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10年7月1日 17:35,浏览次数:13865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高层论述:
胡锦涛: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扎实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温家宝: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城乡统筹的思路,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使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
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贾庆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曾庆红:切实搞好农村基层先进性教育活动用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
吴官正:以良好的作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设。
刘云山: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
解读
陈耀邦解读陈锡文解读马晓河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五大新名词:
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新在何处?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与以往有哪些区别?
第一就是改变了过去的单纯经济观点,第二,改变了过去单纯地、片面地强调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观念,第三,更需要重视的是,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如何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如何让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得到实惠、得到好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不能只取‘村容整洁’4个字;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转移支付必须确保足额及时到位。
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