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出一身汗
忙碌了一天之后,泡澡是缓解疲劳和压力的方式之一,但医生介绍,洗澡的水温最好与体温接近,最高也不要超过42℃。若水温过高,则容易出很多汗,而中医上讲“大汗伤阴”,伤阴的同时容易带走气,用太热的水泡澡时间过长很有可能导致身体疲乏无力,如果是想泡澡,建议最好是泡到一个“微微汗出”的最佳状态,而避免大汗淋漓。 二、夏天洗冷水澡才爽
洗澡水过冷会使毛孔紧闭、血管骤缩,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来,洗过之后可能导致四肢无力,肩、膝酸痛和腹痛。但是这不是说凉水澡洗不得,而是要“循序渐进地洗”,可以从正常洗澡的温度,在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时间段中,一点一点地降低水温,让自己的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不要在天热的时候突然就洗个冷水浴。而冷水浴的温度应该因人而异,不觉得凉即可,但是这个温度最好还是要控制在不低于18℃。 三、身上有汗就洗澡
夏天锻炼出汗后,身体仍处于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扩张的状况,这时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可使出汗散热受阻,体温升高;而热水澡会加快血液流动,可能致所剩的血液不足以供应心脏和大脑等其他重要器官,造成身体缺氧。所以大量出汗后,要稍微休息一下,等汗干了之后再洗个温水澡。 四、酒后洗澡清醒一下
饮酒后全身血液循环非常快,如果洗澡,酒精会抑制肝脏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储存的恢复,洗澡时还会大量出汗,这就很容易导致头晕、眼花和虚脱等症状。 五、洗澡必涂沐浴液
夏天因为出汗较多,每天沐浴无可非议,但是再柔和的沐浴液每天使用也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所以,如果只是轻微出汗,只用清水冲洗即可,或者用沐浴液在接触外界的局部进行清洁。 六、洗澡必须得搓
适当搓澡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但是如果用那种材质比较硬并且粗糙的澡巾搓澡,则会伤害到肌肤的表面。另外,在肌肤的表面,有一层皮脂腺、汗腺分泌物形成的保护膜,这种角质层的保护,可以阻挡病菌的侵入,如果大力搓澡使这种保护作用减弱或者局部破损,则很可能导致病毒和细菌的侵入,引起皮肤炎症。如果想要洗得干净,可以用毛巾等比较柔软的工具在皮肤表面轻轻揉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