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历史,看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高65米,设座4500个,当时居共和国第一,享誉全球。
重庆是中华民国政府的“陪都”,1937年11月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严密封锁消息,率千余名政府官员从南京夏口乘装甲兵舰“永绥舰”撤离南京,不显山露水宵小在长江上,南京至重庆是逆水行舟,冬季虽是枯水季节,还是飘泊近一星期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美国大使馆一些要员不断穿梭于南京重庆间,一时各国报刊媒体才全面认识重庆。解放重庆,重庆人民站起来了,他们要做一件大事让全世界人民重新认识重庆,重新认识新中国。他们虽说是接收重庆市伪政府一堆烂摊子一穷二白的旧重庆,在新中国刚建立百废待兴,但重庆人民有骨气,艰苦奋斗从千疮百孔旧重庆的土地上建一个暂新的人民大礼堂,给世界人民看看中国人的志气,智慧要用它来擢穿那些说“共产党人只会打战,无能管理城市,更不懂建设城市”的谎言。
为此重庆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54年建造了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第一座人民大礼堂,这座大礼堂气势恢宏,装饰华丽,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座大型建筑,第一座采用大跨度(中跨46.33米)空间结构,它与明清宫廷建筑风格相结合,仿造北京天安门、天坛、故宫塔楼艺术造型,高度、中跨、设座仅次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因而获得当时“共和国第一建筑”的美誉。
它上盖金绿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根根汉白玉柱上雕刻蟠龙飞凤,整座建筑的飞檐翘角无法数清,一些重檐斗拱板上刻画人物、飞禽、走兽、花卉,线条工整,形象美观,形式别致,建筑所用木材都是福建柏,华甫黄杉,檫木,还有山西三道木等。一曲曲画意,一件件事物都代表着不同时期历史,不同地点发生有趣的故事。它金漆宽宏巍峨,有浓厚的古韵味,亦有近代华丽风骚。
它矗立雾都山城,它那三层塔顶放射着夺目的光彩,既光照千古又辉映未来,诱人心迷,令人向往,给游人参观后一种抚今追惜,耐人寻味,确切这建筑:“楼塔壮观、雕刻胜异、气势磅礴!”当你步入大礼堂,脚下铺垫的花岗石似碧波涟涟,头顶繁星点点,精心的灯,今天去参观不能用月球车上天去衡量它的低劣,还要用两岁儿童看书阅报声去夸它。应该用已故副总理陶铸的诗来形容“最忆故园秋色里。满山枫叶艳惊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