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是我在三井乡担任党委书记的第六个年头。2月30日,县长杨怀康找我谈话,说根据组织的安排,调我到县广播电视局工作,同时要求我到任后立即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设新的、大功率的电视发射塔。
“电视”于1979年进入我县,当时县内无电视差转台,主要收看桂阳泗洲山用八频道转播发射的信号及广东韶关用五频道转播发射的电视信号。因距离远,电视信号弱,全县大部分地区都收看不到电视节目。1986年,县政府拨款13万元,在广播局办公大楼顶上建起了地面接收站和发射塔30米高的电视差转台,发射功率为50W,主要收转中央第二套节目,用11频道播出,全县电视信号覆盖面达到30%。 10年过去了,这种情况已远远满足不了群众收看电视节目的迫切需要。建设新的、大功率的电视发射塔成为广播电视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务。1993年县人大列入议案,县政协提出提案;1996年县政协通过专门考察,又提出了建议案。基于上述情况,新建一座电视发射塔、扩大电视的覆盖面成为新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当务之急,也成为我到广播电视局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
建台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选址。县广播电视局海拔高度不足百米,加上30米高的发射塔,全县覆盖面不到40%。1997年4月22日,县委常委会研究宣传思想工作,正式作出了建设我县新的广播电视发射塔的决定。
关于选址,我到局里报到后同局里分管事业的副局长郑昌保和其他业务人员先后勘察了秀峰山、宝塔山、毛里青龙峰、梅湾蒋家狮子岭、茂家翅干岭、小岗大岭等,并都制作了这些地方与阳明山、蓝山羊车岭和本县各乡镇的微波图。最后确定了宝塔山和小岗大岭两个地点供县委、政府决策。
5月10日,县长办公会议研究选址,会议由县长杨怀康主持,县委副书记胡安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新干应邀出席,广播局、计委、财政局、龙泉镇等单位的领导列席。
会议认为,宝塔山主峰海拔只有274米,且已建有青云塔,其他三个山头地势更低,且其中一个为石头山,不能建塔。要达到一定的效果,起码要在一个海拔240米的山头建130米以上的铁塔。
小岗大岭海拔466米,处于龙泉镇和大坪塘乡交界处,东西面分属大坪塘秀岭水村和龙泉镇小岗村。距县城直线距离5千米。山顶面积较宽,约有十余亩,亦比较平坦,便于立塔建房。山下就是S215线,行政村都已通电。在这里立塔,只需要80米就可超过宝塔山130米的效果。并且塔越高,底座越大,收视效果就会成几何比例增加。
与会人员通过各种比较,最后决定,选址地点就定在小岗大岭,同时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新干任指挥长,副县长郑日生和我任副指挥长,郑昌保任办公室主任,各有关单位抽调人员为成员。工程经费由广播局自筹40%,财政负担60%。同时要求指挥部要迅速开展工作,进一步搞好工程论证,本着对新田人民和新田历史负责的原则,实现预定的目标。
二
5月11日清早,我和郑昌保陪同徐部长爬上了小岗大岭。上山时从秀岭水村周家洞自然村往上走。因为没有路,只好请了几个村民拿着砍山刀,砍一段走一段。沿路都是两三米高的杂木和荆棘。到了山顶,视野开阔,可以看到新田的大部以及桂阳县的一部。山顶较平坦,呈阶梯型分为三级,确实是个建发射台的好地方。
5月12日,指挥部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徐部长、郑日生副县长、水电局长黄乃兵、国土局长邓智春、规划设计院院长胡今顺、水电局副局长夏逢禄、交通局副局长赵世金及广播电视局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第二天,指挥部全体人员到了小岗大岭现场。紧接着,各项工作全面展开:规划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交通局设计公路线路;国土局和大坪塘乡、龙泉镇则根据规划准备测量、征地;水电局安排技术人员,寻找可靠的、良好的水源;电力局开始测量电力线路。
县计委以新计基字(1997)27号文件下达了广播电视发射台基本建设计划。整个系统工程建设概括起来,主要分两大块,其中最基础的一块是征地、修公路、架电、提水、建房等基础建设工程。这些基础工程不完成,就不能立塔,更谈不上安装设备。
6月17日,县政府专门召开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兴建发射塔征地工作有关问题。明确了征地规模、补偿标准及有关规费、附加费的征收问题。要求各相关单位必须抽调精干力量,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程进度。同时牵涉到各单位要征收的有关费用,能免要免,能减要减。确实要征收的,必须经县政府批准。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这一工程的高度重视。
到7月底,征地工作基本结束。由于国土部门和两个乡镇工作到位,向群众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发动,牵涉到的小岗、秀岭水、黄沙溪几个行政村的干部群众都愉快地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落实了建设用地。
9月25日,盘山公路在建委招标、签定合同,新田县路桥机械工程有限公司中标。随即开始施工。该公路自龙泉镇虾落岭自然村S215线起点至山顶建塔处,全长约4430米。路基7米,路面4米,为泥结碎石路。由于是盘山公路,管涵、护坡较多。但施工单位排除困难,于1998年元月初全部竣工。
发射台用电是保证以后能否使用正常的关键问题。县电力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从大坪塘变电站管辖的周家洞村10KV线路搭头。电力局组织人员,架设10KV电力线路1020米,装30千伏安变压器一个,于10月25日竣工,保证了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用电。
县水电局通过多方寻找,终于在秀岭水村一侧的山坡上发现了一处可用水源。通过开挖水井一口,铺设管道和架设低压线路各400米,在当年年底前解决了施工和以后的工作、生活用水。其中提水扬程高达197米,是当时新田扬程最高的提水工程。
完成公路和水井建设后,98年初在立塔的同时,在山顶建好了机房90平方米,工作、生活用房260平方米。至此,各项基础工程已全部完成。同时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无矛盾、无事故,体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全体参与人员的直接努力和周边的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
发射塔建设的另一大块,就是铁塔和广播、电视信号的接收、发射设备的采购和安装。在各项基础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开展起来后,指挥部安排专人,对各项设备进行考察、采购。
为了确定新建铁塔的用材、形状,保证铁塔质量、使用效果和美观,我和郑昌保先后到了阳明山微波站、蓝山羊车岭、衡阳车江、永兴县等地现场考察。对生产铁塔的单位,也先后考察了河北衡水等地的厂家(考察生产单位主要以查验资质、查看原来他们生产铁塔的资料等等为主)。1997年10月6日,根据指挥部的意见,我们两人前往江西萍乡江西矿山机械厂钢塔分厂考察,并确定了生产、建设铁塔合同的主要内容。10月20日,厂方派来代表,同工程建设指挥部签定了正式合同。
铁塔高80米,总重量39吨。实为普通钢材,“铁塔”为俗称。呈正六边形,塔身64米,桅杆加避雷针12米,预留电视发射天线4米,从上至下共设三个工作平台,分别在30米、50米、64米处。铁塔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设计、江西矿山机械厂承制。防腐用最新的热喷铝工艺,加环氧树脂漆保护层,再刷面漆,多层保护下,保质20年,有效效果在30年以上。能抗风12级,抗震7级以上,裹冰7厘米可正常工作,设直爬梯加防护罩。避雷网呈放射状分布整个山头。
整个铁塔在江西萍乡生产好后,我陪同徐部长亲自前往厂里验收。然后打包于1998年4-6月陆续发运新田,直接运到山顶。6月20日开始立塔,整个立塔用时不到10天。工程人员是厂家从江西带来,吃苦耐劳。 立塔的基础、避雷网都是他们建设的,现在眼看大功告成,做事更加卖力。记得从开挖基础起,我几乎每天都要上山一趟,经常看他们带的东西就是三样:大米、猪油、鸡蛋。
所用的电视发射机,指挥部则选择了由广西师大机电设备总厂设计制造的发射机,采用国际新工艺,为全固态分体复合式结构,性能优良。按照所批的频道,县级站只能使用500瓦的发射机。但为了保证效果,我们预定了1000瓦的发射机,但在铭牌上只刻500瓦,以遮人耳目。
7月2日开始安装发射天线。天线由四川成都融声天线厂设计制造,为9 频道蝙蝠翼天线,共四层,增益效果好。4 日晚试开通了信号,10日晚上,我、昌保及局里的技术人员到知市坪、陶岭、石羊、三井等地实地测量,信号很好。同时还安装了广西师大机电设备总厂设计制造的50瓦调频广播发射机一台,转播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的信号;其中安装了桂林市微波通讯设备厂生产的微波收发信机,接收阳明山微波站的湖南经视台信号,再发回广播电视局,传输到县城的有线网络之中。
四
在发射塔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县委、人大、政府和政协的领导始终很关注。1998年5月8日,县委、政府领导集体视察了工程进展情况;5月9日,县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来到施工现场视察;24日,县政协组织委员进行了视察。他们都对工程进度和质量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要求注意安全,确保整个工程按时竣工,交付使用。
9月底,各项工作全面就绪。29日,县委、政府在发射塔下面举行了盛大的剪彩开通仪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永亮,市广电局长陆晓亚应邀参加,市电视台、兄弟县市广播电视局、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到会祝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徐新干报告了工程建设情况,县委书记程晨曦作了重要讲话。
至此,在小岗岭新建的80米高的发射塔正式竣工交付使用, 工程总投资230万元。由于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加之指挥部、广播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确保了“无矛盾、无事故”,进展十分顺利。发射塔的电视发射功率为1000瓦,向全县及周边地区发射新田电视台信号(白天转播中央台一套节目),使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彻底改变了广大群众“看不到新田面貌形象,听不到县委政府声音”的被动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