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 知县访贫查苦寨 猎人斗虎救村姑
凌霄殿外九峰山,飘渺烟云几许年。
茂叶参天灵气壮,百花遍野面颜鲜。
谁知猛虎搅清静,全仗猎人救苦难。
古树风华犹记得,千秋佳话著新篇。
“雨下得怎样了?”王鼎铭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
“都下透了。”师爷说。“至少有三四匹水。你就安心地休息吧!”
“我怎能休息?”说着,王鼎铭就要起床。
“不能起,你还在发烧。”师爷按住说。
“你这人怎么这样不通情理?!”王鼎铭说。“刚下了雨,老百姓要恢复生产,南面的械斗不知情况如何,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我怎能躺倒在床上?”
“你放心,这一切都很正常!”师爷说。“南面的械斗已经停息了,人们都忙着生产了,哪里还有心思去搞械斗?”
“真的?哪有这样快!”
“你不知道吗?你已经昏倒三天了,莫外委到南边去了一圈,把情况要了上来。”
“什么?我睡了三天了?衙门里有不有事?”
“哪有那样多的事?你不要担心太重了,先要好好地养好身体!”
“咚咚咚!”
“你听,好像有人击鼓!”
“哪有人击鼓?你那是幻觉!”
“不,我得出去看看!”
王鼎铭硬是不听劝,撑着身子站了起来,走到了县衙门口。
“唉,小小的县衙,为民请命之地,怎么会有这样多的风云?”王鼎铭想。“我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能为百姓办点什么事?”不由得感慨万千。
唉,听说陈官俊的父亲陈祥贵也去世了,可是由于事务忙,没有前去吊祭,心里确也不安。陈官俊奉旨护送父亲棺柩回潍县,也可算是一个大孝子了。不知家中情况何如,妻子还好吗,儿子泽溥现在在干什么?孙子映康、映垣还好吗?唉!年纪一大把了,不能在家安享天伦之乐,还在这异地奔波,确实也是人生一大憾事!不过,为了国家利益,为了造福人民,既来之,则安之,为官一任,必得造福一方!
新田这个地方,的的确确是个南蛮之地,虽说民风朴实,但也十分骠悍,最重的是讲一个“义”字,就是这个“义”字,南边就搞宗派,搞械斗,杀得不亦乐乎,近年来虽然好一点,但隐患还是蛮大的。北面是瑶山地区,山多人少,不会因争山争水而搞械斗,但是又十分贫穷,经济始终发达不起来。像这种情况,如果当官的不好好地整治,不好好地为百姓办事,要想改变这一穷二白的面貌,那是不可能的!这样,也就认命了,在位一天,就要为老百姓多做一天好事!
没错,这可是王鼎铭的心里话!
转眼又到了第二年春上。
县府衙内。“今年的夏汛就要到来,西河堤怎么样?”县太爷王鼎铭正在召开会议。“魏师爷,你说说看。”
“西河工程,经过去年洪水的冲刷,基础已经稳住了,今年不会出问题。”
“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王鼎铭说。“切不可掉以轻心。”
“我们会尽力的。”师爷说。
“莫外委。北边的情况怎样?”王鼎铭问。
“北边的情况不是很好。”莫亮说。“这几年来,由于朝庭实行‘山田升科’制,金陵、门楼下、大汪等瑶山地区的瑶民已经是苦不堪言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他们真的会走投无路了。”
“有什么迹象?”
“骥村进去十来里,有个村叫三丈潭,村里有个后生叫赵文凤,听说他组织了一批人马,共有三千多人,聚集在九峰山区百里源、高岱源一带,专门与朝廷作对!”
“有这样的事?这不是公然造反吗?他有那样的胆子?官逼民反!是谁逼了他们?”王鼎铭听后,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还不是由于‘山田升科’。”莫亮说。
“‘山田升科’就那样厉害?”
“本来就厉害。”虎仔一听说“山田升科”就来了气,大声说。“我们瑶山地区本来就穷得连屁也没得打,可是,朝廷又增加赋税,谁还受得了?‘山田升科’害得我们瑶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是朝庭的圣旨,我们也没有办法。”典史丁禧说。
“不能这样说,朝庭的政策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瑶人也是我大清朝的子民,我们绝对不能轻视他们!”王鼎铭正色道。“关于瑶山地区的情况,我虽然晓得一点点,但是,也只是道听途说,不甚了解,所以,我决定进大瑶山去看一看。”
“去不得,去不得!”外委莫亮说。“现在瑶山很乱,有一干专与朝廷作对的人,你这个县太爷人生地不熟的,又听不懂他们的瑶语,去了怕有危险。”
“有什么危险?我就不信他们真的会造反!他们有些过激行动也是那些土豪劣绅逼的,我正是要代表朝庭去安抚安抚他们。”王鼎铭坚定地说。
“县太爷一定要去,我就多派些兵丁前去保护。”莫外委说。
“我要什么保护,他们又不吃人!”王鼎铭说。“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大家回去把防汛工作搞好,把生产搞好,新田是个农业县,要把农事搞好,我回来再检查!”
“我明天就进瑶山,虎仔,你懂瑶语,就由你陪我去。”
“好,我一定保护县太爷的安全!”虎仔说。
“我也去。”小轩说。“我从来没有进过大瑶山,也想进去看一看。”
“好吧!”王鼎铭说。“就我们三个人去,其他的人一律不准跟。”
“我还是想跟你去。”师爷说。“一来,你们去了我不放心;二来我熟悉情况,懂得瑶人的规矩,遇事也好处理;三来我也有好几年没有进过瑶寨了,也想进去看看。”
“师爷去了更好,要他管管后勤,我们就不会挨饿了!”小轩说。
“就你多嘴!”王鼎铭说。“你不讲话也没有人说你是哑巴!”
“我多什么嘴?我只有一个嘴巴,我讲的都是实话。”
“好吧!就叫师爷也去,你要多准备一些银子,好应付临时之需!”王鼎铭说。
“师爷,你去准备一匹好马。”小轩叫着师爷说。
“准备马干什么?”王鼎铭问。
“这一去,起码得三五天,或是十天半个月,这个新田,不像我们山东一马平川,听说大山里崇山峻岭,山高坡陡的,行走十分不便,弄匹好马给你骑一骑也好。”小轩说。
“你又多嘴了,我骑什么马?从山东到这里三四千里,山东有的是好马,我都没有骑马,难道这点路就走不到了?”王鼎铭说。
“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此一时,彼一时也!”小轩说。“那时你要搞什么微服私访,不想暴露身份!现在是县太爷下去视察,何必还要那样寒酸?”
“小轩说得对,我这就去准备。”师爷说。“反正他从山东带了两匹马过来。”
“太爷不该送了匹给府台大人!不然,我们坐坐也好。”
“回来,我们又不是去旅游,又不是去抖威风!我是不会骑马的,你们准备也没有用,明天步行进瑶山!”
四月清明雨乍晴,陪着老太爷来游春。
人说四月春将尽,我看是,正当美景和良辰!
在北面的山道上,王鼎铭一行高高兴兴地向瑶山进发。看着那满山松柏吐翠,百花争艳,百鸟啾鸣,小轩不由得唱了起来。
“那来的鸭子叫?!”师爷大笑着说。
“不是鸭子叫,是狗叫!”小轩回敬说。
“你这越剧唱腔有点不伦不类,就好像我们那鸭子叫!”师爷笑着说道!“所以我就顺口说了。”
“鸭子叫总比狗叫好,鸭子不咬人,狗总咬人!”小轩大叫着说。“我这可是正宗的越剧唱段,你不懂就不要乱讲!”
“非也,非也!”师爷说。“明明是陪着老太太来游春,你怎么变成老太爷了?”
“就是老太爷蛮!你真是有眼无珠,你看,这个县太爷莫非是老太太?不就是老太爷吗!?”小轩说。
“哦,你厉害,你会拍马屁!”师爷说。“不过,你要注意,千万不要拍到马蹄子上了,不然,那可不是好耍的!”
“太爷,你看,这个师爷真可恶,变着法子来骂你!”小轩对着王鼎铭说。
“你们两个也别闹了,我们不是来玩耍的,等一下就要进瑶胞家,我们还是多了解一下瑶家的风俗习惯!”王鼎铭说。“虎仔,你说说,瑶家人有些什么风俗?”
“这个,我一时也说不清。”虎仔说。
“就说说瑶家人的待客之道吧!”王鼎铭说。
“瑶家人最诚实,也最好客!”虎仔说。“但是,你一定得尊重他们的习俗,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看待,那么,他们就对你好,否则,你就会连饭也没有吃。”
“你具体讲讲看。”王鼎铭说。
“瑶家人最讲义气。”虎仔说。“他们终日与虎狼为伍,所以,天生成了团结的性格,就像大山一样坚毅。就拿赶山打野来说吧,只要听到有打野猪和虎豹之类的呼唤,人们就都会出来帮忙。如果打死了猎物,大家一律地平分,而且见者有份。”
“什么叫赶山?”
“赶山就是打野兽。”虎仔说。“瑶人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打野兽。他们侦察到了野兽的痕迹,就邀约一干人将那座山头团团围住,有经验的人就带着赶山狗遁着野兽的气味追寻,直到把野兽赶出来,然后大家集中力量围歼。”
“这倒有特色,也有味。”王鼎铭说。“那么,什么叫见者有份?”
“就是说,只要你在场,你就可分得一份,即使你是素不相识的过路人,你也可分得一份。”
“哦,这倒是第一次听说,这就是瑶家人的美德!”王鼎铭赞扬说。
“还有就是你进了瑶胞的家,第一是切可不能叫人家瑶老牯。”
“叫什么?”
“叫‘瑶胞’,如果你叫‘瑶老牯’,他们就会赶你出,有的还会打人。”虎仔说。“第二就是要把身上的袋子随手挂在壁上,不能乱放,也不能带在身上或是拿在手上。”
“这又是什么讲究?”
“随手一挂,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瑶胞就认为你把他当作了自己人,他就会请你吃饭喝酒。如果你拿在手上不放,或是放在你自己身边,那么,他就认为你怀疑他,不相信他,所以,他就对你也冷淡,就连茶水也没得喝,更不用说请你吃饭了。”
“看作自己人,这样的风俗很纯朴,很好。”
“可是,汉人就是看不起瑶家人,说瑶家人是‘瑶老牯’,还编了一些故事来丑化瑶家人。”虎仔说。“我就是受不了汉人的欺负才干剪径勾当的。”
“有些什么故事,说来听听,我看是不是丑化瑶家人的。”王鼎铭笑着说。
“你叫师爷讲一讲吧,我总不能自己讲自己的坏话。”虎仔说。
“师爷,你说一个故事来听听看,反正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好开开心,消遣消遣一下。”王鼎铭说。
“虎仔,是县太爷叫我说的,你不要生气,我就说了。”师爷说。
“县太爷讲了,我还生什么气?你讲吧!总之,不要太讲过了,不要直接骂人就行了。否则,我这拳头可是不认人的。”虎仔说。
“你也不要来吓我,我也不是吓大的。你那两下子我也晓得,只不过是‘李鬼’罢了。”师爷说。
“你也不要小看他了!”王鼎铭说。“这半年多时间来,虎仔可是到老叫化子那里学到了不少工夫,不信,你跟他过几招试一试。”
“不敢,不敢!”师爷听县太爷说要与虎仔过招,连声说不敢。“我算怕了你了!”说着向虎仔一抱拳,做了一个鬼脸。
“这样的胆小鬼,还没有出手就投降了,如果叫你去打仗,肯定是个叛徒!”小轩大笑着说。
“好,我不跟你们争了,闲话少讲,言归正传!”师爷说。“我就跟你们讲一个瑶家人请客的故事吧!”
接着,师爷就讲起了他的故事。
话说大瑶山里有一户瑶人,他心地善良,勤劳勇敢。有一天,一个民间人到瑶山里打柴,瑶家人称汉人为民间人,突然,一只老虎跑了出来,对着民间人就是一扑。那民间人见状,出于求生的本能,向后就跑,幸好前面有一棵树,他往树后一躲,躲过了这一劫。可是,老虎继续向他进攻。眼见得就要被老虎吃掉,这时,一个瑶人,不,一个瑶胞背着鸟铳从此经过,背着猎铳就跑了上去,拦在老虎面前就是一铳,虽然没有打死那老虎,可是,那铳的响声和销烟将老虎吓走了,他就救了这个民间人的命,于是,他们两人结成了兄弟,认作了‘老庚’。
为了表示感谢,这个民间人就请那瑶家人来家做客。待那瑶胞到家时,民间人立即端出热气腾腾的红娘芋来招待他,并拿出白糖来。那味道确实是好,瑶胞一口气就吃了十多个,把肚子填得满满的。等到上席喝酒吃肉了,瑶胞实在吃不下去了。
回去后,那瑶人总感觉到吃了亏,那芋子根本就不值钱,可是,他做了一次客就吃了一点不值钱的东西,而那些值钱的大酒大肉,他却吃不下了,于是,他也想报复一下老庚。
一天,他也请老庚来做客。
“这一次,我也要想个法子要老庚吃不了大酒大肉。”他心里想。“做点什么东西给他吃呢?”
他想来想去,决定打点糍粑,糍粑可是瑶家人待客的最好的东西。
“老庚,老庚。”待那民间人到来时,瑶胞说。“我到你家去,你那样热情,那芋子把我撑坏了。你来了,我也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你,先吃点糍粑。”
民间人一看那糍粑,个个白白圆圆,实在惹人喜爱,叫人直流口水。可是,那民间人却怪,他拿起一个糍粑来,看了看说:“老庚,你这糍粑做得真好,你看,像月亮,像太阳,肯定很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吃饱点。”瑶胞很是得意,就说。
“不过……”民间人说。
“不过什么?”瑶人急切地问。
“这样好的东西我怎么舍得吃,这一个,我拿回去接老婆,这可是老庚的一片心意!”
说着,将糍粑往口袋里一塞,接着又拿起一个说:“这一个回去接女儿。”又往口袋里塞进。
拿起第三个说:“这一个接儿子。”
就这样,一盘糍粑被他拿了个精光。瑶人看着只是傻眼,又不好怎样讲,结果,民间人照常喝酒吃肉,高高兴兴。
“唉!又亏了!”待民间人一走,瑶人叹了一口大气说。
“这个故事没有怎么丑化瑶家人呀。”王鼎铭听后说。
“还说没有丑化,这分明就是说瑶家人蠢,民间人聪明!”虎仔说。
“本来瑶人就有那么蠢,要不要我再讲一个更蠢的给你听。”师爷说。
“不听,不听,就你们汉人聪明,尖尖巧巧,打出鸟鸟。总是欺负我们瑶人!”虎仔说。
“我看也没有什么,虎仔,你也不要生气,这故事并没有完全说你们瑶人的坏话,我觉得是赞扬了你们瑶人朴实无华的美德!是一个好故事!”王鼎铭说。
“县太爷,你看。”虎仔在路边折了一根蕨说。“这是我们山里的土特产。”
“这叫什么?”王鼎铭问。
“这叫‘蕨’,这是天然的无污染食物,是上好山珍!”虎仔说。
“这东西能吃?怎么我来了快一年了,从来没有吃到过这样的东西?”王鼎铭说。
“这山里还有很多珍宝呢!”虎仔说。“有天鹅菌、雷公菌、茅兜菌、竹笋、桅子花等等几十种野菜,都是可口的上味!”
“没有想到,山里还这样丰富多彩!”王鼎铭说,“我们今天就一路采蕨,中午就吃蕨!”
“好,我也认得蕨了,我也来采!”小轩高兴地说。
于是,这蕨又给他们增加了无限的乐趣。
“你说这里有个九峰山,不知是什么来头。”王鼎铭对师爷说。
“九峰山可是大有来头。”师爷就说起了九峰山的故事。
九峰山位于门楼下的北面六七里处,这里是山深不知处的大瑶山,山叠山,岭叠岭,一共有十座山峰,一座大山峰带着九座的小山峰,座座高耸入云,古木参天,荫天蔽日,十座山峰为什么又叫九峰山呢?
传说,这里原来只有一座山峰,山下是一个大峒,是一个山中的大平原,也就是山中一块不可多得的平地。
山上有一个虎精,生了一窝仔,共有九个,待九个虎仔长大后,他们就到处横行,随时成群结队地来到门楼下、高岱源等附近村子滋事,刁走猪羊牛,如果人不注意,也随时有被刁走的危险,所以,这一带村子的人大多都搬走了。
话说村中有一个猎户,是一个瑶族同胞,祖祖辈辈在这山中打猎为生,他家运道不济,到他们这一代却是当传,老猎户妻子过世得早,只留下一个儿子。不过这儿子可是一把好手,今年已有二十岁,却学得了一手精湛的打猎功夫,什么虎豹豺狼见了他都是躲得远远的,唯有这虎仔九弟兄就是不怕他,公然到村里挑衅,虽然没有伤害到猎户一家的利益,可是猎户也奈它们不何。
山外有一户汉人,也是靠山吃山的人家,一是靠在这大山岭上砍点柴卖,二是经常上山采点蘑菇、野果、蕨之类的东西补充家庭给养。他家中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八,长得是如花似玉,在山中采蘑菇时结识了那瑶族猎户仔,那瑶胞对这汉家女很有意,这汉家女对那瑶胞也有心,一来二去,俩人就越走越近了。
没有想到,一天,那汉姑正在采蘑菇时,被那虎精掳了去,要她给九个儿子小虎精做婆娘,可是给谁呢?那虎精决定考一考九个儿子的智慧再定,所以,就没有吃那姑娘,而是善待于她。
“有一个人背着一根长竹子进城。”这是虎精的第一道题。“到得城门口,他横起也进不去,竖起也进不去,左也进不去,右也进不去,在那里没有办法,你们说怎么办?老大,你来答!”
“这还不容易。”老大黑虎说。“把那竹子砍断不就能进去了!”
“蠢才!”虎精说。“那有砍断的道理?把竹子直起不就进去了?你还是去多学学知识。老二,你听着,第二道题是:树上一共有十只鸟,一个猎人放了一铳,打死了一只,树上还剩几只?”
“九只!”老二白虎毫不犹豫地答道。
“蠢才,一边去。”虎精说。“铳一响,那些鸟再多也吓走了,树上哪里还有鸟?老三,这道题是你的了,你听好了。”
“是,爹!”老三黄虎说。
“一张桌子四个角,砍去一个还有几个?”
“三个!”
“蠢才!你去砍一砍试试,到底几个角!老四,你听好:一个兔子加一个鸡等于几个?”
“兔子和鸡怎么加?”老四花虎说。
“就像我和你一样,我加你等于几?”
“你是老子,我是儿子,怎么加?”
“一样的加,就等于二个!蠢子。”
“我晓得了,等于两个蠢子!”
……
“快跑,快跑!山下猎人背着铳上来了!”不知是哪个叫道。
“怕他做什么?”虎精说。“他既然送上门来,我正想吃了他,免得他以后多事!”
只听“呯”的一声,果然那猎户来了,他听说心爱的姑娘被虎精抓了去,马上就背着铳来报仇,寻上了山来,看着虎精父子在那里考试,就是一铳,可是没打着,你想,那些都是虎精,怎能随便打着?那些老虎们见猎户过来,只有单身一个,于是就一窝蜂地围了上来,都想吃了这猎人。
这猎人也麻利,只一眨眼功夫就上好了铳硝,对准虎精们就要放铳,那些虎精见状,一溜烟都跑了。
猎人很是气愤,在山上乱放了一阵铳,只有回家了。
第二天,他又带着铳上山了,见着老虎就打,可是,虽然老虎不敢伤害他,他也总打不着老虎。
第三天,那老虎见猎人的铳打不着它们,胆子就大了,九兄弟围着猎人张牙舞爪,要把猎人撕碎。
老大黑虎一跃,就如泰山压顶般扑向猎人,眼见得就要压在猎人身上,猎人也算是灵活,一个驴打滚,滚出了丈来远,躲开了黑虎的一击。可是正好滚在了老二黄虎的身边,黄虎见状,立即扑了上去。在这危急关头,猎人又是一滚,老二也扑了个空。旁边正好有一棵千年古松,那枝丫密布,遮天蔽日。猎人见了大树,像是捞到了一根救命草,立即顺着枝丫往树上爬,一下子就爬上了那棵大树,老虎就向上跳跃,总也不够高度,猎人安然无恙。
这时,一群鸟儿,总有数千只,叽叽喳喳地飞到了树上,老虎们见状,立即四散逃走了。
要知道,老虎是最怕鸟儿的,如果鸟儿的屎屙到老虎的背上,老虎就会得天花病,非死不可。
那天晚上,猎人把这件事跟老猎户说了,老猎户说,那虎已经成了精,这样去打是打不死的,必须要想个法子,想什么法子呢?不知道!
“你上阳明山去求佛爷吧!”老猎户说。
“佛爷是不杀生的,我求他有什么用?”猎人说。
“不杀生,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可救命呀!你不是要救那个姑娘吗?”
“哦,也对!”
于是,猎人就去阳明山求佛爷。
还在阳明山脚,猎人就做了一个梦,说是叫他不要拜佛了,要消灭那群虎精,救出那姑娘,只有靠自救。就在门楼下的大山中,山顶生有两棵仙竹,其中一棵仙竹只有一个节,你把它砍下来做成弓;另一棵仙竹共有九个竹节,你把它砍下来后,从头到尾截成九节,每一截削制成一支箭,然后用这箭去射虎,头一支射老大黑虎,第二支射老二,依次类推,不要搞错,这样,就一定能把虎消灭。
猎人得梦后,立即返回了家,把这事告诉了老猎户,老猎户说:不错,几十年前打猎时,看见那山上确实有这样两棵怪竹,它们并生在一起,好像是一个竹蔸,于是,有人叫它为连理竹,也有人叫阴阳竹。于是,两父子决定上山伐竹。
第二天上午,父子俩上了山,找到了那两棵竹子,就砍了回来,做成了弓箭,两父子带着弓箭上山寻虎。
老虎见猎人又来了,一点也不怕,又是一个合围,把猎人父子困在中心,张牙舞爪要吃了他父子俩。
“今天就是你们的死期!”猎人说着张弓搭箭,照着黑虎就是一箭,只听“飕”地一声,这支箭直透黑虎的脑门,只听黑虎“啊”地一声惨叫,直向山下滚去,接着“嘣”地一声,直响得山崩地裂,山下突然耸起一座山峰。
老二见状,一个猛虎扑羊,就向猎人奔去。猎人上好第二支箭,顺势一箭,老二黄虎亦中箭滚下山谷,下面又突起了一座山峰。
猎人一连射出了九箭,山下就多出了九座山峰。
那虎精见了,立即返回洞穴,一口衔着那个汉族姑娘就往山顶跑,这时,猎人手上已经没有箭了,他情急之下,将弓往那虎精打去,那虎刚好跑到了那两棵仙竹蔸下,而那弓正打在虎的背上,只见那虎精一个趔趄,倒在竹蔸上不见了,那猎人赶上前来扶起那姑娘,那姑娘还有一口气,就把她抱回了家中。后来,他们成为了夫妻。
“原来九峰山就是这样来的!”王鼎铭说。
“救命啊!”
正行走间,不远处突然传来救命呼声!
真是山中野趣无限有,人世祸福随时来。世间无有平凡地,只有纷争战事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