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田工商信息网首页>>文化产业>>文学天地>> 七祖活佛秀峰禅师传(下)

七祖活佛秀峰禅师传(下)

时间:2015年9月21日 21:56,作者:唐柏佑,稿源:秀峰文化研究会,浏览次数:12376

穿过阳和山,但见巍巍白云深处,隐隐现出飞檐斗拱,闪闪琉璃,袅袅梵音凌空而降,阳明古寺遥遥在望。

秀峰不由得一阵欢喜,顿觉神清气爽,他憋了口气,一气攀上山顶,只见阳明山绝顶之下南侧,一个花岗岩石坡地上,有一片近五十丈方的平地,东西两侧,山势逶迤环抱,南像一条大青龙,北如一条大黄龙,二龙之首合聚坪地,这块坪地也就像是一块大宝石,被二龙合抱嬉戏,故而人称“双龙抢珠”。南面山峰林立,宛如莲花抱佛,竹乡林海,尽收眼底。寺后和左侧是“无树不苔封”的原始次森林。中间是一座古寺,甲山庚向,形势理气均合,无不占尽天时地利。真是世间罕见的风水宝地!

古寺大门上嵌着一幅对联:

   万岭重环,双峰耸秀,艮沙铺地,紫气腾霄,绝顶试登临,南岳洞庭入眼底。

   千秋真骨,一点灵台,绿水明心,青山见性,幽岩何寂静,漕溪衣钵觅禅踪。

“阿弥陀佛,施主从何而来?”寺中方丈明性,他本是南岳衡山的和尚,梦承六祖之意,隐居阳明山,静待有缘的和尚到来,继承六祖衣钵,也就是选拔七祖。因而他早就知晓秀峰的到来,秀峰对联都还未看完,他就出来接见道。

“小僧夜观天象,见此地紫气腾空,佛光罩地,一白辅星与六合成联珠,灵山秀气,乾坤合璧,料此必是洞天福地,特来皈依我佛。”秀峰谦谦有礼地答道。

“既是潜心礼佛,请先进佛殿再说。”方丈将秀峰引进佛殿。

但见佛殿上供着如来佛像,两边嵌着一幅对联:

慧剑断尘缘,跌坐空山,教龙柱低眉,马明合掌;

艮沙开世界,默参正果,数匡鹿九曲,邓禹十盘。

这幅对联就尽显了阳明之隐,深山有卧虎,海底有潜龙,默默空山道,正是参禅之地。秀峰对着如来神像,似曾相识,默默无语良久,思绪万千,好像又回到了数百年前,爬山涉水,降妖除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得返归灵山,立地成佛。可是如今重坠轮回,亲至而不得尽孝,月圆而不能合欢。十几年奔波,才得寻至宝山灵界,还得返朴归真。如今得上灵山佛地,也是前生修定,岂不感慨万千,心潮澎湃?“马明合掌,邓禹十盘,”至灵至性矣! 夫复何言,夫复何求?真是:

九域钟声回旷谷,一川烟雨落平沙。

踌躇满志浑忘我,任尔红尘滚暮鸦。

明性禅师礼让秀峰坐定后说:“施主少年得志,气宇轩昂,将来定是达官贵人,名声显赫。何况施主,英姿勃发,将来建功立业,前程不可限量。何谈归依我佛?”

“眼无功名,何来功名?心无大业,何来大业?天生悟佛,由来戒荤,因由缘起,缘自因生,今定斩断尘缘,立地成佛。至于达官显赫,尽皆身外之物,俗世凡尘,天地幻化,与我等问佛之人何干?”秀峰答道。

“何为缘生?何为幻化?”明性反问道。

“缘起于天,所以法天;缘生于地,所以象地;缘生于我,所以无我。世间万物,皆由缘生,皆由缘灭,此乃幻化。”

“缘自有根,缘自由根,根由缘起,缘本根生,施主何所悟也?”

“悟者,觉也,有知有觉,无知无觉,先知先觉,后知后觉。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悟道时,他第一句话开口就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秀峰之语颇有玄机,明性从心底佩服,看来师傅所料不差。

“老僧自南岳来,秉领临济宗旨,匿迹是山,无以为食,栽芋为生。你年纪轻轻,相貌堂堂,如何能长受寂寞?甘蹈清苦?”明性禅师见秀峰少年英俊,仪表堂堂,立即调转话头,于是故意问道。

“小僧自幼就有问佛之心,母怀十六月而不沾荤,后长十六,更与人间无缘,与佛门有染,历经十数载,虽有功名婚姻绕其身,然皆为水中月,镜中花,‘心有菩提树,万事浸无暇’。有浸,则其志更坚;有染,则其心更坚。不辞长途爬涉,披荆斩棘,披星戴月,废寝忘食,有志不弹,实为求佛心切。”秀峰恳切地说。

“佛者,弗也,问佛在道?问佛在心?”明性见秀峰实乃可造之才,于是,打着禅语突发问道。

“问佛在心。”秀峰顺口答道。

“心有佛则佛在心,问佛则问心,先问佛?先问心?”

“先问心。”

“问心则心死,死心却何以成佛?”

“死心者,志坚也,问佛心志坚,当可问佛。”

“释迦世尊于过去因中修行时,帝释化为罗刹,对释迦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何谓生灭?何谓寂灭?”

“曹孟德《短歌行》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朝露,是为生灭无常。”秀峰说。“杜子美《离乱》诗云:‘时难年饥世业空,兄弟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骨肉流离,是聚散无常。李太白《越中览古》云:‘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滿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由宫女如花到鹧鸪乱飞,乃世事无常。刘禹锡《乌衣巷》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是繁华无常。”

秀峰一口气说了一大堆,顿了一顿继续说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是青春无常。‘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人事无常。‘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戎楼空。’是盛衰无常。‘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是时序无常。总之,因缘所生法,生灭代谢,迁流不息,原是尽然之理。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世间真相,本来如此,‘生灭灭己,寂灭为乐!’”

“孺子可教也!”老僧听后,暗暗点头,一声长叹。

秀峰赶紧跪下说:“弟子愿归佛门,请方丈收留。”

明性见秀峰骨像非凡,语言笃实,明性隐居阳明山,本来就是奉了六祖之意,要寻访圣僧,继承六祖衣钵,今见圣僧到来,真是喜不自禁,于是就接纳归于本门,留在山中造化。赐法名“真聪”,号秀峰。

从此,秀峰禅师就在阳明山万寿寺定居下来,夜伴青灯日念佛。一心一意,绝无它念,修持戒律,志行清苦,觇启蛰而不履,视方丈而不折,慈悲性生,凡事以佛为念,潜心静修,意念空悬,为人殊异。

阳明山寺后有一古井,久雨不溢,久旱不枯,水质清澈甘甜,被称为 “阳明圣泉”。

“泉幽风清,云霞古刹。颂佛念经,实为枯也!”一天傍晚,秀峰禅师正在古井边纳凉,师父明性过来说。

“枯者,荣也!”秀峰答道。“有荣即有枯,有枯即有荣,人世间无所谓枯荣。”

“老僧本姓唐,悟彻曰明性,号自空。”明性说。“空者,空也,然,何为其空,何为空?!”

“空即为空,空即是空,不言自空,本也是空。师父悟彻明性,实为弟子模范!”

“悟性明理,就如这井。清澈无瑕,四季泉涌。若得泉思,当彻佛理,临济宗旨,当彻悟也!”

“彻悟者,先自悟也,不知六祖法旨,何能悟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六祖的法旨!”

“旨意为何?”

“‘顿悟法门’即其旨意。六祖惠能,是我国佛教史上的传奇人物,相传慧能(638-713)本是一个樵夫,目不识丁,一日听人诵读《金刚般若经》而悟道,於是投到禅宗五祖弘忍门下,深得五祖器重。弘忍将衣钵传於慧能,慧能后来被尊为禅宗六祖。”

“我欲往南华,亲鉴其旨意,悟彻其法门。”

“你来此日不深,当思静,再彻悟,释其佛门要旨,再领法门佛意,方可成正果!”

“日前,弟子行到寺东北隅十余里,见一岩洞,是为寂静之地,当先往修持,待功德圆满,自前往南华也!”

“如此甚好。”

阳明山寺东北隅十余里处,即龙潭与歇马庵之间,有一个岩洞,众山环拱,万马奔腾,古木蓊翳,旗帜森簇。洞内可容百人,其地扉倩云封,人迹罕至,夏凉冬暖,响闻鸟答,静若太虚。秀峰乃选中了此地,带着经书,来此坐禅,其年二十。

岩前生苦菜一株,茎大异常,叶大如掌,秀峰在此独坐存神,日食一叶,以当膳食,继恐伤生,黄落斯采。岩内一石,形凹如钵,内藏清泉,只供秀峰一人坐禅饮用,喝之则出,不喝亦不溢,于是者,秀峰禅师在此跌坐三年。

其间,藩南渭王居永州,其孙朱菊坡与零陵邑蒋湘崖志同道合,闻阳和山有巨钟飞入郡城太平寺,二人认为神奇,言赴山中,必遇异人,因此,相约前往阳明山。

到得阳明山,明性接待了藩南渭王一行。

“听说阳和山有巨钟飞出,不知是假是真!?”藩南渭王问。

“山寺是有巨钟。”明性答道。“日前显灵,不敲自鸣,突发奇异,不翼而飞。”

“那么,山中必有异人,寺中必有高僧。”

“异人见无,高僧难说。小徒秀峰,根基敦厚。坐禅三年,不知所往。大若灵性,悟彻得来。”

“是也,是也!”藩南渭王大叫着说。“我就是要找他,不知他在哪里?”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师总得指点一二。”

“寺东北十里许,龙潭与歇马庵之间。我找了几年都没有找着!”

“好,我们马上就去!”

藩南渭王一行立即前往寻迹,可是就在那一带,一连找了十天十夜都没有找着,只有作罢。

三年后,一日,有猎者上山捕猎,一箭射中一匹鹿子,鹿子直往山中跑,猎人就在后面追,追至洞前,鹿子突然不见,只见一个和尚喧着佛号曰:“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芸芸众生,一律平等,逐鹿深山,何为太急!”

众人一看,这就是失踪三年的秀峰禅师,于是就去告诉明性,明性前来接秀峰出关。只见秀峰骨格清新,面泛毫光,一派仙风道骨。

“一别三年,悟性修为,不知徒儿彻悟何如?”

“山自青兮水自绿,心无菩提树亦无。”

“彻也!彻也!”明性抚掌大笑曰。“当往南华,彻悟法门!”

浙江人许维亮作诗赞之曰:

龙潭之下众山环,绿映山青水半弯。

树木参天晴鸟静,石斜横径暮云闲。

曾传一叶聊为食,直到三年尚未还。

境寂须知心更寂,谁知此处觅机关。

广东南华寺座落于韶关东南曹溪之畔,创建于南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据史料记载,是年印度高僧智乐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峦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地遂建议在此建寺。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

六祖慧能投到禅宗五祖弘忍门下,深得五祖器重。弘忍将衣钵传于慧能,慧能后来被尊为禅宗六祖。唐仪凰二年(公元677年),禅宗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发展了禅宗南派,是最为著名的禅宗祖庭,有岭南第一禅寺之称。南华寺现有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以中轴线布局,前后七进,殿宇辉煌,绿树婆娑。一进山门,穿过小巧别致的“五香亭”和放生池,可望见二门门楣上“宝林道场”四个大字匾额。门的两旁有“东粤第一宝刹,禅宗不二法门”的对联。二门内建有壮观的天王殿,殿内供奉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背后为一处布置精巧的小花园。园内东西两边有钟楼、鼓楼。北面丹墀大雄宝殿,又名三宝殿,建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药师、阿弥陀佛,各高八米。大雄宝殿后有藏经阁、灵照塔、祖师殿。藏经阁中佛经多为历代皇帝所赐,十分珍贵。六祖圆寂后,其肉身成胎,用中国特有的夹苧造像工艺塑成“六祖真身像”。六祖身披袈裟,神态安祥。南华寺三百六十尊北宋木雕罗汉像神情逼真,栩栩如生。这些木雕罗汉全为坐像,都是用整块松木、樟木或楠木雕成,雕刻技术纯熟精湛,生动地表现了罗汉各自不同的性格南华寺中还有灵照塔、卓锡泉等胜迹,卓锡泉也称九龙泉,泉水甘冽、沁人心脾。古人有诗赞曰:“松叶参天茂,南华古寺深,慧能勤说法,罗汉有知音。” 

明嘉靖十三年,秀峰禅师独自来到了曹溪。

“大德何处来?”一进南华寺,住持无头无脑地问。

“脚下荐取。”秀峰举足道。

“来此何为?”

“礼佛,承六祖。”

“六祖逝矣!何来寻也!”

“凤凰涅!佛何言逝,乃坐化,圆寂也!”

“不言逝,何如遁迹?”

“住持安在!?”

“我即住持也!”

“既为住持,当秉承六祖,更不可言逝也?!”

“机缘契合,当继也!”住持大笑着说。

“何出此言?”秀峰问。

“六祖至今,又数百年矣!”住持说。“数百年如一日,禅宗有门矣!”

“何谓‘禅宗’?”

禅宗是我国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住持说。“印度佛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达摩从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达摩把他的这一禅法传给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璨,然后传道信、传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慧能在南方传法,建立南宗。北宗禅秀不久渐趋衰落,而慧能的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慧能也因而为成为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

“这又有何干?”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无树无台数百年,其真谛至今无人参透,适听明性传言,彻悟者已有其人,今日一见,果如其言,当参曹溪三载,明悟六祖衣钵。”

住持立即为秀峰禅师举行开光大典,先叫禅师用寺中“卓锡泉”俗称“九龙泉”水沐浴净身,然后授六祖掛锡,叫小和尚静扫藏经阁,让秀峰入住参禅。

禅曰:五祖弘忍挑选继承人,一日聚集众僧,告取自本心般若之性,令其徒各作一偈,若悟大意,可付衣钵为第六代祖。时有上座僧神秀,学识渊博,思作一偈,写于廊壁间。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勿使惹尘埃”。惠能闻诵后,问是何人章句,有人告之,惠能听后则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众徒听了,笑其庸流浅智。惠能亦无怪意,说吾亦有一偈,于是夜间请人代书于神秀偈旁。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见偈惊异,各相谓言,奇哉不可以貌看人。五祖见众惊,恐人加害惠能,于是用鞋抹去惠能之偈,故意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此日五祖到碓场,见惠能在腰间绑着石头舂米,心有感叹。五祖问话之后故意以杖击碓三下,默然而去。惠能会其意,三更时入祖室,五祖授于衣法,命其为第六代祖。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于是,我用力地擦拭。佛又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参悟不透……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这是神秀语意。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惠能的心境。

这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如要参悟,那还得用心!心本无尘,尘即是心。心若染尘,尘即入心。无心无尘,虚无至上。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何有菩提树?何来明镜台?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

原来如此,六祖衣钵,不离世间,全在于心!

秀峰居曹溪三载,大彻大悟,乃归阳明山。

“身居曹溪三载。”秀峰回到阳明山后,对师父明性说。“日颂真经,夜念佛陀,菩提明镜,全在于心。”

“要行菩萨道,先发菩提心,曹溪衣钵,本在于心,证得此心,即为佛也!”

“闻说西方极乐,灵鹫峰头,有金刚不坏之身,弟子亦愿以身度世!”

“如此甚好。”明性说。“曹溪三载,徒儿可谓大彻大悟矣!六祖衣钵,尽得其妙,可喜可贺!”

“大开法门,普度众生,本已喜者,何来喜贺?”

“佛门禅宗,大千世界,缘起无我,大慈大悲。”

“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无我因缘,因缘无我。”

“果正求缘,缘度于果,因缘果果,果果因缘,乃大成也!”

于是,明性召集僧众于大殿。

“三载曹溪如一日,历尽风霜不变移。如今识得东风面,板响僧堂亦自知!”秀峰一敲僧板说。

“寄迹人间三十年,平生之愿尚未还。洗劫色身登祖位,且将黄叶度厄难。”接着,秀峰笑着合掌道了一偈云。

“诸众弟子,今有秀峰禅师,曹溪修行三载。”明性和尚说。“现已得六祖衣钵,意欲闭关三年,一应众弟子,一律不得打扰!三年期满方可开关!”

“壬申对壬子,复坐同跌坐。三年了一日,又十月十七。”秀峰禅师又说偈云。说完,入关跌坐。

大雄宝殿的后面,阳明圣泉旁边,有一个小偏殿,秀峰禅师就在此入关。

嘉靖十六年中秋,菊坡、湘涯等人听说禅师已经在曹溪修得正果,于是前来会晤,正值秀峰禅师三年期满,乃与众弟子于阳明圣泉开关审视,秀峰禅师却于三年前早已坐化,其时为嘉靖十六年丁酉八月初一日子时,年二十有九。视之宛然如生,发爪犹长。师徒乃扶披剃,衣履庄严,端坐涅槃。藩南渭王闻之,乃亲上阳明山拜祭,崇其号为“七祖”。并亲赐联:

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

 

上一篇: 家居置业楼盘地产汗巴岭新建套房出售
下一篇: 珠宝服饰日常用品新田欧尚窗帘
重点推广
针对本信息的所有评论(共 0 条)

版权所有© 2007年9月-2008年2月 新田工商信息网    湘ICP备12012899号   湘公网安备43112802000016号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新华西路39号,邮编:425700  QQ: 787605286
电话:400-601-1056,传真:0746-4723797, Email: hnxttp@163.com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