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田工商信息网首页>>文化产业>>书报连载>> 《瑶王赵金龙》(第四十二回)

《瑶王赵金龙》(第四十二回)

时间:2008年6月16日 16:10,作者:唐柏佑,浏览次数:11085

 

第四十二回  大军横扫茶林铺 闯裔归隐李家庄

 

遥忆当年刀剑疾,

云翻鹤戾声声。

几人曾许是雄英!

成因王李闯,

败则夹山僧。  

 

百万大军尤粪土,

倩谁记取时庚?

但看荒冢草青青。

花开花又落,

浊酒酹江风。

《夹山寺怀古》调寄《临江仙》

 

“李庄主,适才多有冒犯,还望海量!”赵金虎转身对李隆欣说道。“后会有期!”

“李明强!”李隆欣听后一头雾水,不知就里,于是,马上叫住李明强问。“你怎么跟上义军了?”

“启禀庄主!”李明强上前一拱手说。“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而今赵金龙起义是一件顺天意、得民心的大好事,我们不应该逆天行事。自从祠堂圩一战后,我就率领我小李庄的人马投靠了大朝王,打到北京去,杀死道光皇!”

“你这不是反了!?”李隆欣惊异地说。“我们李家怎么出了你这样的子孙?!真是家门不幸!”

“李庄主,人各有志。”李明强向李隆欣再拜说。“李家庄的大恩大德我们永世不忘!要不是当年的李家庄,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代表小李庄全体村民向你叩头了。”

“你这是?”经李明强这样一说,李隆欣更是不明就里,不知所以了。“李明强,你到底是……?”

“你知道这杆枪的来历吗?”李明强问。

“不就是你祖辈留下来的吗?它有什么特殊之处?”

“你还知道这套枪法的来历吗?”

“这套枪法倒有些怪异,这些年来,我们李家庄就是凭这套枪法立足于江湖,越来越强大。你李明强立了一大功!”

“这就对了!”李明强说。“李庄主,我就直说了吧,我们小李庄是闯王李自成的后裔,埋名隐姓二百年,到如今终于出头了!”

接着,李明强就讲起了小李庄的故事。

话说公元一千六百三十八年,闯王李自成兴兵造反后,加入了反明的农民起义军。他家境贫寒,经过社会的磨炼后,日渐成熟。他有勇有谋,大仁大义。他当过驿卒,当过边兵,后慢慢成为将军、元帅、皇帝。他南征北战,不断壮大,几十万大军所向披靡,终于推翻了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建立了大顺王朝。本来,明将吴三桂是一心一意来投靠李自成,共建大顺王朝的,之前李自成让吴三桂之父安抚吴三桂,并且顺利交接了山海关,这就是佐证。但是,李自成进京后,不但没有安抚吴三桂,反而没收了吴三桂的大笔财产,并将吴三桂的家人下狱,这使吴三桂大为失望,最令吴三桂恼火的是,刘宗敏抢走吴三桂的爱妾陈园园,使得本来对李自成不太信任的吴三桂失去了对李自成的信心,于是直接导致了吴三桂夺回山海关、交好满清,引满清入关,以国破家亡的哀兵抗击大顺军的战争,导致了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夺取了汉人江山,建立了大清王朝。

李自成山海关失败后,其时还有四十余万兵马,驻九宫山一带至少也有数万人,完全可以在北京与清王朝决一死战,可惜他却退出了北京,转战河南、陕西、湖北等地。要知道,满清兵马本就是大漠烟尘,以铁骑见长,如果在北京城里打仗,那些铁骑自然无法施展,而到了大漠,李自成的兵马大多不会骑马,那么,兵败是无疑的了,最后不知所终。

有人说李自成在九宫山遇难。《明史》的结论是,自成已死,尸朽莫辨。它的根据是,当时追击李自成的清朝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给朝廷的报告说,李自成兵尽力尽,仅带亲信二十人,窜入九宫山中,被村民围困,无法脱逃,自缢而死。他派人前去验尸,而尸体已经腐烂,无法辨认了。还有一个根据是,南明王朝驻湘将领兵部尚书何腾蛟给唐王的报告称,他的部众已将李自成斩于九宫山下,只是丢了首级。但是,这个“遇难”之说却难以令人相信。因为李自成雄才大略,骁勇非常,一直是官府的死敌。无疑,他是清王朝或南明王朝统治者心目中的大患,他的生死绝对是当时的重大事件。而阿济格报告中说是“尸朽莫辨”,纯属浮夸不实,清王朝怎能相信?何腾蛟的报告简直就是马后一炮,谎报战功,南明王朝也不会相信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退居湖湘时,他的手下还有四十余万兵马,驻九宫山一带至少也有数万人,说他仅带二十名亲信与事实明显不符。况且,如果李自成真的被杀,他的几十万大军岂能善罢甘休?九宫山能平静吗?然而,事实上,当时九宫山很平静,那几十万大军也很平静。那么,为什么有“遇难”说,而且在民间广泛流传?据推测,这是李自成与其部下放的烟幕弹,一个缓兵之计。一方面,扬言李自成已死,可以打消南清王朝对这支大军的敌意,下一步可能联合抗清;另一方面,使清王朝以为,心腹大患已除,放松警惕,一旦时机成熟,李自成可东山再起。

也有人说李自成在夹山寺隐居。据说,清朝初年,即将上任的云南同知张琼伯在赴任途中,游访石门夹山寺,与寺中方丈谈古论今,颇为投缘,相见恨晚,视为知己。几年后,他又重访夹山寺,方丈已死。悼念之中,方丈的徒弟告诉他:那方丈就是威震天下的闯王李自成,在九宫山替死的是他的部将孙某。乾隆初年,澧州知州何某亲赴夹山寺调查李自成的下落,在寺中他亲眼见过一幅李自成的画像,据称,叫“奉天玉和尚”。另有一诗曰:

金鞍五镫月如钩,徐听三公话政猷。

子弟门徒数千指,戎马星落岂望休!

李自成一六七八年失败十九年后,在茅庐山又展开了一场清军围剿义军的最后一次决战。茅庐山在湖北兴山境内,离兴山城大约七十里路,这一带的地理形势十分险要,望不尽的千山万壑,高峰插天。往西去接连着巴蜀,往北去接连着郧襄地区。巫山山脉耸峙在西边,荆山山脉横贯在东边。往南去便是秭归和香溪,濒临大江。这大江在这一段又叫作西陵峡。从茅庐山到西陵峡,道路险峻,林木茂密,易守难攻。从茅庐山往西北,群山重叠,接着神农架的原始森林,再往西北就是大巴山。

李自成的孙辈李来亨和高夫人率领的二十多万兵马,就盘踞在这大山之中。

在茅庐山的最高处,有一片比较平坦的山坡,微微有点倾斜。这山坡有三里长,一里半宽。原来就有一座山寨,不知是哪个朝代前来逃避官府的流民修筑的,后来荒废了,寨墙倒塌了,房屋变成了废墟。李自成旧部李来亨的人马来到兴山一带,派兵丁上来重新修复了寨墙,盖了一些房屋,建了一个行宫,叫慈庆宫。山上有泉水,可以供几千人饮用。只是这里在军事上是个绝地,倘若被敌人截断了唯一的一条下山之路,就得困死山上。这一点李来亨十分清楚,他的祖母、如今仍被称为太后的高夫人心里也十分清楚。目前局势一天比一天坏,李来亨不打算离开茅庐山,高夫人也不打算离开茅庐山。当年大顺的旧人,如今剩下的很少了,这些人今天都集中在茅庐山周围,要尽他们的力量同清兵战斗到底。

就在决战之前,李来亨深谋远虑,用三年时间在后山开了一条秘密通道,直通山底。所以,当清兵攻破山寨,焚毀慈庆宫之时,李来亨才得以率部将数百人从后山洞逃走。当时李来亨突然跪下,哽咽地对高夫人说:“奶奶不要责备孙子。几年来,孙子秘密地准备了一条退路。在慈庆宫后边,密林荒草之中,有一个山洞,那山洞很深,后来就偷偷地派石匠进去察看,有些地方路断了,命石匠重新凿通。这样,有时在山洞里头,有时在山洞外头,从石头缝中开出了一条小路。外面看去,全是密林荒草。这条路一直通下山去。我在那密林中派心腹人扮作猎户,以打猎为生,住在那里。这一切都是为奶奶准备的,请奶奶不要责备孙儿。如今就请奶奶赶快与婶娘带两三个亲信下山,那猎户是我们的心腹,备有金银,埋在地下。他们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奶奶送往远处,从此改名埋姓,安享余年。奶奶赶快走吧,稍迟就来不及了。”虽说高夫人和红娘子不肯逃跑,但是,总留下了李氏后裔的血脉。

逃出茅庐山后,他们就直向湖南溃退,一心想奔往湘西大山,与李自成会合,无奈官兵围追堵截,到得湖南衡阳一带,李来亨部人马所剩无几,无法再向西行,他们只好向南窜进大山,进入南岭山脉南麓。当时,这里还是原始森林,人迹罕见,古称之为“南蛮之地”,就是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所写的“永州之野”,进入到这里,他们就像进了保险柜,官兵再也无法围剿他们。

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李来亨的子孙来到了宁远与新田交界的李家庄,这里有一片良田沃土,且人口稀少,而他们又同是李家一脉,于是李家庄的长老也没有问他们的来历就收留了他们,他们也就在这李家庄繁衍生息起来。

李家庄的东北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叫云峰坳,这里依山傍水,颇具灵气,他们选中了这块地方,也就在这里建起了小李庄,宗庙所属仍为李家庄。

他们本是帝室之胄,大漠烟尘,戎马生涯炼就了一身钢筋铁骨,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帝室辉煌的历史,他们隐居深山,习武练兵,日渐强大。正因为有他们这样一批武艺高强的人来支撑,李家庄的势力就越来越强大了,一百多年来,先后吞并了附近的七八个村庄,这一带成了他们李家的天下,一律的姓李,即使以前不姓李的,也纷纷改为李姓,尊奉李家宗祠,到得李明强,已是第八代子孙了。

“原来你们早有谋反之心!”李隆欣说。

“李家庄对我们的大恩大德我们永世不忘。”李明强说。“这就别过了,望庄主保重!”

听得如此,李家勇士纷纷前来道别,要知道,他们李家庄的武艺都是小李庄李自成后裔传授,一脉相承,自然是不舍依依了。

“那么!”进军途中,赵文凤也不解地问李明强。“那粮草又是怎么回事?”

“这就得问他了。”李明强指着赵金虎说。

 

且说大朝王昨夜把兵力部署好后,启动二万人马直向新田杀去。

“启禀大朝王。”镇国大将军赵福才奏道。“关于粮草一事,李明强李将军有一良谋。”

“有什么良谋?”

“这一良谋十分可行,既不开罪于李家庄而少树敌,又可解决我们的粮草当务之急。”

“好!”赵金龙说。“就按你的部署,立即实施!”

原来,一听说打李家庄要粮草而李隆欣不答应后,李明强就及时找到了赵福才,向他献上了一计。

话说李来亨余部一支扎居小李庄后,他们时时不忘东山再起,加紧操练。一日,他们在后山云峰坳发现一个山洞,从表面上看来十分隐蔽,而洞内却十分宽敞,于是,他们就将这山洞秘密地开发了起来,他们首先把李自成和李来亨的神位移至洞中,暗中供奉起来,接着在洞中建起了大大小小十余个洞穴,形成了洞中环洞,洞中有洞,并从洞中打开了另一条通道,往返更替,作为他们屯粮之地,这一点,就连李家庄也瞒了过来。一百多年来,他们屯集的粮草已够十万大军一个月的开销,李明强献的计就是取出他们这些粮草以供大军使用。

赵福才听了后,立即心生一计,护国大将军攻打李家庄的原定计划不变,这样,可以牵制住李家庄的兵力。再命赵金虎与李明强率领禁卫军一千人马,秘密进入云峰坳,把粮草运出来。果然不错,赵金虎一行从凌晨出发,到得午时,粮草已经运完,追上大部队,赵金虎与李明强就带着几名亲兵前来接应护国大将军。

“原来如此!”赵文凤大喜道。“火速进军,追上大部队!”

 

“启禀大朝王!前面发现官兵拦截!”

话说赵金龙率领二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向新田杀进。刚刚行至宁远与新田交界之处,前哨来到赵金龙马前报道。

“有多少人马?”镇国大将军问道。

“大约有二万。”

“都是些什么人?”

“还不太清楚。”

“叫大队停止前进,再探!”

“是!”

“就地扎营!”赵金龙说。“叫各路首领前来营寨!我们来研究部署一下。”

片刻功夫,娘子军首领唐五妹、橙袍首领赵福明、紫袍首领赵正清、银袍首领赵福清、青袍首领唐三、蓝袍首领赵文飚、红袍首领唐八、黄袍首领赵金旺齐集帐下。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镇国大将军把进军草图摊在地上说。“我们现在是在处在宁远与新田交界的清风寨,辖属宁远县太平圩,北向是分水岭,东面是新田的金鸡岭,西北方是新田的河山岩和骆铭孙,据探报,祠堂圩战役后,湖南巡抚吴荣光责成永州镇总兵鲍友智全力督剿,鲍友智于前日到达宁远,他自知不敌义军,就火速命宁远县令江春宏率兵拦截,不要正面作战,只为堵截,延缓义军的北向时日,待大军到来再一股将我们消灭。江春宏即调兵遣将,调来汛兵团练一万二千人马从太平圩北面直插分水岭,妄图阻止我们北上。而这分水岭是我们北上的必经之地,这一仗非打不可!”

“打就打!”紫袍首领赵正清道。“海陵阿的三四千正规军都被我们一战歼灭,难道还怕他们这些散兵游勇!”

“对!我们再打一次漂亮战!”将领们纷纷说。

“仗,一定得打!”赵福才说。“不过,不知护国大将军的李家庄战役如何。我想,得等他到来再说。”

“不行!”大朝王赵金龙说。“我们北上的计划不能因为这小小的一点汛兵和团练就拦住了,如果朝廷的大兵压境,那我们不就束手就擒了吗?我看,今天下午就进攻,务必攻下分水岭,挥师北上!”

“对,大朝王说得对!”众将齐声叫道。

“要知道,分水岭山高坡陡,易守难攻,还是慎重为妙!”

“我们都是山里人,就适宜山战,我们还怕?”赵金龙说。“赵福才,你今天是怎么了?怎么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了?!”

“启禀大朝王。”赵福才说。“用兵之道,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海陵阿虽然是正规军,可是,第一:他们不熟悉地理,不宜山战;第二,他本人刚愎自用,导致惨败。这次战斗可不同,江春宏率的汛兵乡勇团练都是本地人,熟悉地理环境,更何况他们占着有利位置,所以,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

“不管怎样讲,这样一股地方军绝不能阻止我们前进,不然,朝廷的大军来了,我们将如何对付?”

“我看这样!”赵福才说。“分水岭正面作战,这对我们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他们居高临下,占着有利地势。所以,我们必须如此如此,方保无虞!”

“好,就依此计而行!”

话说江春宏率领一万二千人马,扎驻分水岭一带,对赵金龙义军进行堵截,将整个分水岭大小通道全部堵死。

第二天拂晓,一声炮响,赵金龙部大队人马向分水岭发起了猛烈进攻。

官兵占住了有利地形,义军的数次进攻都没有成功。这时,赵文凤率领赵金虎等将领赶了上来。

“官兵占利,死不相让,将如之奈何?!”赵金龙召集众将商议道。

“我来打一阵!”赵金虎说。

“官兵是一万多人,我们有二万多人,虽然他们占着有利地势,但是,我们正是士气旺盛,按理,一比一强之战还是可打。”赵文凤说。“不过,我们不值得跟他们硬拚。赵金虎率兵攻打分水岭不失为良策,就在他们激战之时,我看,我们的大队最好是集中兵力,从分水岭的侧翼绕过去,直接进驻河山岩,不要与他们正面作战。”

“好,此计可行!”赵金龙说。

“好,就这样!”赵福才说。“我们现在暂时稍事休整,待下午申时出战,战至察黑立即撤出战斗,再赶上大部队!”

“赵文凤,你布置兵力,虚张声势,掩护大部队转移。”

“得令!”

“赵金虎,你与李明强率兵一千从正面攻敌!”

“是!”

“唐四,你率兵一千,从右翼进攻,造成我军向右往金鸡岭转移的假象,然后,我们的大部队直向左翼全力进击,务必冲破障碍,进驻新田!”

“是!”

时近黄昏,赵金虎与李明强率领禁卫军一千余人,发一声喊,浩浩荡荡地杀向分水岭。

赵金虎确也骁勇,你看他,手执一柄银钩剑,直直地向上冲,全然不避官兵弓箭。李明强也一样,一杆长枪圈起一串串枪花,挑开来箭,直往上冲,二千人马,从两个不同方向杀向官兵。

那些汛兵团练何曾见过这种阵势?见赵金虎杀来,纷纷后退,赵金虎也不穷追,率领人马且战且进,步步为营。

县令江春宏见状,立即将各路兵马调来,一齐夹击赵金虎。可是,右翼的唐四更是勇猛,一对开山斧左劈右砍,把那些官兵劈得哭爹叫妈,尸横遍地。

眼见得天就黑了,官兵只好死守关隘,只求阻住义军前进,却无还手之力。

这时,义军一声呼哨,赵金虎与唐四两队人马同时后撤,然后转向左翼。而左翼已被赵文凤的大部队打通,没有一点阻力,二万大军顺利地进驻了河山岩。

“按原计划,进军茶林铺!”全体义军稍事休整,赵金龙下令道。义军连夜向新田城进发。

“前面又有官兵阻路!”义军穿过上卢洞、琵琶洞,行至下漕洞地段时,哨兵前来报道。

“停止前进!”赵金龙命令道。

老鸦塘,一个十来户人的小村子,听说大队义军来了,村上的人早已跑得干干净净,二万多义军分扎在附近山岭之中。

黎明,晨起的雀儿欢快地唱着赞歌,在这欢乐声中,太阳从晨雾中露出了笑脸。而不时地又传来阵阵“刮刮刮”的老鸦恬叫,给这欢乐的气氛增加了几分不适。

“调集三军,三面合围,将牯牛岗的官兵一举歼灭!”公祠里,义军正在召开将军会议,赵金龙斩钉截铁地说。

“对!”镇国大将军赵福才说。“牯牛岗、窝塘一带的官兵是宁远团练欧阳泽凯和土豪李加隽率领的,虽说号称一万余众,实际上不过是七八千人,而且都是乡勇团练,是一群乌合之众。就拿欧阳泽凯来说,他的兵马是从宁远柏家坪、清水桥、保安等地调集的乡勇,都是些地痞流氓,不堪一击。李加隽的二千多人更是杂牌货,都是散兵游勇。现在,欧阳泽凯占住牯牛岗,李加隽扎住窝塘,我们的大军分三路夹击,只要一冲,管叫官兵不战自败!”

“镇国大将军说得在理!”护国大将军赵文凤说。“我们将二万人马全部出击,造成强大的攻势,不怕官兵不败。”

“好!”赵金龙说。“现在,我们各路人马都在这里,集中兵力,全线出击!现在,由镇国大将军调遣兵马!”

“好!”赵福才说。“我们须如此这般,待午后,以火炮为号,全面进击!”

日刚过午,只听得一声炮响,二万多义军分东南西三路直向窝塘和牯牛岗扑去。东路是红袍首领唐八、蓝袍首领赵文飚、青袍首领唐三率领的三路人马三千五百多人;西路是银袍首领赵福清、绿袍首领唐四、紫袍首领赵正清、橙袍首领赵福明率领的四路人马四千二百多人;南路是禁卫军首领赵金虎、娘子军首领唐五妹、黄袍首领赵金旺率领的四千人马,浩浩荡荡,赵金龙、赵福才、赵文凤稳坐中军帐。

且说西路的四军,他们如猛虎扑羊,一边打炮,一边发喊,声震云霄,杀向窝塘。窝塘本就一个小村,在牯牛岗的西面一二里路远,没有天然屏障,义军长驱直入,据守在这里的李家隽听到炮响,慌忙带兵前来抗击,无奈那些散兵游勇们早就风闻了义军的骁勇,一见义军就纷纷溃退,李家隽见状,这样无斗志的兵马是无法打战的,也就跟着向后退,因此,不消一刻,义军就攻下了窝塘。

再说东路和南路,义军直扑牯牛岗,欧阳泽凯慌忙应战,禁卫军首领赵金虎提着一双大斧,副将李明强一杆长枪,二人如猛虎下山,冲向官兵,也不打话,长驱直入,可怜那些乡勇们,碰之则死,遇之则亡,李明强一枪将欧阳泽凯挑起,在空中晃了几晃,狠狠地向官兵摔去,欧阳还未曾还手就一命呜呼了。那些团练和乡勇们见状,拔腿就往后跑,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一会儿就跑得个罄尽。

义军顺利地攻占了牯牛岗和窝塘。

真是两军对垒勇者胜,义军威风震坤乾。打得官兵闻丧胆,凯歌又奏牯牛岗!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篇: 汽车家电交通运输上海立马电动车
下一篇: IT行业常用软件“简易五笔画”汉字输入法使用说明
重点推广
针对本信息的所有评论(共 0 条)

版权所有© 2007年9月-2009年2月 新田工商信息网    湘ICP备12012899号   湘公网安备43112802000016号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新华西路39号,邮编:425700  QQ: 787605286
电话:400-601-1056,传真:0746-4723797, Email: hnxttp@163.com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