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九回 白莲教东乡聚义 罗思举清溪从军
狼烟四起造英雄,自古风云乱世中。
孟德倚权挟帝胄,世民仗剑建唐宗。
春花总沐清流长,暮色但随夕照红。
胆略铸成万人敌,龙吟虎啸划时空。
罗思举,号天鹏,字子江,东乡县普光寺人(今宣汉县普光镇),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一七六四年五月初八,父亲罗文才,母亲符氏,兄弟多人,世代务农,罗思举幼时,家境贫寒,兄弟先后夭折数人,剩余四兄弟,罗思举排行老二,所以又叫罗老二,罗老二还在六岁时就死了父亲。
《金盘罗氏家谱》说:“母尽孝,奈合家徒壁立,菽米难以承饮”,家境贫寒,吃不饱不暖,罗老二不免做一些鸡鸣狗盗之事。罗老夺天赋聪明,少有胆略,蹻捷,逾屋如飞。他曾在秦、豫、川、楚之间为盗多年,乡邻皆为其所害。因他四处惹事生非,遂“为乡邻所忌”,族人数次欲将其活埋以免被累及官司。他也曾就塾师读,但不愿受教条,很快缀学,后从一高师习枪练剑,这高师是一个世外高人,除教他练剑外,最重要的是教了他一些兵法,教他“学万人敌”。成年之后,为了维持生计,罗老二到陕西做生意。窘困之中,因盗窃被捕。县令杖责八十后置之荒野。因杖责过重,不能起身,奄奄一息,命在垂危。天有见怜,一老妇经过,把他救回家中,对他说:“我刚才正在做梦,梦见一只老虎蹲盘上,醒来就看见你在荒野委缩,看来你也非常人,故救你一命,你一定要好好做人。”
罗思举感其恩德亦深受启发,和当时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一样,寄希望于疾风暴雨似的社会变革,期盼着天降大任于已任,从而改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窘迫,于是“每思效力”,报效朝廷。
清嘉庆丙辰元年,继湖北白莲教首举“官逼民反”大旗后,九月二十日,王三槐等在东乡县桃花场莲池沟发动起义,以峰城为中心,迅速发展到六、七千人。是年,罗思举已过而立之年,听闻白莲教举义之事后,认为自己机会已到,星夜由陕西奔回罗家坝。此时,王三槐等在凤凰寨活动,川北镇潼川营游击罗定国仅带兵四百余人驻扎清溪场堵截,兵少将寡,不敢贸然行事,乃派老君场团练武装前往围剿,罗思举主动参战,战斗结束后,罗定国得知其人其事,便将他留于军前调用。
清军驻扎清溪场时,兵少将寡,而县内外白莲教纷纷起义,与王三槐等遥相呼应,罗定国无计可施,在帐中商议对策,罗思举大胆自荐说:“贼初起,骄躁狂妄,可以火攻,请以五百兵进剿。”
旁有人起来反对其想法,罗定国权宜利害,未答应罗思举之请求,但十分欣赏罗思举敢说敢做、义无反顾的气概,于是给其火药数十斤,派其前往扑营。罗思举只身攀上清溪四望山,趁着天黑,一路向峰城潜来,先后穿过三十六道关卡,二鼓时分,抵达义军营帐,暗暗将火药、引线分埋义军帐内外,不多时,四处火起,义军一片混乱,罗思举趁乱逃回清军大营。
罗定国见堵截义军于峰城之目的已达到,欣喜万分,对罗思举更加器重,命其统领乡勇。制军闻之,赏给行营七品顶戴,罗思举由此步入了加官晋爵的仕途之路。
九月十五日,徐天德与其弟赴太平县发动起义。在达县亭子铺起义之后,东林场刘学书起义响应,率众与徐部会于达县亭子铺,而此时,清庭忙于镇压黔、湘苗民起义,川内几无可征调之兵勇,亦无守城垣之将领,急忙之中,遣重庆镇总兵袁国璜由湖南苗疆带五百兵丁回川,于十一月五日,驻扎东林牛背山。七日,陕安镇总兵何元卿亦领兵抵七里峡土地垭。二十一日,徐天德分兵五路,先声夺人,于老营湾一举歼灭清军,斩了袁、何二将,缴获大批军需,后移师张家观。都司百寿驻扎张家观附近,不敢与义军交锋。王三槐见义军四起,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十二月,下至南坝场,沿前河而下,突破清溪清军防线,移师金鹅寺,迅速沿中河而下,驻扎观音岩,与徐天德互为犄角,虎视县城。
这时,罗思举已由清溪场退至县城,建议八旗副都统佛住深挖城壕,加强战备等,佛住自恃城高墙固,一心坚守不出,不听其建议,罗思府就跑到了方山坪县令刘清军中。
除夕夜,义军涉浅水过东林河绕至火石岭一举攻克县城,开创了川东白莲教攻城略地之先例。川东白莲教犹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嘉庆二年,陕甘总督宜绵奉诏入川总统军务,二月,纵火围攻东乡县城,义军弃城而去,退到清溪场,倚中河、马伏山之险扎寨,西至清溪口,东到漏明岩,中有大团包,连营数十里,首尾相照。
清军甘肃镇总兵索费英阿星夜来援,数仗皆败。为此,县令刘清向总兵推荐了罗思举。
罗思举索请兵、勇万余人,绕道老君场,经万古楼、金岩关、窗子岩、刘家沟、于大团包平坝处扎营,营外四周布置鹿角栅栏三道,外深挖壕沟,宽二丈八尺,深一丈二尺,沟内埋掩火药一千包,填塞蔑条、竹木,用竹相连引线,罗思举命人于营后二十里处建一营卡。以备退守,一切准备完毕。
义军率众贸然向大团包进攻,罗思举坚守不出,义军逼进营地,罗思举命人点燃火药,一时蔑条、竹木腾空而起,义军损伤数千人,索费英阿趁势自马伏山赶来,夺得大团包,占领整个战役制高点,截断义军首尾,危及冉家垭口。
三月二日雨夜,宜绵扎筏强渡中河,突破清溪口义军防线,使金鹅寺、冉家垭口陷入四面被围之中。
相峙至四月,清军“五路会逼”冉家垭口,罗思举率乡勇在守备杨万年的带领下,猛攻义军大营,是役,战斗激烈,互有损伤,杨万年在战斗中被杀,义军徐部军师王学礼被俘,清军攻陷冉家垭口,义军损失大批辎重,分路突围,分屯重石子、香炉坪,宜绵等扎营大成寨,决定恩威并用。
四月十八日,县令刘清带同军功刘星渠一同前往招降,假称手执王学礼劝降书信。十九日,王三槐带兵前往大成寨,亦假称来降,清军断定义军并无降意,先命罗思举带乡勇在双庙街附近埋伏。王三槐见清军营中官士傲慢无礼,知此地不可久留,连夜逃出清军大营,至双庙场,罗思举伏兵四起,幸亏罗思举兵少,援军赶到,王三槐奋力冲破双庙场埋伏,才得以逃遁,回师香炉坪。
徐、王欲与巴州方山坪罗其清、通江王家寨冉文俦部会合,便积极准备。而罗思举则率乡勇利用熟识地埋的优势,配合清军展开游击作战,以八卦旗为号,屯马脑岩。
罗思举命乡勇先将树木砍倒安上绊绳,埋伏在黄草坪一带,不久,义军贺宗盛、廖廷贤二部外出筹粮,遭清军大队拦截,黄分时分,退至马脑岩,罗思举仅带七百乡勇向黄草坪方向诱退,义军不知,撵至黄草坪,遭绊绳缠脚,树木击打,伤亡三百余人,廖、贺等十余人被俘。
这一次,罗思举又立了大功,经德勒泰 、宜绵二人保奏,皇上赏罗思举戴蓝翎并千总衔。
五月,湖北王聪儿等避开湖北清军主力西出四川,五月中旬到达太平,宜绵恐两省义军会合更不利围剿,下旬,拼命围攻徐、王二部,义军在伤亡数千人,王三槐作战受伤的情况下,由孙老五、徐天德带领,于五月二十六日夜冒雨由曾家山涉浅滩过河,进入天生、七里、柏树一带,屯净渡阉。
六月四日,清军至汪家山,义军转至精忠寺,罗思举奉德勒泰 之命率乡勇三千人先于义军到观音山埋伏。四日午夜,罗思举派一人潜至义军后队,点燃火药。
一时硝烟弥漫,义军怀疑清军大队攻来,急忙向观音山奔去,欲翻山走新宁县而去,行至半山,遭遇罗思举埋伏,只好退回精忠寺,义军损失二千人,王部总兵亢作俸及王母、徐母等三百余人被俘,孙老五亦于磨子坝被杀。义军迅速突围转至峨城山,罗思举紧紧追杀,攻占小峨城山,与义军对峙,罗思举命人于大峨城山半腰,埋上地雷后大肆鼓躁,诱义军下山,义军求胜心切,又伤亡数百人。
十七日,义军趁雨雾迷朦经芭蕉场向峰城转移。
十九日,清军追至峰城,义军又下至铧尖坝、白马庙一带,意沿前河而上,与湖北主力军会合,清军紧追不舍,将义军围于白秀山,旋即发起进攻,在这生死存亡关头,湖北义军齐二寡妇、范仁杰、张汉朝、伍金柱等从天而降,义军士气大振,转入反攻,激战半日,清军全线崩溃退,驻扎南坝场。派罗思举为前哨,在五宝场一带活动,时罗思举任南坝场主簿,主簿即县衙分署。
义军则分屯土黄至五宝顶,延长三十余里,并对两省义军按“青、黄、蓝、白”各取名号,军中设“掌拒、元帅、先锋、总兵、千总”等各级领导职务。
徐、王二部迅速得以休整后,闰六月,徐、王二人率部东出开县至云阳,仍开展流动作战,欲与张长庚部会合。清军追到云阳县陈家山,陈家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宜绵决定智取,遣罗思举率乡勇数百人,间杂官兵,头裹白巾,手执白旗,扮作东乡白号模样,大摇大摆进入陈家山,自称王三槐后队,奉王之命前来等等,骗得山上义军方名贵等人信任。
黄昏时分,方等仅率四百人来见王三槐,十三日。罗思举将方等人诱至清军营前,又称:“尔等如念得白莲教经者许进谒,否则立正典刑。”方等人以为是教中仪式,皆答能,于是各弃兵器进入后帐,立即被伏兵绑缚。
山上义军得知,率三千人马前来营救,遂中清军埋伏,张长庚得知陈家山失手率部北上转移,罗思举一路撵来,在安康四季坪战斗中,义军首领张正青被罗杀死。
这一战,罗思举又立了大功,经将军明亮奏请朝庭,任罗思举为四川夔州协右营千总职。
义军时聚时分,往来于巴山老林。九月,王三槐、徐天德、罗其清会师于巴州,同月,王三槐走通江,假冒川北粮草通道,罗思举奉命于巴州粮台附近扼桥据守,义军前来,遭罗思举与清军联合夹击,终以伤亡八百人的代价突破封锁线。
逾数日,占领巴州县城,一举改变被动局面,之后,走营山,占长寿,入垫江,兵临重庆。十二月,王三槐、徐天德屯开县临江市,川楚义军纷纷来合,“连营四十里,众号百万”。
在顽强的起义军面前,宜绵手足无措,疲于奔命,三年正月,嘉庆帝改派勒保入川总统军务,勒保入川,积极调整战略战术,实行坚壁清野,召募乡勇,分割义军,欲驱义军于川西而围歼。同月,义军自临江市分散转移,徐、王攻新宁未克,旋回东乡,意北上陕西。
二十九日,义军先头部队行到厂溪,清军在“不出川而灭白莲教”的指导思想下,总兵保举率罗思举抄观音岩小路,于太平固军坝、清花溪、白沙河一带拦截,义军屯扎大青山,清军展开猛烈攻击,义军伤亡甚重,被迫转至梁山与黄白二号汇合,冉文俦、罗其清由仪陇出发,与徐、王二部合于鹤游坪。该坪宽约数百里,中有董家场、沈家场等三场,清兵分兵而进,罗思举偕七军门带兵从沈家场东而进,钦差额勒登保从北董家场而进,义军与其交锋数次,折向垫江云台铺,德勒泰从梁山方向赶来围住义军,王登廷冒险突围,至巴州与义军失去联络被俘。徐、王率部向太平与龙绍周会合。
德勒泰放弃追撵徐、王二部,率罗思举向忠州陈方坪一带围剿新起之义军。清军久战不胜,乃重新布置调集各方人马屯于黑马山、观音岩,将王三槐、冉文俦围于其上,欲决一死战,力擒义军首领。德勒泰疾至观音岩,罗思举亦随同前往,即被遣往岩峰滩与义军对峙,义军仗险力守,山上层层设防。三月十日,清军全线发起进攻。
罗思举受命带乡勇抄小路奔上山,策应清军正面进攻。到半山,义军施放擂木石头,罗思举躲避不及被石伤额角,罗败,旋被送往开县疗伤。
下旬,清军攻克黑马山,义军转屯火场、碗架山一带。
此时,罗其清在仪陇孙家梁一带,领兵“十余万,声势浩大”。勒保以罗其清为重点打击目标,徐、王二人数次想与罗其清合伍,均被清军堵截。
罗思举伤愈归队,献计道:“先遣精兵一万,假扮义军,混入其中,再设埋伏引其率队来攻。”
勒保应允。于是抽派精兵于傍晚时分潜至半山,次日清晨,罗其清见半山上白旗招展,疑是友军前来,立即相约攻营,罗其清率众直扑清营,被伏兵包围,死伤数千,知是中计,连夜回山,殊料罗思举已占领山头,清军发起总攻,形成合围之势,一场恶战后,罗其清逃往一山洞内躲藏,天亮,连同侄儿罗老五一起被俘。
五月,王三槐、冷天禄自新宁灯草坝、榨井坝进入东乡,经南坝场到开县,欲与林亮功合伍,清军锐意分割义军,全力围剿林亮功,林部被迫离开开县,从此,王三槐与友军失去会合,却正合清军之意图。
六月,勒保恐王三槐东出四川,分兵大宁,夔州防堵,王三槐趁云阳县防务空虚,只好进入云阳,登上云阳县云安场之安乐坪,筑寨恃险力守。七月,山下清军数次进攻均告失败,军功刘星渠献王三槐来议而诱捕之。
勒保命知府刘清前往招安,王三槐麻痹大意,留军功刘星渠、都司马龙人质,前往清军大营,中计被俘。
王三槐被俘后,冷天禄率领余部六、七千人继续战斗,甘肃提督达音泰率军围剿,行至祖师观铜锣坪一带,被冷天禄设伏兵杀死,挖断上山路径,并坚守不出,清军则一愁莫展。
一日,罗思举发现仙人洞处虽“崖高十数丈”,但义军因其险而不设防,于是心生一计,先选用金竹五百余根,内用绵绳相连,外用布裹,立于岩口,罗思举率五百精兵攀援而上,并亲带二十四人首批登上岩口,时已入暮,义军毫无防备,仓促应战,清军亦从四面八方杀上山来,混战之中,罗思举左眼角被茅刺伤,义军失去二道关卡,退守后山。
因罗思举作战勇敢,勒保奏请嘉庆帝,授罗思举为四川赤水营守备职。
十月,冷天禄诈降突围。
四年,嘉庆帝决心整顿军戎,对勒保等人恩惠在前警告在后,而义军亦改坚守一地为流动作战。罗思举率队一路追杀,颇有战绩,勒保对其多有赏赐以鼓舞士气,但起义军在斗争中逐渐壮大、成熟,“新起之贼实多于剿除之数”。
七月,徐天德率部东出鄂西,嘉庆帝震怒,逮勒保入京问罪。
八月,任额勒登保为经略大臣,魁伦署四川总督,额等人进一步调整战略战术,围堵并重,以徐天德、冷天禄为首要打击目标,时罗思举为德勒泰右营先锋。
勒保深知身家性命与战场得失共存亡,更加疯狂围剿义军,在“坚壁清野”、敌强我弱等环境下,义军陷入被动局面,川西战场逐渐失利,遂折回川东,勒保、德勒泰大胆起用罗思举等一批汉人带兵,奏请朝庭,升罗思举为陕安城守营都司侯补职,罗思举一路春风得意,从川西追剿义军,经渠县三汇、大小木溪,定远云门镇、营山县等地一路向川东撵来,至开县楠木渡,追上义军苟朝九部,罗思举集中优势兵力,一举俘获义军将领伍金柱。
德勒泰围罗其清等於箕山,复召思举问计。罗思举一看地势道: “贼兵各个隘口皆垒石硬守,惟山后悬削数十丈,必恃险乏备。若官军攻於前,把敌兵的注意力牵扯过来,我率勇敢者理余人登梯而上,直捣敌兵北后,那第,敌兵一举可破。”
“好,此计甚妙!”德勒泰赞扬道。于是照罗思举之计进兵,前后夹击,大破敌兵。
馀贼四逸。罗思举料其必走方山坪,于是率乡勇先往,伏坪后,越数日,贼为官军追击,果至,擒斩几尽,遂获其清。
四年,其清馀党踞东乡四季坪,从提督七十五破之。秋,败贼巴州豆真坡,又援田朝贵於铁炉山。
五年,义军云集川中,组成五路联军。正月,在冉天元的统一指挥下,于元宵节夜自定远石板沱抢渡嘉陵江,开劈了川西战场。清军分三十二路自川西、北、东三面而进,德勒泰恐义军北上陕西,遣罗思举乔装改扮混入义军队伍,先杀三人,再有意丢弃官函一封,冉天元拾信以为北上要道阳平关已被清军占领不易北上,乃结集人马于江油马蹄岗一带,德勒泰分兵五路围攻新店子,下达“敢败者斩”的死战命令。遣罗思举率乡勇从侧面长温迂回,并派原提督赛冲阿等人率三千索伦兵督后接应,其亲率中军正面进攻,义军分设十七道关口,层层设防,诱敌深入,并用竹席、棕叶编织成挡箭牌,清军放箭不能,骑马不便,陷入义军埋伏之中,除德勒泰中军外其余左、右、前三营几全军履没。
新店子战后,冉天元与张子聪会合,准备西去龙安府,德勒泰再次结集人马设堵于箐林口,义军再折回马蹄岗,分八路埋伏在火莲垭一带。
三月六日,德勒泰分兵四路发动进攻,义军用竹裹棉絮,打湿后制成挡箭牌,用于防箭。德勒泰不惜一切代价围攻义军,再次陷入埋伏,麇战五日,德勒泰主力被围,仅率亲兵数十人据一山巅,行将履没,“势甚危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罗思举率乡勇四千人马从后山赶到,乘势压下山来,义军猝不及防,冉天元被俘,雷士元等将领战死,罗思举的突然出现,使清军转败为胜,德勒泰大喜过望,次日督师再战,义军在鲜大川的带领下先据山岗,石尽后被迫撤退,罗思举率勇追杀七十里,俘获义军将领孙老八。
罗思举挽狂澜于既倒,深受嘉庆帝及满清贵族的欢喜,再赏其花翎顶戴,却领魁伦自尽,意在告诫奴才晓以利害,并再次启用勒保为四川总督。
五年春,德勒泰 剿冉天元於川西,檄思举率乡勇三千赴军。战青龙口,贼踞山险,选精锐九十人夜薄贼巢,破之。贼分趋农安,将入陕,思举献计,请致书额勒登保,约守阳平关,易装潜入贼卡,杀二贼,众追捕。贼果不敢前,回窜江油。思举先驱深入,伏起,奋斗,而贼以挡牌御矢铳,困德勒泰 於马蹄冈;急趋救,使乡勇人取石乱击,毁挡牌。会冉天元马蹶就擒,贼瓦解。假贼旗追逐馀匪,斩雷士玉。攻鲜大川於天寨子,山险不能上,德勒泰 遣箭手五百助之,令伏岩下,先以乡勇诱贼,俟擂石且尽,仰射,箭落如雨,贼退避,遂克之,思举手擒贼六十馀人。德勒泰 诃其轻生,声色俱厉;思举跪谢,良久出,则冠上已换花翎,由是深感德勒泰 ,乐为尽力。
六年正月,义军活动在通江空山坝一带,罗思举带兵勇三千人至铁家山铁溪河于山顶间设伏兵九处,义军前来,被俘一千七百人,张士虎、张士陇二人在战斗中被罗杀死。勒保奏加罗思举游击衔,兵部颁给一等军功纪录、功牌一张等以示褒奖,是时,蓝号王士虎占据巴州狮子岗,罗思举率兵勇一千五百人悄悄伏于岗旁松林丛中,七军门正面诱义军下山出战,王等不知,中计下山,罗思举先断其后路,再率众登山,王士虎、陈添奇均被罗杀死。
凭籍一次次战功,罗思举获得了“苏勒方阿巴图鲁”衔。罗思举在众多乡勇、团练中跃跃欲上,先是在猫耳洞协助清军力破冉文俦部,后又于三墩坡设伏兵生擒刘朝选部王士昆,至开县加担湾歼灭刘部,生擒刘朝选、刘廷选两人;在石垭子歼灭义军千余人,首领向老八被杀。勒保任罗思举为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义军余部退至深山老林坚持战斗。汤思蛟、张子聪、庹向尧等占据川楚陕交界处之西矛坪,清军战皆败。因罗思举熟识人文地理被派往参战,罗思举率乡勇潜至义军后营,义军毫无防备,被杀五百余名,八十四人被俘,清军主力正面发动进攻,义军被迫转向湖北。罗思举沿太平、通江、巴州而下,于巴州南木坪歼灭义军苟朝九部四、五千人,苟朝九被罗杀死。清庭升太平营为太平协,委任罗思举为副将,遂驻防太平。
七年正月,达州农民在亢作朝的带领政揭竿而起,勒保恐“贼未灭,而新贼又起”,飞调罗思举前往镇压。
罗思举于莲花堰打败义军,俘获首领亢作朝。余部退往东乡,罗思举追至东乡万古楼白岩寨,歼灭义军数百人,生擒义军元帅杜开皮。行到大竹,探知张简、罗道云屯扎仙女寺,罗思举出其不意,于黎明时绕道上山,杀死先锋关义,缴获义军辎重,追至渠县,在康家梁生擒罗道云。张简、罗元亨率众千余人退往东乡陈家坪,罗思举紧追其后,于三更夜出队俘获张简,乘势在猪院子俘获罗元亨。
十月,罗思举东至大宁挖断垭与王国贤部接仗,王部董掌柜被俘,王退往云阳县,罗思举正欲追赶闻唐明万部人核桃坝进至大宁,罗思举行至石柱坪,唐部正值晚炊,慌忙之中,千余人被歼,唐被俘。嘉庆帝再升罗思举为山西北楼营参将,加记军功,赏给搬指、荷包等物。
八年,在清王朝倾力剿杀下。起义军已丧失战斗力,熊老八、向士杰、洪三、余作柄、米额子先后战死亦或被俘,仍有张扬等人集合六百余人潜伏在深山,罗思举追至范家山,张等向巴州转移,罗追至夕阳河,张又退至通江,罗追到土地垭,一路上,义军或死或俘或降,仅剩五百人,至长池,张被俘。五月,王国点收集义军余部三千人屯扎茶园沟,清军数仗皆败,勒保疾凋罗思举前往,罗行至三亭岩,时天降大雨,罗料想雨天义军防备疏懈,趁夜直扑义军大营,王败,退往八台山,战斗中曾之秀、胡明远、王青、熊萃义军头目战死,苟文润率千余人潜渡汉江进入西乡九阵坪。
罗思举星夜赶至大池坝进攻,义军败,退经白笋坪往龙山屯扎罗思举与马军门合兵追到滥脑河,苟朝润被杀,余部或十人或百人溃散山林。
十一年五月,陕西洋县蒲大方发动起义攻克县城,罗思举带兵由太平出发,经宝鸡而进剿,未久,起义军败。同年,达州王得先起义,罗思举会同川北镇总兵桂歼灭义军于新宁县潭木场。
十二年,陕西周士贵等在西乡起义,罗思举前往镇压,事毕,升总兵衔。
十四年,罗思举移防达州城,协助捕获二巨盗。
十五年秋,罗思举奉旨入京,面见皇帝,回川后任川北镇总兵。
十八年春,调任重庆镇总兵。
十九年十二月,西藏瞻对番首“落布七力”反叛满清,嘉帝下旨调罗思举前往镇压。初,落布七力据守山岩,枪炮不断,罗思举命三千兵勇筑沙袋不断向前推进,至四更夜,藏兵昏昏欲睡,罗思举乘势架起云梯,不声不响攻进碉楼,大头目格格戎太被迫投降。罗思举令格格戎太引路,偷渡塔桥,逼近落布七力阵地。落布七力凭借碉堡坚固据守,罗思举数次架云梯进攻皆败,知不宜强攻。前往观察,发现碉楼火枪不断,石已用完。乃命人穿上绵甲以避枪弹,身带铁锤,逼近碉楼,于楼底均挖洞掩埋炸药,藏兵火枪及远不及近,不多时,四处碉楼均被炸开,罗亦发起冲锋,落布七力及妻、子、大头目巴耳甲、小头目阿惹拉等十二人被焚身亡。嘉庆帝赏给宝石顶戴、白玉翎管等物品,记一等军功以示褒奖。
二十三年春,升任四川提督,秋御任。其间纠办宣汉盐案。
二十四年秋,护解西藏喇嘛土司恭贺嘉庆帝寿辰,嘉庆帝对其多有赏赐。
道光元年正月,任贵州提督,四月,奉旨带将弁入滇协剿少数民族起义,途次,起义平息。七月,旨调补四川提督,八月入京,十月回川途中调任云南提督。六年冬,调任湖北提督。
川、楚之役,纵观整个战役,材武骁猛,萃于行间,然而,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者,只有二杨及罗思举为之冠。遇春谋勇俱绝,剧寇半为所歼。罗思举熟悉敌情、地势、险厄,才得以百战百胜,才得以青云直上。
真是乱世英雄胆多多,惯贼亦能受顶膜。君看市井无奈汉,又戴花翎又升科。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