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奇人怪事多多,明末清初期间有位博学鸿儒。号南雷,民间学者尊称梨洲先生。
清圣祖玄烨,召他入朝做官,他认为士途并不平坦,再三推辞不去,玄烨皇帝得知他不愿入朝做官后又说:只要召至京师,朕不给职位,如果他想回去,可派官员送他,想来去接他,他还是不去。李实暗地送黄金三千两,被他拒绝。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拔须祭灵”。
这位梨洲先生,是浙江省余姚市人,是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也是世称“东浙三黄”之一,另外更合称为清初的“三先生”。
“东浙三黄”乃黄宗羲、黄宗炎、黄宗会三人。都有异才,故世称“三黄”。“三先生”乃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被召入朝为官也被他拒绝,他们三人是清初学术界的精英,故被民间尊称为“三先生”。
黄宗羲青年时代正是明末宦官魏忠贤专权,大肆残害忠良,政治黑暗的年代。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原是熹宗朱由校的御史,只因不满宦官魏忠贤的所作所为,上书弹劾他,不但没有被弹劾反而被魏忠贤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抱恨黄泉。
思宗朱由检即位后黄宗羲见新主是中兴之主,用贤去奸,奋志恢复,何难报仇雪恨,如是到京都北京为父亲鸣冤。当时魏忠贤已被处死,黄宗羲上书请求朱由检下旨诛杀魏忠贤的同党曹钦程、李实、崔应元等。朱由检接书阅后认为黄宗羲是忠良之后,在民间颇有威信,就应允要求。
在公堂与他们对质时,黄宗羲对这些魏忠贤同党恨之入骨,他不但殴打了崔应元,硬是用力拔下了崔应元的胡须,放到了父亲的神位前祭奠亡灵。黄宗羲怀着深深的遗憾,有怀莫逐抱恨终天而己!
魏忠贤的同党李实见黄宗羲这样狠,他着人暗地里送三千两黄金给黄宗羲,叫他不要再追究了。三千两黄金多么大的诱惑力,给黄宗羲下辈子生活家庭又有什么幸福,况且父亲已死,不能复生,这给黄宗羲又是多么大的考验,作为罪犯,花三千两黄金买条性命也是值得的。黄宗羲用三千两黄金与伦礼道德这杆称,那头重,那头轻,他是知道的,如果三千两黄金能买到道德,那么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纵恶轻善,又算什么前进的社会呢?他权衡利弊,不能以个人的幸福去换大众的利益,他竟然决定拒收。依然要将犯罪份子绳之以法!现时社会碰上这样的事实,又有几个能挺身而出呢?黄宗羲拒收黄金,并立即上书给朱由检说:李实现在还贿赂公行,他们的辩护怎能信呢?也像陈香莲拒收了三百两白银说了一句:人说包公铁面无私,我看还是官官相护。朱由检不得不依法办事,将李实等问斩!
案子结束后,黄宗羲带领家中子弟在狱前设祭,哭得唇焦舌干,慷慨激昂,泣声震天动地,声震传到禁宫里。朱由检感叹地说:“忠臣孤子,甚测朕怀。”
黄宗羲归家之后,潜心研究学术,并得同学六十多人,创立独立的学说——黄宗羲的学问,诚意慎独,缜密平实。他撰写了《易学象数论》、《孟子师说》、《明儒学案》等大量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