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是福建厦门市的亮丽旅游景点.在我的心目中有不同的回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去过几次厦门,曾光顾过鼓浪屿,那时冷冷清清,没有商店,买盒火柴都得过渡到厦门才行。
鼓浪屿房前屋后榕树荫路,空气清新、幽静寂然。曾记得,在日头快要沉落时的秋天,独自行走在灰暗的小巷里,走得兴味索然,突然窜出一条黄中夹黑的狗昂首朝我汪汪直叫不停。从矮房中走出一位老头,犬声停止,我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问大伯“日光岩”是否从这进?他点了点头示意没走错。在这条渐渐凉下来的灰暗街里,空气中有股凉意,不觉打了个寒颤,使劲地甩了几把手臂继续向前,那淡淡的海风中夹杂着鼓浪屿温暖气的气息,它伴着热血流淌,不是好奇心极强的人不会轻易来此。解放前这里是外国领事馆区。土生土长不愿离开的大爷、奶奶们多为侨眷,在此看不到男女青壮年人,偶尔见到几个也是来去匆匆回乡探亲的华侨。
文革时期全国遍地是红太阳,除蓝天白云,不管是山坡、田埂、房前、屋后全是一片红,大发几乎是红的海洋,隔海区区几百米却是出奇般的一块净土,寂然无声的乐园。
2001年旧地重游感慨万千,当轮渡轻轻靠岸,沿着横道对称的任何一条青石板步道往前走都不会迷路,隔海的厦门车水马龙,鱼贯来往的车辆噪音不绝入耳,可这里很奇,不但没有汽车、摩托车连自行车也绝迹。好像任何一条街巷的行人一律都步行,这小街小巷像古榕树的根样伸展。
现在榕树少了很多,夹杂新种上的很多芒果树,芒果树叶比榕树叶显得茂盛,有的像一朵乌云,有的像一把巨伞,把小街小巷遮掩得严严实实,偶尔漏进几束阳光也好命不长,五分钟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腰子大小的青芒果已经吊弯树枝,它像提子样连串连串吊着,谁见了都会垂涎三尺。
现在的鼓浪屿临街的住户都开着门面,做着各种小本生意,使出文的招式,招揽顾客,好像有道禁止喧哗似地安静,不但没有高音喇叭叫卖,就连讨价还价双方的声音都显得优雅,这是多么好的购物环境啊。
那希腊、意大利式数十幢古旧的领事馆建筑群陈砖旧墙仍在,它已脱下岁月的光环。代表着一部部南洋华侨家族史的数栋矮房,已消失得无半点痕迹。这片宅石基地上,已斗转星移成了拔地而起数十幢耸入云宵的现代化高楼。而那些不败的花儿,青蔓秀藤却开得异常灿烂夺目。
站在“日光岩”,你脚下就是波涛滚滚的大海,波浪在日光折射下显得光彩夺目。视力好的能见鲸鱼不时跃出水面,瞬间众游客会发出同一的呼喊声。鲸鱼!极目可辨金门市区街市和房屋轮廓,骨肉同胞隔海已半个多世纪,谁又不落几滴相思泪呢?
回头再望海堤石阶上落坐垂钓的老人,他们关心着下一条钓的是什么鱼。而你我下一站又是什么呢?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