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田工商信息网首页>>文化产业>>书报连载>> 古洞风云录(连载一)

古洞风云录(连载一)

时间:2007年12月6日 14:59,作者:唐柏佑,稿源:xttp,浏览次数:9446

 

   

 

三炷香烟惊鬼节  一轮浩月破黄昏

 

                              一线天阶开石扉,四围削壁紫霞飞。

                              清泉汩汩流峰转,古洞幽幽化雁回。

放眼千山云淡淡,萦思万缕意迟迟。

瑶池今设蟠桃宴,玉液琼浆下翠微。

 

南国金秋,皓月当空。

七月十四,鬼过年。

很久很久以前,南国遭受了一次特大瘟疫,叫做“狗蚤跳”。凡是得了这种病的人都是上吐下泻脚抽筋,像狗蚤一样跳几下就见了阎王。而这种病的传染极快,往往死者还没有安葬下去,而抬丧的人又倒下了。

当时有个县令姓唐,不忍目睹这一惨状但又无法扼止,只好带领一班属僚,前往娘娘庙去拜佛烧香,然而,娘娘只会生子,不管你如何虔诚,她就是不保佑那些灾民,瘟疫流行如故。

唐县令日思夜想,茶饭不思,到处寻找良药。

一天晚上,月朗风清,唐县令在西门外河边沙滩独自徘徊。只见星河闪闪,流萤盘旋,好一个秋高气爽的迷人之夜。突然,无数流萤飞聚一团,在唐知县头上盘绕一阵后,像箭一样射向东方。唐知县颇感蹊跷,于是,他跟着流萤前往。流萤穿过岸柳,越过城垣,顺着陈家公馆,直上娘娘庙。

唐县令痴迷地跟进庙堂,但见娘娘端坐庙堂之上,面上露出微笑,在月光的映射下更显得慈祥可亲。

唐县令取火点燃香烛,手执三炷香,虔诚祈祷。

“娘娘,鄙人冤为县令,虽然我日思勤政,体恤民心,然而却遭天谴。如今瘟疫肆虐,百姓遭殃,尸横遍地,民不聊生。鄙人愿减阳寿,为百姓祈福。愿娘娘保佑,早日驱逐瘟神,还我百姓平安。”

突然,一阵香风熏过,唐县令听得有人议论争执。他睁眼一看,只见神殿上金碧辉煌,烛光萦绕,一群人正在商议。

一个身穿长袍的小白脸说:“我应该走了。我们已经吸收了五万生灵,对那些贪赃枉法的污吏们已示惩罚了,回到阎宫也可交差了。再说,如今的县令爱民如子,我们也不能把瘟疫强加在他的头上。”

另一个满脸连口胡子的大黑脸说:“不能走,不能走,这里的人这样虔诚,天天烧香化纸,我们难道还怕钱票多吗?”

“不,现在这里已经是万户萧疏了,如果再这么样下去,人死多了,怕触犯天条。”一个手执长幡,面容慈祥的老者说。

“怕什么,不捞白不捞,反正要过完大年才缴旨,我们正好趁机多捞一把!”大黑脸满不在乎地说。

“谁在偷听?”大黑脸反手一掌向唐县令劈来。唐县令猛地一惊,原来是南柯一梦,娘娘依然端坐在庙堂上,神采飞扬,对着唐县令微笑。

莫非是娘娘显灵?莫非是神灵指点?唐县令百思不得其解,立即跪向娘娘,叩了三个大礼。

回到县衙,他立即召集属僚解梦。

师爷撮着山羊胡子说:“这明明是娘娘在暗示,将瘟神的秘密透露给我们,我们正应该将计就计,早点过年。”

唐县令认为有道理,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决定第二天就过大年。

第二天正是古历七月十四。

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爆竹声声,焚香化纸,热闹非凡。特别是到了晚上,烛光辉映,香烟缭绕,爆竹震天,喜气盈门。唐县令还请了三十多个和尚道士,颂经作法,驱鬼避邪,全城一片喜气洋洋,笙歌鼓舞,梵音袅袅,比过大年还热闹。

果然不错,第二天,瘟神销声匿迹,凡得了“狗蚤跳”的人一夜间全好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防止瘟神再度泛滥,七月十四就成了驱鬼送神保平安的神圣节日,叫“七月半”,亦称“中元节”、“鬼节”、“鬼过年”。

 

今天是七月十四。

时近黄昏,一抹余晖慢慢地消逝在天际,暮云四合,雀噪归林,炊烟袅袅,四围山色冷,牧童倒骑牛背,横笛信吹,好一派石羊古洞田园风光。

李肇森肩背锄头匆匆往家里赶。

今天他回得比以往早。今天是七月半,他要回去烧香祭祖;再者,村里要在公祠举行盛大的“ 盂兰会”;三是老婆大腹便便,马上就要临盆,要回去照顾。

“森儿,快来杀鸡祭血。”肇森还没进屋,母亲听见了他的脚步声,就催促他说。

“来了!”肇森把锄头放在门后面,然后问母亲:“秀英好吧!”

“好!她把纸钱蜡烛香都准备好了,现在正在烧饭。”

肇森走进自己房间,将毛笔和墨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在封好包的纸钱上从左至右竖写道:“中元化财    唐李公讳世清老大人受用

不孝子肇森敬献”。这是写给他父亲的,然后将历代祖宗都写了一遍,放在一个米筛上,摆得整整齐齐。  

写完后,秀英拿来一只大雄鸡。肇森接过,杀鸡祭血,然后,将纸钱按顺序叠放在家先灵位下。

李肇森家住村南的一间正房,中间是堂屋,堂屋进去是后堂,堂屋前两边是耳房,后两边是厢房。家先灵牌设在堂屋正中,用樟木精雕细刻着波浪绸纹状,镶嵌在后堂壁上,两边突出,中间凹陷,突出处刻着一幅对联,上联是:“宗泽流芳远”,下联是:“佑我百世昌”。正中牌位写着:“本音唐李门中历代考妣神位”。左边是:“左昭”,右边是:“右穆”。

李肇森把八仙桌放在家先灵牌前,摆上三牲,三牲由一个鸡蛋、一坨猪肉和一坨豆腐组成,再放上三个酒杯,斟满酒,点燃蜡烛香,烧化纸钱,手执三炷香,双手合十,默默祷告:一求国泰民安,二求风调雨顺,三求秀英母子平安。

祷告完后,已是酉戌时分。一轮皓月已冲上后龙山。

李肇森草草地吃了一口饭,对母亲和秀英说:“村里今晚召开‘盂兰会’,我必须马上去,有事到村公祠找我!”

 

村公祠坐落在村北,坐东朝西,用古青砖建成,虽无斗拱,但飞檐还是十分明显,飞檐一共三层,每一层上蹲着一个狮子。门前,一对石狮威猛刚烈,镇守着公祠的大门。门庭上雕龙画凤,一派湘南古典风韵。

公祠里烛火通明,村长李能光正在主持“盂兰会”。“盂兰会”是湘南驱鬼祭神的一种形式,形同“水陆道场”,但又有不同,虽然都是由和尚主持法事,而“水陆道场”是为死人超度而做的法事,“盂兰会”却是专为中元节超度亡魂而办。

今年是大祭年,古寨村对这一法事特别重视,不远千里从阳明山请来得道高僧秀峰和尚,旨在驱逐瘟神,保佑全村风调雨顺,人人健康,家家平安。

公祠里供奉着红脸大刀关羽神像,据说关公的一把大刀,惊天地,泣鬼神,能驱鬼镇邪。只见关公手执大刀,神采奕奕,威风凜凜,果有一派镇鬼的尊严。神像两边木柱上雕刻着一副对联:

炉柱千秋思汉鼎;花开二月忆桃源。

也就是说:关公既有匡扶汉室的英雄气概,又重知恩图报的江湖义气。湘南边境,素有“南蛮之地”之称。这里山不成脉,水不成系,田不成洞,十年九旱,灾害频繁,为争山争水争坟争气,时有械斗发生。于是人多习武,最重义气,关羽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把他供奉在祠堂里。这一带的公祠,也就有点像关公庙了。

    古寨村是一个五百多人口的大村,数百年来,为争山水不知发生过多少械斗,对于“盂兰会”就更重视了。参加者只有三位长老和十二勇士,今年参加的有:云风、云雷和云电;以及勇士肇森、肇林、肇桕、肇栋、肇根、肇权、肇杰、肇华、肇枫、肇标、肇松、肇栉。

    这一天晚上,全村人一个都不能外出,必须在家虔诚祭祀,与“盂兰会”对接,等候“盂兰会”散。“盂兰会”散后,法师再为家家户户散发驱瘟神的符咒,然后将符咒烧化送瘟神。于是家家户户点烛烧纸,好一派“纸船明烛照天烧”的壮观场面。

    人员到齐后,村长李能光宣布:“盂兰会”开始。肇森点燃边炮,顿时爆竹震响,一股硝烟在祠堂内缭绕,加上烛光香烟,更给“盂兰会”增加了一幅庄严而神秘的色彩。

边炮响过,众人齐跪向祭坛。

祭坛上,一个清秀白面和尚,身穿僧袍,头戴僧帽,左手执着法杖,右手拿着一道令符,点燃香火,将令符放在仙桌上,眯缝着双眼,口中念念有词:

               手执法杖送瘟神,惊动四方土地神。

               东方土地听分明,你在东方送瘟神。

       西方土地听分明,你在西方送瘟神。

       南方土地听分明,你在南方送瘟神。

       北方土地听分明,你在北方送瘟神。

       一道灵符归地府,佑我李家百世孙。

  唸完,将灵符拿在手中,口吐三昧真火,说一声“疾!” 灵符突然烧燃起来,然后,他将法杖绕祠堂旋舞。

 

  “村长。山贼已杀进村南!”法事正在进行,一村勇跌跌撞撞地跑进祠堂报信。

  村长率众人走出祠堂,只见村南火光冲天,人影晃动,哭喊连天,看来,不少村民已遭屠戮。

  “十二勇士速去退敌,三长老召集村民速上古寨!”村长下令道。

  肇森与勇士们迅速拿起刀剑赶往村南。肇森比别人更急,他家住村南,现在村南火起,不知母亲和妻子怎么样了。

  李肇森挥着长剑,直奔村南。

这时,三四名山贼见肇森一人单独而来,提着大刀长剑就向肇森砍来。肇森不慌不忙,将剑舞成一团剑花,直直地卷向敌人,走在前面的两名山贼被他的剑花卷着,顿时丧命。接着,他且战且走,杀退几名山贼,冲进家里,只见家中火烟四起,家什狼籍,不见人影。

  他急急地退出屋来,又与勇士们合为一道,力退群敌,保护村民向后山古寨转移。

  古寨村的后龙山有一个石古寨,是为避匪患而建的。古寨坐落在村东北角,这是一座单单独独的石山,山脚是一片苦株林,地上到处是苦株子,苦株子的形状象山中的转栗子,呈椭圆形,一头特尖,抓起来随便撒上一把,都是杀敌的好暗器。况且,苦株林里面是按五行八卦方位排列,扑朔迷离,即便是踩上苦株子,也会叫人站立不稳。无人引导,定难通过。穿过树林是一条通上古寨的羊肠小道,小道全用石块叠成,弯弯曲曲,从南向北延伸,直上一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有一个寨门,全用石头砌成,两边是石柱,石柱上刻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云蒸九派雀开路”,下联是:“浪下三吴风入松”。石门四面全是陡峭的石壁,猴猿难攀,真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寨门亦用全石制成,用机关开启。进寨门后盘旋而上三百台阶,就到达古寨。说是古寨,却没有一间房屋,中间是一个大石洞,沿石阶而下,是一个宽广的大厅,可容纳七八百人,有石桌石椅,钟乳玲珑,还有一股不知从何而上的清泉。寨顶有棵大树,正好把洞口遮盖,确实是避祸的好地方。

  村民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牵扯成一条长龙,在村长和三老的率领下,陆续地上山,有条不紊地退到洞中。

  由于山贼众多,而且个个不怕死,见人就杀,逢人便砍,李肇森等十二勇士亦不敢恋战,且战且退,将敌人引入苦株林,用陷阱、苦株阵等策略,又击毙敌人数十名、同时,他们在林间组成剑阵,严阵以待,山贼进一个杀一个,进二个杀一双,迫使敌人不敢进攻,纷纷后退,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战斗,终于赶跑了山贼。

  李肇森惦记着妻子的安全,立即赶到古寨洞中。可是,寻遍全洞,都不见母亲和妻子的踪影。他问山洞中的人,然而,他们都说没有看见,大概还在家里没有出来,可是,家里明明没有人,难道她们出事了?

  他立即提着长剑,像箭一样射向村南。

  在村南后的山坡前,有一个土地庙,庙高虽然不足二尺,但是菩萨却十分灵验。肇森于是赶往土地庙去问菩萨。

到得土地庙前,肇森只见母亲倒在血泊中。

土地庙后有一棵千年白果树,树心已空,大概是她娘媳俩要走,已经来不急了,于是,想到白果树洞里去躲藏,可是却迟了一步,还未到达就被贼人看见,被杀死在土地庙边。肇森用手一摸,母亲已经鼻无气息。妻子秀英仰卧在庙后,地上一滩鲜血,看来早已生产,可是却不见婴儿,他立即将妻子背上古寨。

却见妻子身上有一幅谒语曰:

好事刚临界,地道本生辉。

阴阳恰相助,乘跨彩鸾归。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一轮皓月已挂中天,那银灰色的光辉洒向大地,照着山林,照着村庄,照着古寨村断壁残垣、尸横遍地的惨状。 

 

 

 

 

第一回

 

七匹龙骨情歌袅  小水漕边剑影赊

 

                                           一剑天门两面开,双峰突上日边来。

                                            鸟鸣壑涧松涛远,云锁峰腰猿影徊。

                                            削壁樵夫攀桂殿,凌霄仙子下瑶台。

                                            繁花锦簇连天外,香满衣衫情满怀。

 

 双巴岭,双峰插云。

 陡峭的山峰上飞奔着两个少年。

 “鬼生,到家了吗?”

 “听师父说,过了双巴岭就到新田地界,再有一天路程就可到家了。”

 “那我们就休息一下吧!”

 “不,现在还不到晌午,况且,这里又没水喝,下了七匹龙骨再说,那里有个小水漕,有一股清泉水,在那里边吃干粮边休息。”

走在前面的少年叫“鬼生”,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这名字的来历,反正十七年来师父师兄师弟都这样叫他。名字叫鬼生,他却没有一点鬼气,生得白皮细肉,身材长得也很英俊,眉清目秀,天庭饱满,地角方圆,他穿着一件青布衣,腰间佩着一把宝剑,这是师父临别时赠送的,一看就知道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帅小子。师父看他是性情中人,尘缘未了,就没有为他剃度,只收他做了个俗家弟子。现在,他奉师父之命回家归宗。临别时,师父谆谆告诫他一定要多结善缘,勿造杀孽,并送了他三个锦囊和一句谶语,其谶语是:

凡事由来并未知,祸福死生自有时。

百尺竿头路已尽,一日生光万里辉。

三个锦囊师父不让开,说是要到最危急的时候再开。 跟他同来的是他

的师弟,叫慧圆,光光的脑袋,一身僧袍,是一个憨厚的小和尚。他们

从阳明山下来,已经行程两天,来到了双巴岭。

双巴岭好像是用剑劈开的两座山岭,这里古木擎天,重岩叠嶂,鸟鸣古涧,云锁峰腰,陡峭笔直,直上云霄,真有“一剑天门两面开,双峰突上日边来”的味道过了双巴岭,就下七匹龙骨。七匹龙骨是七座山岭,一座叠着一座,每座高达四五里,最上一层接着双巴岭,有一片板栗林,板栗最耐旱,所以生在最高层,仍然十分旺盛。第六层是杏林,接着是梅林、松林、杉林、李林,第一层是桃林,这七片林子好像是人工造的一样,层次分明,界线铁定。然而,在这样人荒山野岭里,有谁去做这样无聊的事?这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天然地组成了七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因为它别具一格,各有千秋,所以,人们就称之为七匹龙骨。这里一年四季风光秀丽,山花浪漫,再下就是小水漕了。

这时正是春夏之交,山中绿叶吐翠,繁花似锦,百鸟啾鸣,蜂蝶狂舞,再加上暖融融的春阳一照,山中蒸腾着一种特有的紫气,逐渐化为一朵朵绚丽的白云,在山壑之间飘荡,继而连成一片,像一匹匹彩练,缠绕在崇山峻岭之间。时而有一只只野鹤在云雾中穿梭,远远望去,真是“似云似雾林间鹤,如醉如痴石上松”,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绚丽景象。

鬼生看见两只蝴蝶翩翩起舞,上下翻飞,不觉停下脚步,意欲捕蝶。一会儿,一只蝴蝶停留在一朵洁白的野茶花上,尽情地吸吮着山花的乳汁,两翅翩翩,勾画出一幅绝妙的“蝶恋花”图景,另一只蝴蝶也追逐上去,一会儿双双直上云天。鬼生也走过去,将刚才那一朵野茶花摘了下来,然后放在鼻子上闻了闻说:“好香的花!这里比阳明山美多了,处处都透着青春的气息!”

“阿弥陀佛,什么青春的气息?现在可是暮春了!分明是小鬼恋红尘了。”是的,置身于这样的繁花美景中,怎不叫人心动?慧圆笑着说。“如果有美女相伴,岂不快哉!”

阳明山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可是,有师父的约束,他们的豪情不能尽情地泄放出来。现在,他们离开了师父,就像出笼的小鸟,翱翔在自由的天空,因此,感到世界上的一切都更加美好。

“好你个死和尚,开口是美女,闭口是美女,今天已经讲了五次了,看你还要讲多少次。”鬼生见慧圆笑话他,于是反唇相讥。“和尚洞房花烛夜,才是人生一大快事。”

“断崖深山道,定有白骨精。鬼配精,天生一对。”说完,慧圆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两个少年正在顺着山路追逐嬉戏,突然,一阵悠扬而甜美的歌声从山脚传了上来。

“好美的歌声!小和尚,听到了吗?”鬼生问。

“这样的深山里,哪来的歌声,你碰到鬼了,真的是有白骨精了。鬼生碰上白骨精了。”小和尚还是调笑着说。

“真的,你听……

只听见一个美妙的少女的歌音在空山中回响,唱道:

瑶家代代要种杉,情哥种杉才嫁他。

高山要有杉林配,杉树成林好成家。

 

青青竹叶青青杉,杉山竹岭接云霞,

阿哥阿妹成双对,好像绿叶配红花。

 

高山砍柴地下拖,一拖拖到野鸡窝,

野鸡生蛋呱呱叫,活像情妹叫情哥。

 

哥爱妹来妹爱哥,一对喜鹊睡一窝,

一对鸳鸯河里睡,睡在梦里叫哥哥。

    听着这悠扬悦耳,沁人心肺的歌声,鬼生心怡情荡,莫非真应了小和尚的话,深山里真有白骨精?不,不可能,明明是人在唱歌,哪能里有这样甜美的白骨精?管它是不是,看到了就晓得了。于是,他加快了步伐,顺着歌声,健步如飞,心里充满着憧憬,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慧圆被他远远地抛在后面。

    “鬼生鬼崽子,情妹叫情哥,请你等等我!”慧圆追风似的追着鬼生。

    “和尚和,和尚和,和尚生出没脑壳。你这个鬼头和尚去死吧!”鬼生头也不回,循着歌声,飞快地向小水漕跑去。

    “鬼生鬼生要小心, 深山里真有白骨精。”小和尚追不上,又大声叫嚷着说。

“白骨精,白骨精,剥你的皮,抽你的筋,和尚永世打单身。”鬼生仍然跑着说。

“打单身就打单身,也不会像你这个鬼灵精,见到姑娘就跑得丢了魂。”小和尚反正追不上,就边走边咙说。

“小和尚 ,你快点,后面有狐狸精来赶了!”

    鬼生话没说完,突然,歌声嘎然而止,从小水漕方向传来杀伐之声。

 

    小水漕。

    这是一个横不满两丈,直不到五丈的小漕坪,东西两面是陡峭的山壁,陡得连猿猴也难攀登;南北方向是一条仅容单人行走的进出小道,坪内乱石丛丛,西面崖壁下有一股清泉水,润甜润甜,丝凉丝凉的。泉边有一个木桶,从北面山上接下一根笕漕,笕漕是用老竹子剖开后,打通关节而制成,用支架架好后,将山上的水引到木桶里,这是瑶家人常用的吸水方法。

    这里是大瑶山与山外的进出口,也是瑶家人外出赶集来回的唯一休憩之地。

    今天的天气特别好,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从山外缓缓地走来一群少女,为首的一位,青春丽质,年方二八,一脸红润中透着几分稚气,嫣然一笑,脸上露出两个深深的小酒窝,甜蜜而又动人,两只丹凤眼配着一张樱桃小口,匀称可人。头上戴着一只瑶家姑娘特有的花帽,花帽上方用丝绸绣着一只孔雀开屏,看上上去栩栩如生,灵光熠熠;帽子前沿嵌着一排珍珠,犹似一只只灯笼匀称地挂着,于是,这种帽子又称“灯笼帽”;帽子中央嵌着一只四方银块,四周镶满五彩缤纷的翡翠,翡翠边用丝线缀着四十二只铜铃,铜铃下圈着二十三个铜钱,因而这帽子还有一个美名,叫“铜铃帽”;帽子后面像一只凤尾扑散着鳞羽,下面吊着一长串铜钱。瑶家人特别喜欢用铜钱作装饰品,因为铜钱有驱鬼去邪的功效。姑娘上身穿着一件天兰色的瑶装,脚上穿着一双登云鞋,走起路来婷婷袅袅,配着那铜铃钱串的清脆之声,真是音色俱佳,不愧人间绝色!

    尽管看起来是那样的可人,她腰间却别了一把青钢剑,似乎与她那苗条的身段和秀丽的脸蛋不太相称,但却增加了几分威严。

    “小姐,已到小水漕,是否休息一下?”

    “好。你们下去吧,我要洗一下头。”小姐缓缓地走上小水漕,看了一眼四周,然后说。

    在小水漕歇气的几个瑶民看见这群少女,都恭恭敬敬地退让开去。

    这群少女共有五人,其余四人均是一色的兰衣裳,听了小姐的吩咐,有两人向北守住北面路口,两人向南守住南面路口。

    这被称作小姐的少女走到木桶边,解下花帽,接着解下佩剑、披肩和上衣,挂在笕槽子上,然后将双手向上一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撩开一头青丝,对着水面一看,一张秀丽的脸庞倒映在水中,两颗水淋淋的眼珠子晶莹剔透,荡漾出青春的微波,那一起一伏的双乳映照在水中,陪衬着那一张稚嫩而又趋成熟的脸蛋,更显得楚楚动人。看见如此情景,她转身瞟了瞟四周,见四周无人,不由得莞尔一笑,她又用手揉了揉自己的乳房,怎么这乳房在一夜之间就突了出来?她的胸口一阵紧张的起伏,脸上顿时泛起了一阵红晕,融融的春意和初开的情窦撩得她心荡神移,不难自已。一时性起,唱起了情歌。那婉转的歌声随着阵阵春风,在旷谷中飘散回荡,加上那暖洋洋的春阳照在笕槽上,好一幅瑶妹嬉笕槽的绚丽图画!

    “哈哈,这回你总跑不掉了!”

    突然,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在她耳边震响。

    少女回头一望,只见一个大汉从南面的路口跳了上来,手上握着一柄弯刀,脸上带着一股淫笑,狡狤的目光直勾勾地盯在她的前胸。身后跟着三名保镖,也一律武生打扮。

    很明显,守在南面的两个少女已倒在血泊之中。没有半点声响,两名少女连绝望的叫喊都没有发出,可见来人武功之高。

然而,少女一看来人,并没有被他们的威势所嚇倒,收起了满面笑容,将前胸用小衣一遮,将一蓬青丝向后一甩,不屑一顾地娇叱道:“凭你们也配?!”随即顺手从枧槽上抽出宝剑,严阵以待。

随着娇叱声,守在北面的两名少女执着长剑来到了小姐身边。

“前几回都被你跑掉了,这回可是布下了天罗地网,谅你也插翅难飞!”说完他用手一指,只见两边的崖壁上已布满了弓剑手,北面路口也冒出了几个官兵。随即对手下说:“一定要捉活的。哈哈,老子福气大,深山遇美人!”

“做你的春秋大梦!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老子什么地方都不怕,今天,你哥哥反正救不了你了。不如乖乖地跟我回去,老子一定不会亏待你!”

“吴三赖,你这朝庭的走狗,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难道我这青钢剑是吃素的!?”

“骂得好,骂得好!这样乖的妹妹怎么讲这么难听的话?伤着你我可是心疼的!”说着,又是一阵淫笑。跟在身后的三名随从也大笑了起来。

“小姐,别跟他们哆嗦,让我们来收拾他们。”说完,两名少女提着剑挡在了小姐前面。

原来这人叫吴三赖,两只三角眼夹着一个鹰勾鼻,简直是无赖,但他却是三赖,赖皮、赖脸、赖帐。他从小在县城长大,凭着一股赖劲经常与人打架,他把同年大的孩子们分为南北两派,天天打仗,闹得县城不得安宁。后来不知到哪里学了几手三脚猫功夫,凭着一把弯刀而杀遍全城,才三十来岁就做了城防总兵,今天,他带着一干手下到山边的边贸集市赶圩,采购一些山中土产,顺便猎猎奇。没想到,他们突然发现了这些少女,为首的正是朝庭钦犯赵金凤,瑶王赵金龙的妹妹,一个叱咤风云、令官兵闻之丧胆的女英雄。他怎肯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就悄悄地跟踪而来,选择这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荒山野岭动手,并悄悄地将进出路口封住,志在必得。

难怪这少女这样有恃无恐,别看她年纪轻轻,娇艳绝纶,却是一气杀死二十余名官兵的女魔王。

“吴三赖,你个赖子精,前几次算你走运,被你逃掉了,今天姑奶奶倒要好好教训教训你!”

“我正想领教领教,死在美人剑下,做鬼也风流!”说完,转身对三名保镖道:“去收拾掉那两个小贱人。”

三人听令,各抽出配剑杀向三名少女。

吴三赖举着弯刀直向赵金凤砍去,赵金凤刷地抽出青钢剑往上一迎,只听“当”的一声,剑刀相碰,发出脆响,吴三赖的弯刀被青钢剑斫出了一个缺口。吴三赖恼羞成怒,将弯刀一勾,使出了下三滥的手段,直向赵金凤的下盘横砍。赵金凤脚尖一点,轻飘飘地躲过这一刀,并从花帽上取下三枚铜钱顺手一扬,三枚铜钱向吴三赖的上中下三盘直射而来。

吴三赖被迫得手忙脚乱,他呼哨一声,十几个官兵立即跳出加入了战斗,场上霎时出现混战局面。另两名少女抵敌不住,慢慢不支,瞬间被官兵杀害。

赵金凤披着一头青丝左冲右突,奋力抵抗,一把青钢剑神出鬼没,指东打西,连连杀了十余名官兵,怎奈官兵源源不断,而吴三赖一把弯刀始终不离左右,再加上保镖杀了两名少女后,也加入了围攻之列。赵金凤渐渐处于下风,被迫退至木桶后,以木桶作屏障,并利用花帽上的铜钱不时射向敌人,一时间吴三赖也奈她不何。

“现在你总无路可走了吧?!还不投降?免得老子再动手!”吴三赖见困住了赵金凤,一脸洋洋得意。

“有种的就单打独斗,凭人多充什么好汉?!”赵金凤想用激战法,只有这样,她才有脱身的机会。

“谁跟你单打独斗?”吴三赖说。

“你还算男子汉吗?”赵金凤继续激将说。

“男子汉大丈夫,讲了不单打独斗就不单打独斗。”吴三赖似乎找到了理由,一拍胸脯说。

“难怪人家不叫你三赖,真是一条实实在在的癞皮狗。”赵金凤嘲笑着说。

“癞皮狗就癞皮狗,我可不上你的当,谅你也飞不上天,我何必急在一时?蠢子才会跟你单打独斗。弟兄们,轮番进攻,慢慢来,多玩玩,玩累了,我再上,看看这是个女魔头还是个美娇娘。”没想到,吴三赖根本就不上当,已把她当作了掌中之物,像猫捉老鼠一样玩一玩。

于是,围着木桶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攻杀。刀光剑影,喊杀声声,腥风血雨,花容失色,逼得赵金凤只有防身之力而无进攻之机,手中剑也渐渐不听使唤。

“捉得美娇娘,回家好过年。”吴三赖胜券在握,站在一边,得意地哼起了下流小调。

吴三赖小调还未哼完,突然一只松果直射他的嘴角,打掉了他两颗门牙。同时,在两面崖壁上埋伏的十余名弓箭手亦被松果打了下来,围攻赵金凤的官兵的长剑被松果打得纷纷坠地。

 

 

上一篇: 文化产业风景名胜明日大冠堡秀姿(四)
下一篇: 综合业务庆典礼品军鼓队出场费:800元/天
重点推广
针对本信息的所有评论(共 0 条)

版权所有© 2007年9月-2009年2月 新田工商信息网    湘ICP备12012899号   湘公网安备43112802000016号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新华西路39号,邮编:425700  QQ: 787605286
电话:400-601-1056,传真:0746-4723797, Email: hnxttp@163.com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