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如麻将般突然倒塌。虽然此次事件调查尚未得出结论,但人们发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建设的楼房近年来频频成为事故的主角,显得格外扎眼! 实际寿命与设计目标差距大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耐久年限为50-100年。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目标有相当大的距离。2010年,住建部的一位负责人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却只能持续25-30年。” 相较之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4年。 “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老百姓住的问题,很多地方确实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杭州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陈旭伟说。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建筑工人甚至来不及学习建筑常识,就从“稻田”直接上了脚手架。加上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建筑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此外,考虑到建筑成本,当时一些结构应该采用钢筋和水泥的地方或减少或取消,甚至以泥浆代替水泥砂浆使用,严重影响房屋质量和使用寿命。 除了规划设计和建筑质量以外,建筑寿命长短很重要的一方面,取决于住户的态度和方式,即人们能不能呵护已经使用一定年限的“老楼”。 在我国,破墙开店、野蛮装修屡见不鲜,为日后房屋坍塌埋下隐患。浙江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吴正群指出,砖混结构是一种“免疫力”很低的结构,“哪怕把打掉的墙再重新填回去,也虚不受补,因为结构性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楼房安全一分钟都不能等” “步入新世纪,随着建筑水平的提高,如今城市中的大部分商品房,已采用抗震性更强的框架结构。但‘80’‘90后’的住宅楼还大量存在,很多老百姓住在这些房子里。”吴正群指出,为防止身边有更多“老楼”提前寿终正寝,各地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对所辖城市的老旧楼房进行全面普查和彻查。同时,对没有维护价值,抑或是妨碍城市规划建设的危楼,采取外迁安置居民的办法,并通过拆迁补偿,最大可能消除那些“未老先衰”房屋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作为一个有27年从业经历的建筑设计师,陈旭伟坦言,交付使用二三十年的房子,所有权可能都几次易手,结构是否动过也不得而知,普查难度非常大。 2012年,香港就曾推行强制验楼计划,其中清晰界定了私人业主与政府的责任:政府监督不能缺位,业主作为楼宇的产权人也要对建筑负起保养、维修之责。专家建议,施行强制验楼刻不容缓,各地政府宜早日推出适合本地情况的“强制验楼计划”。 “楼房安全一分钟都不能等。”陈旭伟说,再难也要逐步建立档案,不仅是建立建设成果的档案,更重要的是建立使用档案。“政府应逐步加强社区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在老旧小区,应该社区跟物业联合起来,对楼房加强监督。”据新华社 触目惊心的“楼脆脆” 2009年8月4日 河北石家庄市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二层楼房在雨中倒塌,17人遇难 2009年9月5日 宁波市锦屏街道南门社区的一幢5层居民楼突然倒塌 2012年12月16日 交付20余年的宁波市江东区徐戎三村2幢楼发生倒塌,造成1死1伤 2013年3月28日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城南街道外山新村,一幢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四层楼民房倒塌 2014年4月4日 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如麻将般突然倒塌 原题:专家:中国新建建筑寿命难超30年 英国132年 [编辑:郑向秀] [责编:李旭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