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崇尚消费,各种媒体上的广告无不在鼓舞和夸大人的消费欲望。这种消费主义的信息是:当人人不断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大家就会快乐无穷。其实消费并不能满足人心。每当旧的“需要”被满足后,新的“需要”便出现,心灵永远得不到满足。发展到极端,消费主义就逐渐把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混淆,仿佛我们的身分和价值只在乎我们身上所穿戴的名牌和所开的名车。
但是,省钱本身不是目的,省钱不是不花钱,而是把省下来的钱用在投资上。省钱不是把钱藏起来,埋起来,而是要用于扩大产业。省钱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利润。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清教徒精神。
有些人平时穿着打扮都非常讲究,花费时出手阔绰,给人非常富有、豪爽大方的感觉,但是真的叫他们作一份产业、进行一项投资时,他们却实在拿不出钱来,因为他们的钱都在平时消费掉了。而有些人平时吃穿住行都非常朴素,甚至给人小气、寒碜的感觉,但是当他们遇到投资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动辄进行数目可观的资金投入,令人刮目相看、目瞪口呆。
一个刚开始从事商业的人,是很难把握使用金钱的真理的。那些不懂管理钱的人,或者挥金如土、不知节省;或者像葛朗台一样,只知省钱和藏钱,而不知投资。
节制成本,需要你固执地怀疑每一项非策略成本,如果没有证据表明它必须存在,那么就假设其为可以剔除的。优秀的商人善于区别成本的类型。他们总是无情地削减非策略性成本,由此扩大利润,以腾出更多的钱花在市场运作和其他策略性成本上。大多数真正成功的、创利的企业家在市场运作上的花销超出其竞争对手,如果在绝对数量上不能超过,就在销售百分比上超过它。
用省下了的钱投资。所以,你不可以与你的竞争对手比谁所在的写字楼级别高,而要比谁在广告投入上多花了钱;不要比高级管理人员有多么多、薪水有多高?而要比销售业务员的数量、质量、薪酬是否超过了竞争对手。
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所著的畅销书《格调》上有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追求时尚是中产阶级的特征,而节俭克制才是资产阶级的做法。——如果你梦想成为一个企业家、一名老板的话,你就必须克制节俭。
节俭可使一个智力一般的人凭借自己的收入获得相当的独立性。即使是工薪阶层的人,只要他对自己的收入合理使用,精打细算,不作无意义的花销,他也会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会为公司的创业和自己创业当老板打下经济基础。
节俭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在安排自己生活水准时,必须低于自己的收入水平,而不能高于这一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拟订并忠实地执行一个收支平衡的生活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克制自己的欲望,留心自己的日常开支,定期进行收支结算。一个生活节制适度的人,他的口袋里才会有钱去投资,他才不会将自己的拮据归根于薪酬太少;而一个铺张浪费、缺乏远见和挥霍一空的人,他是从来就不能运用公司资金在新部门、新项目中开拓创业的,他也会在投资机会来临时由于凑不到本钱让机会擦肩而过。
机会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你要有准备,因为机会是给每一个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富兰克林由于平时克制节俭的修炼,所以在他需要钱的时候,他能把手中存款积极有效地利用起来。
就节制而言,省钱是次要的,关键是培养省钱的习惯和意识。在这件事情上能省点钱,就可以保证在以后的其他事情上也能省钱,反之,在小事情上浪费了钱财,那么在大事情也会形成惯性的浪费。重要的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抛弃一切多余的支出,将省下来的钱放在投资上。
在公司中,一定不能浪费公司财物、而要俭省节约。很多职员,他们对公司财物的浪费熟视无睹,纸张、原料、水电等,他们放任自己浪费、占小便宜的任何行为。就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他们损害的实际上是自己的心灵和信仰。职工自己的节俭意识和工作态度,完全会因这些小事而变质、蜕化。
公司的时间也不能浪费。在公司中不知道每天有多少时间浪费在一些毫无用处的事情上。办公室是不应该聊家常、体育比赛、明星绯闻的。很多会议实际上应该取消,漫无边际地胡扯一些方法、模式远不如结果来的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