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田工商信息网首页>>文化产业>>书报连载>> 新城旧迹补阙

新城旧迹补阙

时间:2011年3月13日 15:18,作者:谢义逊,稿源:新田文史,浏览次数:9324

 

新田自明末建县,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恂受钤治县,广泛走访地方乡绅,征求建县意见,着手筹建县衙,置城垣、大成殿和市廛、道路。经几年苦心经营,县城初具规模,福建、江西及衡阳、祁县、常宁等临近州县纷纷来县经商、定居。历经300多年沧海桑田变化万千,而今高楼矗立,街道整洁,车水马龙,四通八达,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现代化小康、富裕之路,是先人今者努力建设之结果,真是来之不易啊!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刘欣同志生前的《古城旧迹沧桑》(见新田文史第四辑)耐人神往新田的过去,激励人们珍视今天,憧憬明天。然细品其《沧桑》不无遗阙,如居民对旧城的三弯、四阁、市井的设置仍津津乐道,讵奈年深月久,不知其详者甚多。经回忆与查访,忝补阙如,冀正本溯源以一斑。

 

  

北环弯  原北门进城,现先锋路口,沿石板小径。经原培竹园、孤老院(原县修配厂址)侧,环北城弯弯曲曲直达虎头岭,即今之中山广场。

捲弯   沿西门城口,即现同心路右侧走向泥山路,七弯八拐,弯道两边原为贫民木板矮屋,杉皮为瓦,简陋寒酸。通达县署衙侧(原县人民政府)至虎头岭。可能如竹席捲曲,因而得名。

元郎弯  今县城先锋街166168号铺间大巷,沿石板路迳直至龙王庙,中间有多处弯道相通至火神庙、城墙边、育婴堂等处。进弯口墙壁上,原曾钉有“元郎弯”兰底白字小木牌标志。

 

                                         四 

观音阁  北门进城约20左右,紧靠武庙(现祥丰街左侧。原有拱门,进门后沿石板小道前行约30即见观音阁)。1927年大革命时期在此建立中国共产党新田县第一个支部。观音阁因原有一观音小庙,黄氏族人为培养后代,在此建成砖木质平房作为书斋,取名为观音阁。民国时期在此建立“黄氏小学”。

尊经阁  位于原育婴堂对面,现城关二完小右侧,始为县衙署教育行政机构之处,负责管理全县教育和主持乡试工作。清乾隆六十年(1795,榜山书院迁入,改名舂阳书院,遂成为县内学子敬业学署。民国时期书院停办,曾在此设置教育局,现改建为民房。

藏经阁  随着书院的建立,藏经阁应运而生,顾名思义,此为收藏四书五经及各种书藉之所,供学子借阅图书,似今之县图书馆。藏经阁在今先锋街86号附2号处,民国时期县国民兵团建此,解放后县卫生院曾建此处。

会知阁  黄氏置建于清顺康年间,位先锋街63号,解放前曾办“庐永小学”,解放后城关派出所址设此多年。明朝崇祯八年,新田营乡绅以黄顶封为首请旨建县,崇祯十二年(1639)朝廷降旨准予建县,即以新田营命名。第一任知县张恂莅任之初,可能曾拜会黄顶封等地方耆绅,为纪念这一盛举,黄氏建阁于此,取名“会知阁”。

 

市廛  水井

西门圩  建县初,与县衙署,大成殿,城墙同时建造的便是市廛。在今县人民医院围墙外,现温姓等居住的小村前,原有一片樟树林木旁,建立了“西门圩”,以交易牛猪为主,后因市场交易扩大,还在今水电局对面民宅处建立交易竹木等特产的圩坪,后人称下西门圩。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门圩因地处偏僻,民国2年,由敦义、亲仁、循礼、益智、崇信5乡,在县城南郊建立五乡圩后,西门圩和城南外连家边的南门圩随之撤销。

廻龙井  即现在人们习惯称之的西门井。清道光十六年(1836,群众集资在现城西路口建砌,是一口长年不涸的沙泉井,取名“廻龙井”,并将禁约:“禁止洗衣,洗菜、发豆芽,一经撞获罚钱伍两正不恕”刻石立碑于井旁。咸丰九年(1859,知县袁荣谓见上任范镛维修城墙时,“石工误将此井填塞”,逐鸠工维修,并建汲水阶,条石筑上下石阶15级,现保存完好。此井甘冽清凉,冷饮无害。廻龙井是在原西城墙下,此井城墙上面还建有一幢小楼叫“清平楼”,是砖木结构,“清平楼”名石刻镶嵌在进门上方。清平楼大概是群众消闲之处,睱时屹立楼上,楼外西河、沙滩、小村、丛林尽收眼底,月明星稀之夜,更是别有一番情趣。可惜此楼解放初随拆城墙时一并拆除。

上一篇: IT行业网络通讯购天翼3G手机 4M宽带免费用
下一篇: 文化产业书报连载从未谋面的忘年之交
重点推广
针对本信息的所有评论(共 0 条)

版权所有© 2007年9月-2009年2月 新田工商信息网    湘ICP备12012899号   湘公网安备43112802000016号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新华西路39号,邮编:425700  QQ: 787605286
电话:400-601-1056,传真:0746-4723797, Email: hnxttp@163.com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