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田工商信息网首页>>文化产业>>书报连载>> 大明传国玉玺谜踪(中篇连载五)

大明传国玉玺谜踪(中篇连载五)

时间:2015年7月6日 18:40,作者:谢中,稿源:中篇连载,浏览次数:16079

十二  闲话说武当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是道士云游求仙之地,自古被誉为“大岳武当”、“神仙福地”,又是武林名山,与少林寺并称为“武林双雄”。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武当山峰巅的玄武殿,是一座全世界独一无二,整体为纯铜铸造而成的金殿,历六百年,时有“平地霹雳,雷火炼殿”,而无损丝毫,足见其神奇。武当山共建有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等道教建筑群。

亚武当山,位于河南省灵宝县豫灵镇境内,是黄河中游民间朝山拜祖圣地,据说玄武大帝曾在亚武当山修炼;一日,玄武大帝八卦定位,测定亚武当山稍稍偏离卦心,才改到湖北武当山修炼。玄武大帝修炼成正果后,因怀念亚武当山清泉潺潺、奇峰竞绣,巨石峥嵘的风光景色,每年六月都要到亚武当山避暑。

北武当山,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境内,景区由七十二峰、三十六崖、二十四洞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80平方公里,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正南有一山峰,。峰顶天然形成两块巨石,西边一块酷似巨龟,东边一块隐身昂首颇似一条长蛇,正应了道教“天之北方七星形似龟蛇,亦即玄武”的典故,传说此处为玄武大帝二次修炼羽化之地。

南武当山,位于江西省龙南县横岗村;古武当山,位于河北省武安县境内;这两座大号“武当”山者,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本文再隆重推出一座“非玄武不足以当之”的武当山,当地人俗称“南国武当山”,在《湖南通志》的《新田县图》上标名为“赛武当山”。据山上碑刻记载,唐朝期间,已在“南国武当山”北面峰建有玄武殿;宋代道教真人卓昧又重建北面峰玄武殿。上山有东北、西南两条路,二十年一小修,五十年一大修,数百年乐此不疲。攀登从东北上山的青石板台阶一千余级,路旁立有一块八尺高、五尺宽,重约三吨的白色青花石路碑,碑顶为宝葫芦飞檐式雕塑,楷书阳刻《重修武当山路碑》七个大字,碑文为楷书阴刻,记载:“……北面峰邑之名区也。盖明时有西粤僧明贤者登是峰,爱其层峦耸翠,上出重霄,有寄迹挂锡之意焉,于是募七姓而复建庵,塑玄帝余氏更观音大士于其上,求佛者乃往来其上也。山有两路,而西南一路峰回路转,羊肠迤逦更难踄跡矣……”立碑时间为大清道光二年十二月初五日。邑中名士陈有爵于清嘉庆十七年曾赋《游武当山》七律一首:“武当峭绝一名峰,玉笋尖尖列几重。傍石老藤横鸟径,铺茵蔓草失樵踪。携朋试蹑寻山屐,礼佛还参面壁容。细数落花归唱晚,白云堆里一声钟。”

南国武当山从平坦宽阔的石羊古洞中拔地而耸,刺破青天。景区怪石奇峻,岩嶙峋,祥云缭绕,紫气氤氳,千姿百态,独秀楚南。有一百零八峰、五十四洞、六十三泉,一殿一观三庵二寺,同时供奉儒、道、释三家祖师,是朝圣祭拜之胜地。

西粤僧明贤慕名久矣!祭拜念头久矣!凡“武当”者,必建“玄武”殿也!玄武、属龟蛇之相,明贤生肖属蛇,祖父洪武皇帝又讳一个“武”字,却与武当有不解之缘。元朝至正二十五年,还是“草头王”的爷爷会见武当山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曾说:“每闻天师,今为我见快哉,一睹靓面,天师瞳枢电传,法貌昂然,虽不取事于朝廷,同我一时,豈不千载一遇也!”明朝洪武五年,爷爷下旨,令张正常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至今,政变夺权的叔叔永乐皇帝又“北建故宫,南建武当” ……朝圣南国武当山,祭拜玄武大帝,不正是思念故国,纪念祖父吗?

终于成行了。慧仙禅师在前面引路,两僧人沿着石羊古洞清清溪流,往东北方向行行复行行,放眼望去,山岚涌处,若隐若现的一百零八峰,峰峰朝向南国武当山北面峰;日照群山,像卧羊、如奔马、似驼峰……相传古时,有一巫师妄图破坏南国武当山的风水,化妆成将军,骑着大马,挥动魔鞭,念起咒语,正赶得群山团团转之际,观音菩萨为拯救南国武当山,化身老叟,下凡阻止巫师倒行逆施。巫师有眼无珠,哪里认得菩萨。挥动魔鞭朝老叟劈去,突然轰隆隆震天一声巨响,老叟化作一道青烟不见了,眼前石山却被一劈两半……巫师大惊,赶紧丢下魔鞭,翻身下马,把马拴在石墩上,卸下马鞍,脱下将军帽,倒身便拜。观音菩萨在云端说:“恶有恶报,在劫难逃。”巫师情知触犯天条,自刎身亡……瞬间,那大马、马鞍、将军帽、拴马墩变成了一座座石山,构成一处处小景,衬托着南国武当山。魔鞭化作终年绿水依依的溪流……

明贤走到被巫师一劈两半的石山前,慧仙禅师说:“此石唤作‘蚌蛤砠’。”明贤说:“活像一只张嘴吐珠的河蚌。”两僧人用脚步数着古道上的青石板,往右爬上清泉山山腰,见有三株森森古柏,树下自然天成的石头早被信众坐得光溜溜,峭壁石缝中飚出一柱清泉,形成一张无弦的弓。山风拂面,荫凉荫凉,正是歇脚的好去处。明贤便邀慧仙禅师小憩片刻。慧仙禅师指着那一柱清凌凌、亮晶晶的泉水说:“此乃三饮泉。水柱尾为牛饮,水柱中为人饮,水柱根为龙饮。常喝龙饮,可消百病。”明贤听慧仙禅师说得神乎其神,便在路边草丛中觅得一支蔓草“路路通”,双手小心翼翼将路路通插进岩缝深处,弯腰曲背咂咂吸饮,果然甘甜凛冽,顿觉神清气爽!

峰回路转,腾云驾雾;看山不远爬山远,爬到山前又一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登上南国武当山北面峰,豁然开朗,现出一片开阔地,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氤氲郁结,气象万千,霞光映照,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中现出重檐琉璃顶,外观金碧辉煌的玄武殿。

慧仙禅师进殿联络,明贤双手合十,立在殿外,默颂山门对联:福地名山无点真心难到此;蓬莱胜迹有些诚意可自游。哎呀,随缘随性,联语正迎合了他此行的心境。少顷,慧仙禅师引领一位身着玄色道袍、头顶青丝盘成龙形,年方半百,仙风道骨,慈眉善目,神采奕奕的道人迎将出来。慧仙禅师说:“这位是玄武殿道长卓圆真人。”明贤上前打躬作揖,说:“来圣地,拜会高人,真乃三生有幸。”卓圆真人手挥拂尘,以示欢迎。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步入山门,玄武殿门联赫然映入眼帘:玄门演玄文,玄理自玄中体出;妙境谈妙谛,妙道从妙里参来。明贤颂读联语,云里雾里,懵里懵懂。立即止步,双手合十,虔诚请教。礼多人不怪,卓圆真人见明贤诚心问道,便乐意释难解惑。他说:“门联讲的是‘道’非同一般的玄妙性。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妙是道的代称,玄是形态,妙是实用性。道,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它,天得了道能清,地得了道能宁,庄稼得了道能丰收,人得了道能长寿且聪明。如果是一国之君主得了道,他就会很好的治理国家。我们知道宇宙间的一切都是道生的,但我们却找不到道是怎么生的,它真是一个玄之又玄的难破谜!”明贤似乎悟出了什么。

进入玄武殿,前殿神坛上供奉着玄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神坛镀金楷书对联曰:六七载木石同居何意朝宗来四海;八九重烟霞变态方知俎豆播千秋。这副联语讲述的是:北极玄武大帝原来是净乐国皇太子,少年时代就毅然离开安逸舒适的皇宫,立志修道。净乐国王和善胜皇后紧紧拉住他的衣襟不放,太子毅然拔除宝剑,割袍而别。初在河南灵宝县亚武当山修炼,后来上了湖北十堰武当山,住在南岩洞穴中,长年累月,寂寞清苦,整整修炼了四十二年,终于成功得道。上联“六七载”,六七相乘为四十二载,指的是玄武大帝修炼的漫长时间;“木石同居”,木为柴薪,石为药石,以炼外丹的情形喻指象征木、火的性、神,返归内用,来烧炼象征金、木的情、精,使金木交并,性情合一;使水火相济,精神相抱。玄武大帝历四十二年才炼就这“木石同居”的功夫。下联“八九重烟霞变态”,八与九是两个最大的自然数中阴阳数相重合,喻指体内的阴与阳发生功态量变,即“烟霞变态”过程,才会使人的身体发生质变。唯有在这个时候才知道,“丹田”这个炼丹的“鼎器”里,实实在在会有一颗“仙种”即元气,供奉着人体这个“上苍”,从而也播下了自身千秋不灭的生命种子。这就叫“方知俎豆播千秋”。联语向世人警示:坚定意志修炼的地方,就是仙山圣境,就是宗神仙祖。

明贤三步一拜,七步一跪,情惶情恐,虔诚敬畏,来到玄武大帝塑像前,沐手恭请香烛,焚香点烛祭拜,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十四  卓圆真人布道

 

斋堂用过午餐,卓圆真人和慧仙禅师陪同明贤步入后殿。后殿正中供奉着儒、道、释三家祖师,太上老君居中,大圣先师孔夫子列右,左为释迦牟尼佛。两厢分列佛教的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欢喜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和道教的三清、三宫、四御、五岳神、东王母、西王母、二十八宿神、六十甲子神、城隍神等。金光闪闪的篆书殿联曰:儒而圣道而玄释而禅,而妙用总持都归一贯;上而天中而人下而地,而化机参两岂外中虚。明贤焚香点烛供奉祭拜礼毕,三人盘腿打坐三家祖师塑像下,明贤请教卓圆真人说:“吾颂殿联,玄机甚深,望真人启蒙教诲。”卓圆真人说:“这副联语有个典故,《大成捷要·道教源流谱》上说:至周末太上老君转劫降世,度儒化释,传道尹喜,而为三教之宗,万真之主也。宗与派,就像母与子,祖与孙的关系,儒、道、释三教各自发展中,从来是互补互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道家修道,佛家坐禅、儒家修身,都是对人生美好的向往。儒家讲的修圣道,修炼的最高目的是遇事无不通之;要求‘养吾浩然之气’,用以陶冶高尚的心胸志趣,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指的是自然,心源指的是悟性,悟出自然之规律则遇事无不通之。道家讲的是修玄道,玄道修炼的目的是达到玄之又玄,而进入众玄之门,要求清心寡欲,抱中守一,用以炼出真功夫。要懂得‘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如常曰明’的道理,这样就能跨入众妙之门。佛家讲的是修禅道,禅道修炼的目的是心注一境,达到正审思虑。要求弃恶、静虑,以达到‘实了知’。通观三教之义理,尽管在目的上存在某些不同之点,但总的妙用都贯穿着个‘一’字。儒家专心致圣是谓一,道家专心致道是谓一,佛家专心致禅是谓一。一统属于道,三教义理的核心,都是全力追求道——自然的本质规律。”明贤问:“请教真人,道的本质规律又如何表现呢?”卓圆真人微笑着说:“西粤僧有悟性,问得好,问到了点子上,《河图》一书序言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由此可见,道的生数,都是由天阳的一三五开始。道从无到有,产生了太极,太极就是无中一点的有。因此,有便成为一,宇宙间有了一,便有了天地、阴阳;也因为宇宙间有了一,便生出了水。有了水,生命便开始出现,这就是一生出了天、地、水三元,由三元转换而成为天、地、人三才,由三而生万物。天、地、人中的人,只是作为生命的总代表,或称为生命界的精华而位列于三才之中的。三才的产生,又是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作用的。一三五作为道的安排,在自然中永远以其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关系相生的,其关系像一个严格法则的巨轮周而复始循环运变……人之体,像道所生的一;人之精气神,像道所生的三才;人之五体、五官、五指等又像道所生的五行。人,是大自然一三五相生法轮合拍的运转过程,称周天运行或河车运转。三才的出现,是道‘化机’的作用,道的‘化机’就是有‘两’的参与形成的,‘两’就是阴和阳两仪。道的阴阳两仪交合运变发生的‘化机’,从根本上讲,是通过太极‘轴心’的运动而发生的,这个太极轴心是看不见的,它于居中位置,却是个虚空之体。一切的一切,离开了这个‘中虚’,便都不会有所运动和存在。”明贤说:“一副殿联,经真人阐释,头头是道。听君一夕谈,胜读十年书。贫僧始觉茅塞稍开。”卓圆真人说:“西粤僧虔心悟道,山人赠尔一联:都来两个字;了尽万家书。”

明贤反复默颂卓圆真人赠联:都来两个字;了尽万家书。“都来”是什么呢?是“都归来”吗?“都归来何处”?儒、道、释三家“都来”按照“道德”二字进行修炼,不强调冲突而重和谐,凡是好东西都吸收,兼收并蓄诸子百家,“了尽万家书”,心胸便特别开阔 ……明贤似乎悟出了什么,悟能生佛。

 

十五  龙会寺挂锡

 

次日,两僧人离开南国武当山玄武殿,慧仙禅师沿上山之路返回景仙寺,临别,赠明贤一偈诗曰:“向上一著离言诠,不生不灭本天然。了无一法育万象,火里常开水里花。”明贤向慧仙禅师三稽首,然后绕至玄武殿后面,择更难踄跡的西南羊肠小径,朝礼隐藏在山腰的龙会寺。约行二华里,穿过两扇峭壁矗立的“一线天”,地势变得更为雄险,石径盘旋而下,人就像飞鸟一样驾云御风而行,上有无尽青天,下腾悠悠白云,万丈悬崖临身,千里清风拂面,柱锡而下,心惊魄动,神颠魂摇,雾耶汗耶分不清,攀兮援兮一身轻。龙会寺藏在地平岩峭,青崖盘松,幽渺清深,远离尘嚣的牛栏湾。寺宇背倚青葱绿郁北面峰,面朝刀削斧劈万丈崖。一股清泉从峭壁小窍流出,无斧凿痕,成自然井。摩崖上有七言律诗赞曰:“高登绝嶂辟尘寰,峭壁嶙峋万仞间。石窍天生泉活泼,云根脉引水潺潺。穿嵓未见神工凿,漱玉偏宜夏雨闲。清味可人流不竭,此中灵气在禅光。”又有一首七言绝句颂道:“一窍如环峭壁间,玲珑透出水潺潺。天工妙处谁人识,先钵僧归月满关。”明贤双手合十,口中喃喃:“一林瘦石春长在,半勺寒泉溜未休。造化!造化!”井中映出自己的身影,渐渐幻化出象征出离的莲花,顿觉怡情悦性,澄虑清净,彻悟妙理,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道德经》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心致柔,能婴儿乎?”大意是“一”很虚函,是柔的极致,能致柔,便能得一;得到了一,自己就复变为婴儿了。河上公是这样解释“一”的:“入为心,出为行,布施为德,总名为一。一之为言,志一无二也。”应理解为:内修得一,元气就能聚集;外修得一,德行就始终无二。法即德,德即法,以法合于道,以道表于德,便是至善至美。明贤心窍大开,瞬间“谙法”,内外处一。真能给人智慧的灵泉啊!明贤席地打坐,盯着汨汨流出的山泉,顺手拣一块石籽,在地上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书写四个大字:“濬灵天一”。艳阳普照,暖风轻拂,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萧然禅坐,物我如一,所有扰乱心志的情丝,都自然沉淀了,消泯了。(作者注:以后,此泉便唤作“濬灵井”,清代,有一位自称“古峰”的僧人云游龙会寺,缅怀避难的建文皇帝,便在摩崖上隽刻“濬灵天一”四个楷书大字,至今犹存。)

龙会寺始建于宋代,寺宇小巧玲珑。这天,住持方明和尚做完日常功课,正在斋堂打坐,忽觉仙雾蒙蒙,紫气萦萦,佛光闪闪,蒙蒙萦萦闪闪祥光中释迦牟尼佛祖声若磐鸣:“龙会寺会龙!龙会寺会龙!”方明和尚心会真如,急忙伏地行礼,佛祖才慢慢幻化而去……方明和尚手数念珠,踱出山门,见寺后霞光笼罩处,有襕袈裟打坐峭壁泉前,已经入定。走进又见地上划拉着“濬灵天一”四个遒劲有力的柳体大字,便知来者不凡,凡者不来。怎敢贸然惊扰?便默然陪坐一旁……

看看红日西下,百鸟归林山更幽。方明和尚才见打坐襕袈裟移动了一下身子,连忙双手合十施礼道:“圣龙现身陋寺,纳人迎候久矣!”明贤睁眼见有年纪与自己仿佛,骨瘦神清风一襟的和尚陪坐身旁,说出话有些古怪,便说:“贫僧生肖属蛇,怎敢称龙?乃西粤僧明贤也!”方明和尚一把拉起明贤,高兴地说:“蛇者,蛟龙也!纳人是本寺住持,圣僧就叫我方明和尚吧!”便拉着明贤往龙会寺走去,顺口哼唱起来:“看花容易绣花难,绣到难时莫惮烦。处世为人多缺陷,千魔无改成佛仙。百折不回作圣贤,争名夺利少周全。真待空中云雾散,扬眉吐气见青天。欲整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泉。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奸血暗随流水尽,凶顽今逐渍痕消。削平浮世不平事,与尔将相上九霄。”明贤觉得方明和尚十分有趣,与之相处自会开心。不知不觉来到山门,见门联更有趣,道是:“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门联喻情于景,情景交融,余味无穷。隐隐寺宇隔野烟,好一处梦寐以求的静林精舍!明贤仿佛置身仙境,耳边厢又听得方明和尚唱道:“寺在武当南复南,寺后岁岁有泉流,而今再到泉流处,泉在旧时流处流。寺在武当山下山,山中处处鸟声喧,而今不在鸟喧处,鸟在旧时喧处喧。”明贤惊诧方明和尚口吟禅诗,发人深省。这气宇不凡的和尚,表面看大大咧咧,口无遮拦;深思之却正是“无事之心是佛心,娘生之面是佛面”。纯真善良,天然去雕饰。真乃一见如故的郢人也!便对方明和尚生了十分敬意。兴致勃勃来到寺宇门前,又有门联好生作怪:“僧游龙会寺;寺会龙游僧。”方明和尚说:“这副门联出自宋代,寺会龙游僧,龙会寺会龙。真乃佛祖意旨,一语中的。正是圣僧归宿,绝不会龙游浅滩遭虾戏!”明贤说:“随缘随喜,善哉善哉!”临崖而筑的龙会寺,别出心裁地筑了一坐“观景台”,悬挂着一副长联:“出门一瞧,数十里图画屏风,请看些梵宇僧楼,与丹枫翠柏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归台再想,几千年江山人物,回朔那朱门黄阁,和白屋蓬扉接壤,名者争名,利者夺利,圣者益圣,庸者愈庸。”明贤暗忖:真是寺小佛法大,山深禅意长。是夜,住持方明和尚专门安排寺宇前、观景台旁一间禅房让明贤住下,方明和尚一边铺床垫被,一边顺口溜溜唱道:“欲得安身处,此山长可保。一住万事休,喃喃读黄老。”明贤心领神会方明和尚的禅诗:安身即是安心,对于修道的禅者来说,身心本是一体,心未安,身不会安;心已安,身自随缘自然。道过晚安,方明和尚又口占一偈离去:“但令如此还如此,最羡自然归自然”。

从此,西粤僧明贤,挂锡龙会寺,住持方明和尚,每日与之讲讨佛法,开陈因果,指点轮回,接引得见性明心,灵台透彻;精持佛戒,了无执着,安贫乐道,放下五欲六尘等诸多烦恼,心如明月,不染尘埃,寂静如如。伴随着他的,就只有苍松古柏,清风白云;正如《五灯会》卷十五所云:“月白风清,山青水绿。法法现前,头头具足”

此时,骆寄保已按“嫡长制”继承了族长之职。早有骆氏族人妆扮的“补锅匠”和“渔夫”,跑回骆铭孙村,如此这般,告诉了族长骆寄保。骆寄保与母亲三姑商量,便亲率骆寄洲、骆莲生两兄弟就近招募民工,在南国武当山四周,修建了龙潭堡、牯牛岗堡、白米寨堡、石古寨堡和飞龙堡、形成拱卫之势,保护建文皇帝;为确保万无一失,又指派族人分别迁居到南国武当山周围的茅头坊、小山下、平石头、井窝、长亭、平山等村,严防死守,为建文皇帝创造一个安全的避难环境。并募七性修缮南国武当山的寺宇殿堂。

 

大明传国玉玺谜踪(中篇连载之四)

http://www.xtgsxxw.com/Navigation/Detail_9420.aspx

大明传国玉玺谜踪(中篇连载之三)

http://www.xtgsxxw.com/Navigation/Detail_9315.aspx

大明传国玉玺谜踪(中篇连载之二)

http://www.xtgsxxw.com/Navigation/Detail_9299.aspx

大明传国玉玺谜踪(中篇连载之一)

http://www.xtgsxxw.com/Navigation/Detail_9287.aspx

 

【待续,更多精彩内容即将登场】

上一篇: 综合业务需求供给网上公布的新闻举报电话,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下一篇: 文化产业书报连载大明传国玉玺谜踪(中篇连载六)
重点推广
针对本信息的所有评论(共 0 条)

版权所有© 2007年9月-2008年2月 新田工商信息网    湘ICP备12012899号   湘公网安备43112802000016号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新华西路39号,邮编:425700  QQ: 787605286
电话:400-601-1056,传真:0746-4723797, Email: hnxttp@163.com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