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中、刘福忠合著的《蒋先云传》是一本集诗文、书法、图画、印章为一体的通俗读物,用多种艺术形式刻画先烈蒋先云革命的一生,正义的一生,英雄的一生,确实是一种新的尝试,而且比较成功,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可喜可贺!
蒋先云,1902年8月17日(农历7月14日)生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村一个破落的书香世家,1912年入本村保合小学读书,1917年以优异的成绩跳级考入湖南省立三师,1918年他发起成立“学友互助会”,主编《嶷麓警钟》月刊。1919年6月17日在衡阳成立“湘南学生联合会”,当选为联合会总干事。1921年3月,他发起组织革命团体“心社”,10月,经毛泽东介绍。他与夏明翰、黄静源、蒋啸青等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1921年12月,中共湘区委员会决定派他到江西安源路矿协助李立三组织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1月,在安源路矿,他创办了第一所工人学校。9月14日零时,他参与领导安源路矿17000多工人举行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大罢工,迫使当局在18日答复工人的13条要求。安源罢工胜利后,他受中共湘区委员会指派,于1922年11月22日到湖南水口山矿传播安源罢工斗争的经验,帮助组织工人俱乐部,领导工人运动。11月27日,水口山工人俱乐部宣告成立,他任党支部书记兼俱乐部主任。12月5日,他领导了水口山矿工人大罢工。1924年5月,他经中共湘区党委推荐,以夺魁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并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书记。1925年2月,受周恩来委托,他同李之龙、陈赓、王一飞、周逸群等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创办《中国军人》会刊和《青年军人》旬刊。1925年2月,他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6月,又回师广州,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10月12日,第二次东征,攻打陈炯明老巢——惠州城,他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七团党代表,由他指挥“先锋队”,率党团员用云梯强行登城,终歼陈炯明守惠州的精锐部队。1926年7月,开始北伐,他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蒋先云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参加北伐是为了实现国民革命。他忠于中国革命事业,坚决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和引诱。当蒋介石宣布跨党分子或者退出共产党,或者退出国民党时,他第一个站起来,堂堂正正地宣布:“我是共产党员,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1927年初,他毅然离开蒋介石,从南昌奔赴革命中心——武汉,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军委委员、武装部长兼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总队长。1927年4月,武汉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北伐,他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在他的带领下,全团官兵怀着为革命牺牲的决心开赴前线。5月中旬,他辞别前往送行的蔡和森、瞿秋白、李立三、夏明翰、彭湃等人,率领部队离开武汉,开赴河南,直通许昌、郾城之间的临颖。奉军以25万之众,抗击堵截。28日,北伐军同军阀张作霖在临颖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先云亲临火线指挥,身负重伤。师长下令要他立即撤下火线,他回电“不捉住张作霖决不下火线”。随即,他三仆三起,带领全团官兵冲入敌方阵地。到逼近辛庄时,一发炮弹打来,他连人带马倒地,壮烈牺牲。先云以他25岁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蒋先云牺牲后,党中央在武昌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周恩来主持,恽代英致悼词。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登载了《悼蒋先云同志》的文章,赞誉他是“革命勇将”。罗章龙悼词:“东南北战斗犹艰,剑气升腾武胜关;千古悲风临颖路,中原忍见将星残”。1984年,蒋先云在黄埔军校同期同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徐向前给蒋先云陵墓亲笔题词:蒋先云烈士永垂不朽!
蒋先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是学运领袖、工运先锋、北伐勇将、革命英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光彩夺目的传奇人物;是新田人民的骄傲,是永州人民的骄傲,是湖南人民的骄傲,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蒋先云传》忠于史实,运用诗文、书法、美术、印章等艺术形式,多侧面、全方位、成功地刻画了蒋先云光辉而凝重的形象,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好看耐读,寓教于乐,既可作为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传统教育、保先教育的辅助读本,又是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乡土教材。
蒋先云立场坚定,始终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坚信共产主义必定胜利;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不为名、不为利、不怕牺牲;始终忠心耿耿地为党、为革命、为人民英勇献身;蒋先云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的丰碑!
蒋先云,和天地同在,与日月齐辉!
是为序。
龚武生 (本文作者是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