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叶,毛泽东说“北有安乡,南有新田”。新田是个边远小县,一代伟大领袖怎么会如此记惦在心?因为,一来,一九三四年长征,任弼时、王震的部队路过了新田,留下了革命的足迹,值得纪念;二来,新田有个大坪塘,这是我党早期活动家、杰出将领蒋先云土生土长的地方。毕竟蒋先云是毛泽东亲自培养介绍入党的第一批党员。所以,毛泽东每当遇上动荡的时局,就会念念不忘这个偏僻的边陲小县,以及这个小县中的第一大村大坪塘。
大坪塘座落在新田县城东二十来里的地方,由西至东一条石板路延伸到知市坪方向,是新田通往桂阳、郴州以至全国各地的必由之路。大坪塘村北有小河环绕,村南有一坵全县赫赫有名的大水田叫千把坵。村西有一座巍峨的石碑楼,从前州官县官进村,到了牌楼,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可见这座牌楼有多威风!村前有新老公馆,仿佛两只大眼睛;村后有寿亭和玉笋斋,还有风水大塘……都有来历,有故事,以后慢慢讲。
大坪塘财主多,势力大;周边都是小村,穷人多。这些穷人,多半是大坪塘财主的佃户。所以大坪塘没有械斗,因为别人不敢欺负他,他又不欺负别人。在新田这个南蛮之地,械斗成风的小县,像大坪塘这样与周边小村和平相处世世代代,而从来没有大的摩擦的村子,这样文明,是少有的。
到了民国年间,大坪塘又有了“小南京”或者“小上海”的雅号,那是因为大坪塘村子大,人才多,情势复杂,尤其是出了蒋先烈、蒋先云、蒋默掀、蒋韩生、蒋继英、蒋先英、蒋鸣波、蒋先启这样一批国共两党的军政教诸界精英。单是黄埔生就有八个,这样的村子,全国还找得出第二个吗?
一、横空出世战乱中 六雄戏珠一潭里
大坪塘建村已有千年历史。
当年蒋文旺作为宋太祖的御前都督护驾到了宁远,他看上了一片山青水秀的好地方,留连不舍。太祖恩赐文旺从江西迁居宁远文冲钟家凹,以扩张社稷,繁荣南疆。后文旺之孙世华开大冲,及七代孙嘉猶开小雾露后迁居下漕洞司边,嘉弼守古居大冲,嘉绩开银塘,多有作为,人丁兴旺。据《蒋氏家谱》记载,嘉绩“博览群书,遨游山水,见银塘之地,地脉钟灵”,便迷上了大坪塘(即银塘)的秀丽山水。其子时亮始,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子孙。时亮之子元吉,一分三房,终于干成了几番事业,出了一些人才,几百年过去,一个震慑周边的大村庄,就在新田这片荒野上诞生了。
斗转星移,寒暑交易,弹指一挥就到了大清光绪年间,文旺公28代孙华岱、华嵩两兄弟出世了。华嵩本是哥哥,华岱是弟弟,但后人习惯的称呼是“华岱华嵩”,这大概因为华岱的官阶高一些,地位显赫些吧。社会上忽略了他们兄弟俩的真实年龄的排序,这倒不是势利,仅仅出于一种本能的习惯罢了。这些,我们暂且不去管它。
蒋华岱干上了四品大官,家底渐厚,九个儿子都有出息。长子秀燊,秀燊的长子继堃也有六个儿子,这就是长子先烈,次子先知,三子先泽,四子先惠,五子先福,六子先云。先云最小,在世时间也最短,仅仅25岁,成就却最大。
蒋先烈出生于1885年,正赶上清王朝衰败动乱走向灭亡的时代。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外侮不断,军伐混战,灾荒连年,清政府卖国求荣的丑剧也愈演愈烈。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四面八方揭竿而起,清王朝落得个摇摇欲坠的形势之中。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发起、组织并领导的旨在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民主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先烈、先云六弟兄也在这场乱世中成长起来。
蒋继堃是个秀才,博古通今,擅长书画,但家境渐贫,不得不以开蒙馆、教顽童的生计来维持十口之家。先烈兄弟姊妹八人,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个都勤奋好学,思想先进。先烈居长,大器早成。二弟先知十五六岁就投身革命,后由周恩来介绍到广东惠来县任警察所长。三弟先泽,曾任黄埔军校图书管理员,后任北伐军第一军第三师政治部上尉财务科员。四弟先惠,守住祖业,在家务农,困苦艰难,自立一生。五弟先福,在常宁水口山矿务局务工,吃苦耐劳,积极投入了水口山工人大罢工运动。六弟先云,黄埔三杰之一,以他短暂的生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活动家和优秀军事指挥员的光辉形象。六弟兄来到人间,各有所成,各有千秋,真所谓横空出世战乱中,六雄戏珠一潭里!
先烈少年时显得聪明可爱,懂事早,成就早。七岁随父亲开蒙认字,受父亲的感染,爱读书。只不过他不好画画,喜欢看剑侠小说。他看《说岳全传》更是爱不释手。他痛恨秦桧,说秦桧该当千刀万剐。他崇拜岳飞,放牛的时候,常常邀集一班小伙伴们弄枪使棒,他使的就是岳飞那样的“长枪”。当别的同龄孩子还认不得多少字的时候,他就能背得岳飞的《满江红》了。一天,放牛回来,他郑重其事地对继堃说:“爸爸,岳飞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你也在我背上刺上这四个字吧!”
继堃一听很惊喜,说:“我会画画,但我不会在背上刺字。你妈妈不认字,也刺不起。荆山,刺字是一种形式,主要是心中有祖国。好好学习吧,你这样懂事,将来一定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先烈受到父亲表扬鼓励,心里甜滋滋的,决心做一个岳飞那样的民族英雄。
稍停一会儿,继堃问:“我听别人说,你会背岳飞的《满江红》,背背我听听。”先烈一挺胸,一抬头,清清嗓子,就大声背了起来: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背完,洋洋得意地挥了挥小拳头。
继堃听后,连说:“好,好!你能背得,还要懂得意思,向岳飞学习。你知道吗?中日甲午战争,庚子赔款;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都是国耻,是现代的靖康耻。荆山好儿子,你要下米读书,将来长大了为国效劳,笑谈渴饮倭寇血!”
听了父亲这一席话,先烈心里暖呼呼的。从此,先烈读书更刻苦,劳动更勤快,对父母更孝敬了,跟小伙伴们谈论的也尽是“消灭洋人”,“洗雪国耻”一类比大人还大人的话题,小伙伴们也都津津乐道。
一九○二年,先烈17岁,赴永州参加府试,考中了秀才,是考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三里亭一个私塾先生袁绍安说:“先烈与侄儿守仁都是清末秀才,若论才学,守仁比先烈差远了。这孩子胸有大志,今后必定会做出一番大事业来。”乡亲们称赞先烈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继堃和大脚婆就更是扬眉吐气,喜在心里,甜在嘴上。
说到大脚婆,这里要交代一句:大脚婆就是先烈的母亲。她脚并不见得大,只是没有裹成尖尖三寸金莲罢了。她没有裹脚,这就显得她有一股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吧。继堃很尊重她这一点,老两口总是和和睦睦的,人们没有看见他俩拌过嘴。乡亲们也喜欢她的宽厚和随和,叫她大脚婆,就蕴含一种褒扬的意思在里边。大人小孩都叫她大脚婆,她的真实姓名反倒没人留意了,忘却了。
|