明之际,叶山鹰却永远地消失了。谁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次又将从何处露面。留下“上海热宫”一堆烂摊子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伴随叶山鹰上海财富之梦破灭,还有他的上海天信实业有限公司,以及一堆或国营或民营的受牵连企业和企业家,像那位卖了自己的企业,开着自己的私人小汽车投奔叶山鹰的民营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