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身处逆境而成功的苦与乐
凡有大作为的人物,首先是从逆境中过来的。处境不能决定人的前途。战胜逆境,前程就伟大。
《史记》告诉我们: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厄乃赋离骚,孙膑膑脚兵法修列。其实司马迁自己,也是受了宫刑之后才下死决心写出这部伟大史书的。从不幸和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伟人多得很。被人誉为“乐圣”的法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受了数不清的磨难。贫困几乎逼得他讨饭,失恋、耳聋,几乎毁掉了他的事业。可是,贝多芬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向命运挑战。他在两耳失聪,生活最悲惨的时候,写出了他的最伟大的乐曲。正如他给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说:“公爵,你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成为贝多芬,则是靠我自己。”
发明大王爱迪生也是遭受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成为发明大王的。所以,他语重心长地说:成功乃是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的努力。
伟大的事业,经过磨难、失败而成功;伟大的人物,经过磨难、失败而成名。现在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奇迹。请每一个人审视一下自己的周围,原来成绩不好的同学,现在赶上来了,原来表现平平的同学,现在名列前茅了。大家回忆回忆,数学比赛,作文比赛,各项体育比赛,奥林匹克比赛,从来都拿第一名的有吗?没有!冠军、第一名,都是由原来不是冠军不是第一名的人,经过他自己的努力而争得的。谁要保持冠军,保持第一名,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否则,你只有让位,退下来!而不是冠军的人,不是第一名的人,只要付出的辛劳比别人多,照样能够取得成功。所以,真正主宰命运的是自己,如果没有抗争,如果缺乏奋斗精神,那么,失败永远是失败。
成功了,就像登山运动员,爬上了珠穆朗玛峰顶的一刹那,躺在雪地上,仰望蓝天,大口吸着稀薄的新鲜空气,享受着自然界无限的欣慰;或者舞动五星红旗,高喊着:“我成功了,世界踩在我的脚下!”满脸的自豪与骄傲。没有成功,不要紧,冷静分析,找出差距,从新干起来,看到前途光明远大,满怀信心,同样幸福、满足、快乐。
2.由抓住了机遇而成功的苦与乐
机遇是干出来的,不是巧出来的。机遇是很公平的,但是为什么有人抓住了机遇,有人抓不住机遇呢?这就要看你有没有眼光,有没有胆量,有没有耐性了。抓住了,还必须能坚持。享誉全球的国际刑侦专家李昌钰,三十多年前他还是一名只有中学学历的打工仔。他当初的工作是在纽约大学医疗中心清洗化验室的试管。别人叫他不要做那么快,先玩一玩,等到快下班了,三下五除二洗了了事。在李昌钰眼里,这是一个发展的平台,必须好好利用。他于是每天上班立即把该洗的试管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利用空余的时间学习仪器操作,从而得到了世界化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奥佐亚教授的赏识,提拔为研究助理,两年内拿到大学文凭,然后相继拿到硕士、博士学位。试想,他如果当初没有眼光,不能坚持,他能成为一名好工人吗?如果他不能坚持干下去,投机取巧,机遇就不成其为机遇了。
在寻觅机遇的过程中,茫然、焦急,不知所措,这是很苦的,尤其是心苦。但是,当你不灰心,不丧气,从新抓住了机遇并且获得成功,你又会有满心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了。梦想成真是非常愉快非常幸福的,而由梦想到成为事实的奋斗过程,却是艰辛的,苦涩的。所以,先有苦,后才有乐;没有苦就没有乐;吃得苦中苦,才有乐中乐。
3.由实干而成功的苦与乐
成功是干出来的,不是拖出来的。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憧憬,甜蜜的幻想,但是,如果仅有好的计划,却不能立即实行,而是一味地拖延,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那么,美梦就会消失,计划就会破灭。人之初,性本恶。人一生下来就有三分懒气,凡事拖塌,这是懒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要学习,要磨练。磨练过程是很痛苦的。拖延是一种恶习,要用坚强的意志,用高度的热情和旺盛的积极性才能战胜它。立即行动,雷厉风行,这是成功的秘诀。一切停留在口头上的理想,仅仅是美妙的幻想。只有立即付诸实行,美梦才能成真。
与恶习做斗争的过程是痛苦的。如果战胜陋习而获得成功,就会认同成功来之不易,而感到格外的幸运和愉快。所以离了实干,一切理想、计划都是虚幻的,是水中的月,画中的饼,日光下的影子。坚持实干,养成实干的习惯,成功才能实实在在呈现在我们眼前。实干的苦,就是成功的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