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田工商信息网首页>>文化产业>>书报连载>> 《辩证人生》(46)习惯与修养

《辩证人生》(46)习惯与修养

时间:2008年3月8日 9:32,作者:蒋华斌,浏览次数:9098

刚入学的小学生学写字之前,老师规定写字的姿势,腰要直,纸要正,眼睛距纸40厘米,胸部离桌一拳。要求天天这样做,养成习惯。由于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所以学校的老师便有一个不行文的责任,那就是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习惯。

一般人都有习惯。比如有的左撇子,有的有话把(就是习惯的口头语),有的没有辣椒吃不下饭,有的总要给菜里加点醋,有的喜欢睡懒觉,有的早睡早起……大体是人人都有自己的习惯。

大人物也有习惯。袁世凯的饮食习惯就很刻板。他对于饭菜的要求并不高,只是饭菜的花样经久不变,而且摆放的位置也不变。例如入冬后每顿必有他最喜欢吃的清蒸鸭子,而且一定要摆在桌子中间。韭黄肉丝必定摆在东边,红烧肉摆在西边,最靠近他的一道菜是朝鲜族三姨太的拿手菜“高丽菜”。袁世凯还有令人费解的习惯:他留着两撮大胡子,吃饭又快,常常弄得胡子上、衣服上尽是汤汁,但他又从不用手绢,即使擤鼻涕也只用衣袖擦擦,叫人恶心极了。他还不爱洗澡,一年到头就是过年才洗一次澡,平常只是用湿毛巾擦擦完事。这些习惯当然不好,但他是大总统,别人也就不敢在意了,更不愿去评论。

毛泽东的习惯也与众人不同。战争年代他的起居习惯是夜里工作,白天上半天睡觉。他喜欢读书,床上枕头上到处都是书,战地转移他的行李主要是书。他的饮食习惯是特别喜欢吃辣椒,也喜欢吃红烧肉。这些习惯别人都依着他,因为他是党的主席。

大人物的习惯无所谓好不好,老百姓的习惯就讲好坏之分了。好的习惯要养成,坏的习惯要改掉。按照恩格斯的观点,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只要是人就有三分野性。所以坏习惯不用学,如果不刻意避免,就会自然形成。坏习惯的坏处不言而喻。坏习惯给人带来杀身之祸的也听说过,但更多的是给人带来尴尬。有位教授有敲桌子的习惯,时不时地猛敲几下。这是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是警告有人讲小话?学生们摸不着头脑。其实,他是屁多,每次放屁都用敲桌子的声音把屁的响声压下去。不料有一次他放了一个长屁,桌子大敲了好多下,屁还没有放完,终于被学生发现了个中原委。他这个敲桌子的习惯到底有多不好呢?也不过让满堂哗然哄笑了一场罢了。有个县委书记有挑菜的习惯,凡是他不喜欢吃的,都挑出来撒在桌上,只要他就餐,服务员都大伤脑筋。因为他是县委书记,大家只能讨厌在心里,不敢表露出来。

好习惯给人带来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讲卫生的习惯让人远离疾病,虚心好学的习惯让人知识渊博,讲礼貌的习惯让人在交际场上通行无阻,节制饮食的习惯让人告别大腹便便,体育锻炼的习惯让人身体强健……好处数不胜数。

习惯既然是养成的,那就与修养是密不可分的了。前几年中央电视台采访了浙江一批新发起来的老板,这些老板几乎一律有一个习惯:与人谈话时,脚喜欢放到桌子上,皮鞋底朝着客人,这让人一看就觉得素质太低,没有修养。果然,几年后再去采访,他们的企业大多数倒闭了,剩下一两个没有倒闭的。也都变得彬彬有礼了。前面提到的那个县委书记,后来揪出来是一个大蛀虫。

修养与习惯互为因果,修养养成好的习惯,习惯体现修养的精深。修养与习惯,在层次上又有雅俗之分,在内涵上又有深浅表里之差和丰富简单之别。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都要靠坚持长期的修养来提高或净化。

一个人想要自强,才能真强。这自强就要靠修养的功夫。人的成功不外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决定,主观的成功因素就靠修养。一个人,修身处世如果能懂得一些忌讳,像豁达高贵的人能趋向吉利而避免凶祸,一些坏事还没有萌发就预料到了。智慧的人则善于做到前车之鉴,避免重犯别人曾经犯过的错误。到了这个时候,你就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根基也打牢固了。这就是修养给人带来的好处。

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人人都希望成功,这种进取向上的精神本来是可贵的。如果一个人大器早成,就要避免停止不前,避免颓废心理。古代成名早而不能持久的例子很多;当今的少年大学生,不能善始善终的也不少。这是在修养中需要避免的一种趋向。如果不能早成,反而可能是好事。只要能坚持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打好扎实的功底,也终究会大器晚成的。

在处世交往中有许多禁忌,如果轻易触犯,会招致意想不到的坏结果。在这方面的修养问题上,曾国藩积一生处世之大法,有许多足以警示后人的地方,足以发人深省。他强调,第一勿夸夸其谈,第二勿好为人师,第三勿轻言人短,第四勿斤斤计较。做到了这四个禁忌使他成了清朝一代名臣。毛泽东直到晚年仍称赞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毛泽东一生“独服曾文正”,就是服他在修养上下了大功夫。毛泽东本人在政治上的修养,在军事上的修养和在哲学上的修养,都是功底深厚而为普天下人所敬仰的。

古人提倡“慎独”,这是更深刻的修养,这种慎独,强调要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保证不做坏事。比如没人看见的情况下,不乱丢纸屑果皮,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不搞婚外恋,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不受贿……等等。在大庭广众之下,容易做到拒绝不该做的事,而要在隐蔽的情况下杜绝违纪、远离违法,那就难办得多,需要下决心修养才能做到。

“文革”时期曾经批判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一书,说修养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段的事,说战争年代不应该讲修养。这是不讲道理的蛮话。其实越先进越应该讲修养,越文明越应该讲修养。工人阶级如果不讲修养,如何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如何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现在奔向小康生活,更要讲究修养了,社会发展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单独物质生活丰富了,还不能叫小康,还不能叫和谐社会。只有人人都讲修养,人人都讲文明,社会的和谐才不是一句漂亮的空话。

上一篇: 文化产业书报连载《辩证人生》(45)知足与不知足
下一篇: 文化产业书报连载《辩证人生》(47)“中国走向共同富裕战略脉络”臆见
重点推广
针对本信息的所有评论(共 0 条)

版权所有© 2007年9月-2009年2月 新田工商信息网    湘ICP备12012899号   湘公网安备43112802000016号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新华西路39号,邮编:425700  QQ: 787605286
电话:400-601-1056,传真:0746-4723797, Email: hnxttp@163.com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