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健康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体质健壮。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这一定义,制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1.充分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中,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这里,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它要影响生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什么是健康心理?比如,当做了剧烈运动,满头大汗,十分口渴的时候,你跑进房间,桌子上有半杯开水,你一口而尽,感到十分舒服,很满意,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假如你不屑一顾,嫌没有饮料,嫌只有半杯不够止渴,你于是不高兴,你的心理就是不健康的。总之,乐观,积极,上进,善良,心胸开阔,这就是健康心理;悲观,消极,忧郁,小心眼,嫉恨,孤僻,这就是不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生理健康状况的例子很多。世界抗癌组织提出癌症患者养生要注意的事项,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注意调整心理平衡,要坚定不移地树立“癌症不可怕,癌症是可以战胜的”这样的信心和决心;这是战胜癌症的思想基础,其实这就是心理基础,也是治疗癌症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相反,精神压抑会使自身的免疫力急剧下降,癌细胞就会趁机分裂发展。现代医学的观念一致认为,要战胜癌魔首要的一条是要有乐观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的例子,最典型的是马加爵。他在云南大学读大四,就要毕业了,但是由于心理障碍,他无端地杀死了四位同学,走上了绝路,辜负了含辛茹苦的老父母,辜负了关心爱护的领导和老师,辜负了祖国的培养。另外,北京也有大学生自杀的。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就因为心理不健康!现在许多大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年人,存在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没有道理地对前途焦虑不安。还是大学新生,一进校门就有“毕业等于失业”的不安心理。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内心苦闷,压抑,觉得周围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真心朋友难觅,周围无人真正理解自己……因而对生活毫无兴趣。彼此交往容易发生冲突。一些年青人包括大学生,刚刚脱离家庭进入独立生活的环境,不适应。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有观念分歧,不易沟通。对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又力不从心,于是产生厌世情绪。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带来的人生麻烦。
所以,不管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要重视培养健康的心理。乐观、豁达、大度、积极向上。以健康的心理带动和保证生理健康,保证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
怎样才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呢?首先是要认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从心里看重这件事,看重实践。其次,具体的做法就好办了: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进行心理咨询,做有心人留心这类知识,等等。总之,放宽心,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想得远,心理自己就健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